新中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体育思想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中国论文,三代论文,领导核心论文,思想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04)04-0055-0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创新,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它们又各自形成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做出了各有特色的理论贡献。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可以通过比较研究做出必要的分析、推理和论断。
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体育思想的体现
1.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的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高瞻远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更进一步认识到体育是整个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心、重视、支持体育。体育的作用不仅是体育本身,而且有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多种功能。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使他的体育思想达到了新的高峰,代表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我国体育事业最根本的指导思想。1952年6月10日,他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这个题词几十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最集中地体现了他的体育思想的实质,是体育的最根本目的,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53年他在接见青年团“二大”主席团时,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2](P343)。他关怀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从体育上关心人民的切身利益,这是他这种崇高思想在和平建设历史条件下的最直接表现。他还说过“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1]、学生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3](P4)这样的惊人之语。毛主席这样的指示非常多,遍布各行各业。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他工作十分繁忙,但始终挤出时间参加游泳、打乒乓球、爬山散步等活动。总之,他的体育思想不仅进一步论述了体育在人们全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而且指明体育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理论——邓小平的体育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包括体育在内)胜利前进的精神支柱和科学指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他在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P2)1983年1月12日,他在同国家计委、经委和农业部门负责同志谈话时,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P23)的要求。1984年6月30日,他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又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P63)这些科学论断和重要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984年9月在第23届奥运会期间,他对中央领导同志讲:“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的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它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要把体育搞起来。”[5](P14)为此,在第23届奥运会结束不久的10月初,中央书记处根据邓小平的指示讨论了体育工作,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各级体委都应立足本地区,面向全世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制订体育发展战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6]。在这个战略要求下,我国体育界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伟大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战略要求,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成为人们的共识:体育是党和国家领导下的一项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出发点,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立足点。
3.全民健身,奥运争光——江泽民的体育思想。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近年来,体育战线重新研究调整了体育工作的战略部署。1996年初江泽民在接见参加第三届亚冬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和省区市主管体育的领导同志及各级体委领导同志时,特别强调指出:“我国现在有12亿人口;从前在旧社会人家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后来小平同志也有指示。全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运动确实有了很大发展。所以,体育工作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增强人民体质,这是一个国家富强、文明的标志。单纯有钱也不行,单有经济实力也不行。必须把12亿人民的体质搞上去!”[7]他在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在接见群众体育先进代表时讲,“为人民服务,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是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体育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是我们体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努力发展竞技体育,这不仅可以为国争光,还可以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起引导、示范作用。要保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局面”[8]。在1997年8月8日会见中国参加第26届奥运会代表团讲话中再次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体育事业,近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的是更广泛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
二、不同策略的实际效果
1.均衡布局的实际效果。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召开中央会议研究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1954年,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批准了中央体委《关于加强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在批示中指出:“人民的体育运动是国家的一项新事业,”“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的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10](P274)根据毛泽东同志这一指示,1954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人民体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改善人民的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特别是当前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人民有健康的身体。毛主席对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军事体育的指示非常多,对各行各业的体育活动非常关心。正是在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刻苦顽强、持之以恒和求实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城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实现了体育的基本普及。全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有数亿人,三亿多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从以上看,毛泽东体育思想在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我国的体育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全国人民的体质和体育事业得到了实质改观,达到了领导人期望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均衡布局的目的。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的理论指导框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成了我国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精神支柱和科学指南。正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号召下,我国体育战线才竖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大旗,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理论研究和伟大实践。1985年8月,我国第一次规模盛大的体育战略讨论会召开,经过学习、讨论,大多数同志认为,体育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应从实际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之后,从1985年冬到1986年夏,全国省、市、自治区先后召开了地区体育发展战略讨论会,研讨如何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1987年,国家体委《关于加强体育理论建设的决定》中指出,“体育理论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着力研究和解决体育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规律”[11]。从此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的要求,越来越被人民所接受,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成为人们的共识。从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朝气蓬勃,飞速发展。
3.协调发展策略的实施。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上,全面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指示,在实践中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代表先进文化为方向,成功地申请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激起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热情和责任。他在会见中国参加第26届奥运会代表团时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对切实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方针以搞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要求。在《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战略的实施中,我国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国民体质普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水平明显提高,竞技体育发展快速,在世界体坛已经拥有一批优势项目,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体坛的前列地位。体育设施显著改善,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体育国际交往日益扩大,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威信不断提升,大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稳中有升,体育管理体制逐步改善,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可见,在协调发展策略指导下,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将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差距,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结论
1.关于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体育思想、策略、效果的比较,基本结论是:思想体系一脉相承,实现手段、具体策略都在不断成熟和完善,对我国体育指导既高瞻远瞩,又明察实情,指引前进的脚步,不断推进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理论上,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在实践上,他率领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指示,对我国体育战略重新研究,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扩大、挖掘体育经济的作用,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成功地申请了2008年奥运会。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指导,是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蓬勃向上的根本保证,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科学指南。总之,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体育思想与决策,正确地指导了我国的体育事业,对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