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蠓幼虫脂肪酸变化的分析测定(英文)

小麦赤蠓幼虫脂肪酸变化的分析测定(英文)

一、麦红吸浆虫幼虫脂肪酸变化的分析测定(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悦[1](2021)在《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文中认为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主要危害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polyrhizum、野韭A.ramosum等葱属植物,不仅给草原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草原退化,严重威胁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滞育是昆虫为了躲避不利的环境条件并确保种群延续的适应性策略,目前关于昆虫滞育调控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学机理已有深入的了解,而对其分子机制、特别是专性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却较少了解。沙葱萤叶甲一年发生1代,为专性滞育昆虫,以成虫滞育越夏,以卵滞育越冬。本研究采用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及RNAi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专性夏滞育及生殖滞育的分子调控机理,而且为发展基于滞育调控的害虫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构建了沙葱萤叶甲成虫滞育前期(PD)、滞育期(D)及滞育后期(TD)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共获得2383个蛋白,其中进入滞育(D/PD)和滞育结束后(TD/D)分别有139和118个蛋白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吞噬体通路、代谢过程、胁迫反应、细胞骨架重组、昆虫保幼激素、钙离子信号通路、核糖体通路及化学感受等有关。2.应用RNA-Seq测序技术构建了外源JH类似物烯虫酯(JHA,methoprene)处理沙葱萤叶甲成虫后的转录组数据库,在JHA施用后24 h和48 h分别得到310和598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表明,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各种代谢通路,主要与能量代谢、生物合成、胁迫反应以及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RNA-Seq和qPCR分析表明,JHA促进了Gd Vg、Gd FOXO和Gd Kr-h1的表达,而抑制了Gd JHBP、Gd JHE、Gd JHAMT、Gd JHEH和Gd FAS的表达,其作用强度随JH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滞育前期注射JHA可抑制脂质蓄积并延缓成虫进入滞育,在滞育期间施用JHA则对滞育和脂质积累没有显着影响。3.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保幼激素酯酶、保幼激素耐受蛋白、保幼激素甲基转移酶、保幼激素环氧化水解酶、叉状头转录因子、卵黄原蛋白、锌指转录因子和脂肪酸合酶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Gd JHE、GdMet、Gd JHAMT、Gd JHEH、Gd FOXO、Gd Vg、Gd Kr-h1和Gd FAS,ORF全长为222~6162bp,编码74~2053个氨基酸。qPCR分析表明,GdMet、Gd JHE、Gd JHAMT及Gd Kr-h1在沙葱萤叶甲滞育前期高表达,滞育期间表达量显着下调,且低水平表达模式持续到滞育后期;Gd Vg在滞育前期和滞育后期的表达量水平显着高于滞育期;Gd JHEH和Gd FAS在滞育前期均下调表达,滞育期均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趋势,Gd JHEH在滞育后期上调表达,Gd FAS在滞育后期下调表达;Gd FOXO仅在25日龄的滞育期高表达,其余发育阶段表达量均维持较低水平。4.利用RNAi技术沉默GdMet,在第48 h沉默效率最佳为84.11%。qPCR分析表明,沉默GdMet抑制了Gd JHBP、Gd JHE、Gd Vg及Gd Kr-h1的表达,促进了Gd FAS的表达,而对Gd JHAMT、Gd JHEH和Gd FOXO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与对照组(ds GFP)相比,注射ds Met试虫的总脂含量显着增加,促进脂肪体发育,导致成虫提前3.1 d进入滞育。5.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和核糖体蛋白S3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Gd HK和Gd RpS3a。Gd HK的cDNA全长为1699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qPCR分析表明,Gd HK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成虫滞育期间表达量维持在低水平,而滞育结束后表达量急剧上升达最高值。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Gd HK在沙葱萤叶甲成虫体内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d RpS3a的cDNA全长为800 bp,开放阅读框长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Gd RpS3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沙葱萤叶甲体内均有表达,在成虫滞育结束后表达量最高,在卵期和成虫滞育期间低表达。温度对Gd RpS3a的表达有显着的影响,30℃下最高,0℃下最低。

张博[2](2021)在《伞裙追寄蝇滞育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文中提出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属双翅目寄蝇科,是一种牧草优势寄生性天敌,能寄生多种鳞翅目害虫。该天敌昆虫在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扩繁贮藏期较短,传统的低温冷藏技术弊端严重,使天敌昆虫易受到低温伤害,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提高天敌昆虫自身的抗逆性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内在根本。滞育是帮助昆虫度过不利环境,维持个体生存,保证种群繁衍的重要行为。那么人工调控伞裙追寄蝇蛹滞育,可以极大延长产品货架期,对做到精准释放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滞育与非滞育的伞裙追寄蝇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代谢组检测,筛选出与滞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差异代谢物,为阐明伞裙追寄蝇蛹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滞育和非滞育蛹的转录组学分析确定了伞裙追寄蝇滞育和非滞育蛹的差异表达基因个数为7513个,其中4355个上调表达,3158个下调表达。利用GO数据库对成功注释的3257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主要分为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3类,生物过程富集的通路最多;通过KEGG pathway富集分析,896个差异表达基因映射到223条通路,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碳水化合物代谢、内分泌系统等途径。为了证实伞裙追寄蝇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将挑选出的5个滞育关联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分别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6a,肌动蛋白β/γ1,环指蛋白1,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结果发现挑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和转录组测序中的表达趋势具有一致性,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是可靠的。2.滞育和非滞育蛹的代谢组学分析在伞裙追寄蝇滞育和非滞育蛹的代谢组学检测中,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差异代谢物169个,其中99个表达上调,70个表达下调。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332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68个上调,64个下调。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发现在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富集到38条通路,其中只有7条通路为显着性富集(P<0.5),主要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组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主要参与的差异代谢物为L-脯氨酸、L-苯丙氨酸、L-组氨酸,均为上调表达;在正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富集到46条代谢途径,其中只有3条通路为显着性富集,分别为组氨酸代谢、氨基-t RNA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主要参与的差异代谢物为L-组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1-甲基组氨酸,均为上调表达;组氨酸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在正、负两种离子模式下都为显着性富集,但是2种离子模式下富集的代谢物质不同。3.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通过KEGG Pathway对伞裙追寄蝇滞育和非滞育蛹进行转录组、代谢组的联合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代谢物在负离子模式下共富集到31条通路,在正离子模式下共富集到39条通路。c AMP信号通路中通过腺苷-5’-单磷酸参与调控钙信号途径、胰岛素信号途径、FOXO信号通路、糖异生,进而影响到钙调蛋白、抗氧化酶、PEPCK的表达。在氨酰-t RNA的生物合成通路中,苯丙氨酸表达上调,这可能与伞裙追寄蝇滞育蛹黑色素形成有关。

王德钢[3](2020)在《越冬香梨优斑螟部分抗寒基因表达及氨基酸研究》文中指出香梨优斑螟是新疆林果业重要害虫之一,以老熟幼虫在翘皮或为害处越冬,为探索香梨优斑螟滞育期间越冬幼虫的滞育特征,选择抗寒性相关基因—热激蛋白基因、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和其它滞育期关联基因如精氨酸激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酶、糖原磷酸化酶、己糖激酶和氨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表达或变化规律,旨在促进探究香梨优斑螟滞育机制,为香梨优斑螟防控提供新思路。(1)香梨优斑螟滞育期及低温胁迫的内参基因筛选:在4℃低温胁迫下香梨优斑螟内参基因稳定性是UBQ>GAPDH>Actin>18s>TUB;在不同低温胁迫1h时香梨优斑螟内参基因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UBQ>18s>GAPDH>Actin>TUB;在滞育过程中香梨优斑螟内参基因的稳定性依次为GAPDH>18s>UBQ>TUB>Actin。香梨优斑螟在短期温度胁迫时可选择UBQ作为内参基因,滞育研究中GAPDH作为内参基因比较理想。(2)热激蛋白(HSP60、HSP70、HSP90)基因表达特征:4℃低温胁迫后HSPs基因表达显着上调,1h达到最高峰值,3h后下降再上升,其中HSP60差异表达量明显低于HSP70和HSP90基因。不同低温胁迫1h情况下,10℃低温胁迫下HSPs基因表达差异不明显,在5℃胁迫下表达量显着上升,0℃胁迫条件下开始下降;HSP60和HSP70基因在较低温度胁迫下表达量升高,而HSP90基因表达量一直处于较低表达水平,3个基因都于-15℃下达到最大值。越冬滞育期间的3个热激蛋白基因表达趋势相似,9月开始显着上升,10月开始下降、再上升,3个基因在滞育中、后期都处于较高表达水平,并持续至滞育结束。(3)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基因在滞育期间呈现表达上调趋势,FAD-Δ6进入滞育后先上升后下降,1月达到最高峰值;FAD-Δ9未进入滞育前高表达,进入滞育期后先上升,12月后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FAD-Δ11趋势与FAD-Δ9相似,但最高峰值出现在11月。ACCase基因在滞育期间表达量较高,9月份开始表达上调,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AK基因进入滞育后持续高表达,未出现下降趋势;FAS基因11月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但9月、10月也显着高于6月,12月表达量迅速到6月水平;GP基因与AK变化趋势相同;HK基因在即将进入滞育时最低,进入滞育后开始逐渐升高至6月相似表达丰度,并于滞育后期开始降低。(4)香梨优斑螟幼虫滞育期氨基酸总量及氨基酸组成变化:主要检测到16种氨基酸,各时期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明显,其中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赖氨酸6种氨基酸随着滞育发展而含量显着上升,而谷氨酸、组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胱氨酸显着下降,这个过程丙氨酸和胱氨酸变化最为显着,可能与虫体滞育代谢有关。综上所述,根据香梨优斑螟短时期低温胁迫或滞育不同时期分别选择UBQ或GAPDH作为内参基因,在香梨优斑螟滞育期波动较大的有HSPs、FADs、ACCase、AK、FAS、GP和HK基因,除FAD-Δ6基因和HK基因外,其它基因在滞育前的9月都显着高表达,表明这些基因与香梨优斑螟滞育息息相关,其它时期变化规律存在很大不同,这与虫体代谢密切相关,滞育期虫体不同氨基酸含量变化也验证其代谢的复杂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香梨优斑螟滞育机制研究积累了数据。

李新畅[4](2020)在《大豆食心虫滞育诱导及其对低温环境适应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的重要害虫,食性专一,发生为害严重时可给大豆栽培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害虫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滞育期长达9个月左右,而老熟幼虫能否安全越冬是影响翌年其种群发生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滞育是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适应北方冬季低温环境的有效生态对策,而目前对大豆食心虫滞育研究的报道较少,仅从滞育的生态学方面和生理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为完善对大豆食心虫滞育特性及其影响因子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探明滞育形成对该害虫种群越冬幼虫对低温环境适应性影响及其动态的调节过程,提高大豆食心虫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水平,本文对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滞育及相关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研究,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大豆食心虫幼虫滞育对短光照敏感。随着光照时间缩短,幼虫滞育率逐渐增加,当光照时间短于14h,幼虫全部进入滞育;光照时间长于16h,幼虫可以正常化蛹。幼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为14.81h。大豆食心虫低龄幼虫对短光照(14L:10D)更为敏感。幼虫连续接受短光照处理的时间越长,滞育率越高。2. 大豆食心虫幼虫在短日照光周期诱导下进入滞育状态,提前对低温环境做出生理响应。大豆食心虫滞育幼虫(Diapause larvae DL)的过冷却点(-19.204℃)和结冰点(-13.49℃)均低于非滞育幼虫(Non-diapause larvae NDL)的过冷却点(-16.42℃)和结冰点(-11.22℃),二者过冷却能力差异显着。DL体内的总糖、糖原、甘油等能源物质含量均显着高于NDL,DL体内总糖含量为NDL的2.17倍,甘油含量为NDL的1.76倍;但二者体内水分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着差异。DL的POD和CAT活性显着高于NDL,而SOD活力则略低于NDL,但无显着差异。3. 大豆食心虫DL比NDL对低温环境更敏感。经低温处理可使DL和NDL过冷却点显着降低,虫体内含水量显着下降。DL和NDL经短时间低温处理(10℃4h、5℃4h)总糖、糖原和海藻糖含量增加,但DL在5℃4h总糖和海藻糖增加更为显着;长时间低温处理(5℃24h)中DL海藻糖含量是NDL的1.45倍。短时间低温处理(10℃4h、5℃4h)DL的POD、CAT和SOD活力显着增加,NDL的POD和CAT活力显着增加,但SOD活力无显着变化;长时间低温处理(5℃24h),NDL的POD活力无显着变化,CAT活力显着增加,SOD活力下降;DL的POD活力降低,CAT活力增加,SOD活力无变化。4. 大豆食心虫DL体内能源物质含量、代谢酶和保护酶活力在不同越冬低温环境(-10℃、-5℃、0℃、5℃和10℃)中存在差异,并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动态适应性。在大豆食心虫滞育过程中,随时间延长总糖含量明显降低,糖原含量变化趋势与总糖相似,海藻糖变化趋势与糖原相反,保持较高水平。甘油含量在-10℃显着增加。山梨醇含量变化较小。蛋白质含量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加。在大豆食心虫滞育过程中,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变化受滞育发育及温度影响,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大豆食心虫耐寒性强弱。山梨醇脱氢酶(SH)、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在滞育前期均显着降低,并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4种代谢酶的活力均与滞育发育及温度协同作用有关,通过相关代谢酶的调节,大豆食心虫的代谢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提高了虫体的耐寒能力。低温条件使DL在体内H2O2含量增加,SOD活力在滞育初期有下降趋势,之后显着升高、CAT和POD活力变化波动较大。3种保护酶活力和在不同温度和滞育时间之间均存在显着变化,表明大豆食心虫幼虫在滞育期间的生理变化不尽相同,其变化幅度可作为衡量大豆食心虫DL抗寒性强弱的重要生理指标。5. 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分别对NDL和DL进行转录组测序、序列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最终获得39466个有注释信息的Unigenes。大豆食心虫全部基因序列通过NR数据库对比与斑痣悬茧蜂Microplitis demolitor的相似基因序列最多,占比9.33%。NDL和DL有差异基因1383个,557个基因上调,826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在COG注释分析显示,被注释到C:能源生产与转化中的基因最多,占比17.94%;差异基因分布在GO数据库最多的6个进程是细胞过程9.68%,代谢过程11.64%细胞膜18.94%,细胞膜组18.43%,催化活性相19.36%和结合14.01%。509个基因定位到KEGG数据库中270个通路。在大豆食心虫滞育过程中,脂质代谢过程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显着上调,表明这几类基因可能参与了大豆食心虫滞育。

庞竟公[5](2018)在《香梨优斑螟越冬幼虫的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文中指出香梨优斑螟为新疆重要的果树害虫,已严重影响到新疆果业健康发展,对库尔勒香梨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其成灾机制尚不明确,使得该害虫系统防控困难,过度依赖化学防控,因此迫切需要弄清其成灾机制,明确香梨优斑螟越冬幼虫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之一。据此作者研究了不同性别、龄期香梨优斑螟幼虫在越冬期间的抗寒机制,拟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实验利用烘干法、分光光度计法、气相色谱法,对香梨优斑螟越冬前后期及越冬期的3龄雌幼虫、5龄雌幼虫、3龄雄幼虫、5龄雄幼虫4种虫体进行了含水率、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总脂含量、甘油三酯含量、脂肪酸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检测。结果表明:1)越冬期间香梨优斑螟3龄雌幼虫、5龄雌幼虫、3龄雄幼虫、5龄雄幼虫的含水率、总脂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2)越冬期间香梨优斑螟3龄雌幼虫、5龄雌幼虫、3龄雄幼虫、5龄雄幼虫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直至次年2月中旬出现回升趋势;3)越冬期间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浪式变化,越冬期间4种幼虫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越冬期间各虫体蛋白质含量均高于非越冬期间;越冬期间各虫体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低于非越冬期间,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则与之相反。结论:香梨优斑螟大龄雌幼虫、小龄雌幼虫、大龄雄幼虫、小龄雄幼虫越冬越冬期间含水率、总糖含量、总脂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大体相同。

田斌[6](2017)在《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耐寒性及生态适应机制》文中研究指明

刘洋[7](2016)在《麦红吸浆虫SmHSP2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滞育与温度胁迫下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小热休克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sHSPs)不仅与环境胁迫而且与昆虫滞育密切相关。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一种典型的专性滞育昆虫,滞育过程中经历酷暑和严寒。为探究sHSPs在麦红吸浆虫滞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麦红吸浆虫SmHSP23的cDNA全长,并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对SmHSP23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及极端低温胁迫下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麦红吸浆虫SmHSP23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T749988)cDNA全长1087 bp,开放阅读框为582 bp,编码19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21.98 kDa,理论等电点为5.67。SmHSP23氨基酸序列与摇蚊的一致性最高,为59%。2.SmHSP23在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存在显着差异。滞育前较高,进入滞育显着降低,仅为滞育前的0.12倍;滞育期9月以前维持在较低水平,10月之后逐渐上升,翌年1月达到最高,为滞育前的3.43倍;滞育解除后表达水平再次下降。3.短期极端低温胁迫可进一步提高越冬滞育幼虫SmHSP23的表达,其中-5℃胁迫下表达水平最高,为未处理幼虫的6.20倍,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其次为-10℃处理,表达水平高于0℃、-15℃和未处理幼虫。4.低温处理时长显着影响SmHSP23的表达。-5℃下,30和60 min表达水平最高,显着高于0、15和120 min处理;-10℃下,60 min表达水平最高,其他处理时长与对照无显着差异。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分子调控机理,而且可为进一步探明其滞育过程中对逆境的耐受机制开拓思路。

丁惠梅,马罡,武三安,赵飞,马春森[8](2011)在《滞育昆虫小分子含量变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越冬期间昆虫的滞育深度和虫体健康状态从表面难以判断,但通过虫体生化物质的测定,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为预测预报提供可靠信息。本文从越冬期生化物质的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影子两部分综述了国内外越冬期滞育昆虫的生化研究进展。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原是主要的能量物质,可以转化为海藻糖、葡萄糖/果糖、甘油、山梨醇/甘露醇、肌醇、脂肪酸、氨基酸等小分子防冻剂,这些物质有稳定细胞膜结构和保护蛋白功能的作用。其变化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持续减少和持续增加4种类型。脂肪的作用与糖原类似。温度和滞育深度是影响生化物质合成、转化的主要因子,滞育深度是昆虫感知温度的先决条件,温度是物质合成的必须条件。这些研究可为翌年昆虫发生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陈华爽[9](2011)在《麦红吸浆虫成虫对黑光灯的趋性及幼虫不同地理种群耐寒性的研究》文中提出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属于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幼虫吸食灌浆期的小麦籽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使小麦减产,重者绝收。本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1黑光灯诱集麦红吸浆虫成虫的数量及性比的变化传统监测麦红吸浆虫的方法存在费时费力的局限性,利用我国的黑光灯测报网络对麦红吸浆虫成虫进行监测,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吸浆虫的监测效率。结果如下:上灯数量与目测数量在0.05水平上相关显着。上灯数量与网捕数量、黄板粘虫数量均在0.01水平上相关显着。证明黑光灯诱集结果符合大田中麦红吸浆虫成虫的发生动态,黑光灯诱虫可以作为麦红吸浆虫的一种监测方法指导生产防治。麦红吸浆虫具有较强的趋黑光灯性,2010年4月30至5月19日均诱集到麦红吸浆虫成虫上灯;上灯高峰期是5月7日,该晚20:00-23:30上灯总数达到5661头。麦红吸浆虫成虫夜间上灯活动高峰期是在21:00-21:30时间段。前期灯诱的麦红吸浆虫雄虫多于雌虫,中期雌虫远多于雄虫,后期雌雄性比接近1:1。结果证明黑光灯可以作为监测麦红吸浆虫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的工具。2不同地理种群麦红吸浆虫过冷却点比较为研究麦红吸浆虫的耐寒性和向北扩散的潜在分布区域,采集了河南南阳、河南辉县、陕西西安、河北保定、天津5个不同纬度地区的麦红吸浆虫,分别测定各地理种群遇水浸12h内破茧的幼虫(以下简称“幼虫”)和不破茧的圆茧(以下简称“圆茧”),及西安种群长茧的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麦红吸浆虫圆茧的过冷却点范围为:-8.50℃-28.50℃;幼虫的过冷却点范围为-13.70℃-28.50℃。河南辉县种群圆茧和幼虫的过冷却点均最高,天津种群均最低,不同地理种群圆茧和幼虫过冷却点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遇水浸先破茧的越冬圆茧比水浸12h内不破茧的圆茧更耐低温。麦红吸浆虫圆茧过冷却点的顺序为河南种群>河北保定种群>西安种群>天津种群,大体上呈现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的趋势。西安种群和河南南阳种群变异较大。三种虫态中,长茧过冷却点与结冰点最小值之间相差最大,幼虫次之,圆茧最小。说明长茧耐低温能力增强。麦红吸浆虫圆茧和幼虫的过冷却能力与采样点1、2月份极端低温平均值呈显着正相关,是长期的低温适应的结果。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利用机油加黄板的方法粘住麦红吸浆虫成虫,方便统计计数和取样,该方法推广后可应用于夜间收集小型趋光性昆虫。

丁惠梅[10](2011)在《桃小食心虫滞育期间生化指标含量的动态变化》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桃小食心虫滞育期间生化指标含量的动态变化,据此判断滞育深度,拟为目标昆虫的虫情测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调节温度和时间两因子使目标昆虫处于不同的滞育深度。本试验分为降温和升温两个阶段,共设有14个处理,在各个处理下均测定了总糖、海藻糖、糖原、甘油、山梨醇这5种生化指标。通过研究得到,1)桃小食心虫属于糖醇积累型昆虫;2)除山梨醇外,在降温阶段,总糖和糖原含量与滞育深度负相关,海藻糖和甘油含量与滞育深度正相关;3)在升温阶段,其余4个生化指标含量均逐渐降低;4)并且确定了滞育解除的区间;5)山梨醇只在3个处理下测得,只能作为判断滞育深度的定性指标。

二、麦红吸浆虫幼虫脂肪酸变化的分析测定(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麦红吸浆虫幼虫脂肪酸变化的分析测定(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沙葱萤叶甲研究概况
    1.2 滞育研究概况
        1.2.1 滞育简介
        1.2.2 滞育的调控机制
        1.2.3 保幼激素通路关键基因
        1.2.4 保幼激素对滞育的调控
    1.3 组学技术
        1.3.1 蛋白组学概述
        1.3.2 蛋白组学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
        1.3.3 转录组学概述
        1.3.4 转录组学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
    1.4 RNAi干扰技术
        1.4.1 RNAi的概述
        1.4.2 RNAi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样品制备
        2.1.3 蛋白质消化和TMT标记
        2.1.4 高PH反向分离
        2.1.5 低PH nano-HPLC-MS/MS分析
        2.1.6 数据库搜索
        2.1.7 蛋白质鉴定与定量
        2.1.8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定性质控分析
        2.2.2 蛋白质i TRAQ鉴定
        2.2.3 差异表达蛋白定量
        2.2.4 差异蛋白GO分析
        2.2.5 差异蛋白KEGG分析
    2.3 讨论
        2.3.1 吞噬体通路
        2.3.2 代谢变化
        2.3.3 保幼激素
        2.3.4 胁迫反应
        2.3.5 Ca~(2+)信号传导
        2.3.6 细胞骨架重组
        2.3.7 核糖体蛋白
        2.3.8 化学感受蛋白
3 烯虫酯处理沙葱萤叶甲转录组学分析
    3.1 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3.2 方法
        3.2.1 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
        3.2.2 转录组测序
        3.2.3 qPCR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及de novo组装
        3.3.2 Unigenes功能注释
        3.3.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3.4 差异表达基因的qPCR验证
    3.4 讨论
        3.4.1 能量代谢变化
        3.4.2 生物合成通路
        3.4.3 胁迫反应
        3.4.4 信号传导通路
4 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4.1 材料
        4.1.1 供试昆虫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4.2 方法
        4.2.1 总RNA提取
        4.2.2 第一链cDNA合成
        4.2.3 基因鉴定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et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2 JHE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3 FOXO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4 Vg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5 JHAMT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6 Kr-h1 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7 JHEH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8 FAS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4 讨论
5 烯虫酯对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滞育的影响
    5.1 材料
        5.1.1 供试昆虫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5.1.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5.2 方法
        5.2.1 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
        5.2.2 总RNA提取
        5.2.3 第一链cDNA合成
        5.2.4 引物设计及合成
        5.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5.2.6 JHA处理后脂肪含量的测定
        5.2.7 JHA处理后对滞育情况的观察
        5.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外源JHA对羽化3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2 外源JHA对羽化5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3 外源JHA对羽化15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4 外源JHA对沙葱萤叶甲总脂含量的影响
        5.3.5 外源JHA对沙葱萤叶甲成虫滞育的影响
    5.4 讨论
6 RNAi介导沙葱萤叶甲GdMet基因功能研究
    6.1 材料
        6.1.1 供试昆虫
        6.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6.2 方法
        6.2.1 dsRNA合成
        6.2.2 dsRNA体外注射
        6.2.3 沉默效率检测
        6.2.4 沉默GdMet后 JH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6.2.5 沉默GdMet后脂肪含量测定
        6.2.6 沉默GdMet后脂肪体的观察
        6.2.7 沉默GdMet后滞育情况的观察
        6.2.8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dsRNA的合成
        6.3.2 GdMet基因的沉默效率
        6.3.3 沉默GdMet对 JH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4 沉默GdMet对沙葱萤叶甲总脂含量的影响
        6.3.5 沉默GdMet对沙葱萤叶甲滞育的影响
    6.4 讨论
7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Gd HK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7.1 材料
        7.1.1 供试虫源
        7.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7.2 方法
        7.2.1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7.2.2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7.2.3 不同发育阶段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2.4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2.5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7.3.2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的序列比对
        7.3.3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的系统进化分析
        7.3.4 不同发育阶段中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3.5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4 讨论
8 沙葱萤叶甲核糖体蛋白基因GdRpS3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8.1 材料
        8.1.1 供试虫源
        8.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8.2 方法
        8.2.1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8.2.2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2.3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8.2.4 数据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沙葱萤叶甲RpS3a的 c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8.3.2 沙葱萤叶甲GdRpS3a的同源序列对比及系统进化分析
        8.3.3 沙葱萤叶甲RpS3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8.3.4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RpS3a的表达模式
    8.4 讨论
9 全文总结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伞裙追寄蝇滞育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伞裙追寄蝇的研究进展
    1.2 双翅目昆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1.2.1 滞育研究的类群
        1.2.2 滞育的温度和光周期反应特点
        1.2.3 滞育虫态与滞育敏感虫态
    1.3 转录组学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
    1.4 代谢组学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伞裙追寄蝇滞育和非滞育蛹的转录组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样品收集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总RNA的提取与质检
        2.2.2 文库构建与质检
        2.2.3 上机测序与组装
        2.2.4 基因功能注释
        2.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样品质量
        2.3.2 测序结果与序列组装
        2.3.3 基因功能注释
        2.3.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2.4 讨论
        2.4.1 碳水化合物代谢
        2.4.2 羟色胺能突触调控
        2.4.3 肌动蛋白骨架调控
        2.4.4 抗氧化酶调控
第三章 伞裙追寄蝇滞育和非滞育蛹的代谢组学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样品收集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代谢物提取
        3.2.2 检测条件
        3.2.3 样本质量检测
        3.2.4 差异代谢物鉴定
        3.2.5 差异代谢物注释分类
        3.2.6 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代谢组样品检测结果
        3.3.2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
        3.3.3 差异代谢物注释分类
        3.3.4 差异代谢物的KEGG富集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伞裙追寄蝇滞育和非滞育蛹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
        4.2.2 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的KEGG数据库映射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表达相关性分析
        4.3.2 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pathway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3)越冬香梨优斑螟部分抗寒基因表达及氨基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香梨优斑螟研究进展
    1.2 昆虫抗寒性与滞育研究进展
    1.3 昆虫耐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3.1 热激蛋白基因
        1.3.2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1.3.3 耐寒相关调控基因
    1.4 昆虫氨基酸与耐寒性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试虫
        2.1.2 试剂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总RNA提取、检测及c DNA合成
        2.2.2 基因TA克隆、质粒提取及其引物扩增标准曲线建立
        2.2.3 香梨优斑螟内参基因筛选
        2.2.4 越冬滞育期及低温胁迫下热激蛋白基因表达
        2.2.5 滞育期间部分基因表达特征
        2.2.6 滞育不同时期氨基酸动态检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香梨优斑螟内参基因筛选
        3.1.1 总RNA检测结果
        3.1.2 内参基因特异性及扩增效率
        3.1.3 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3.1.4 讨论
    3.2 越冬滞育期及低温胁迫下香梨优斑螟热激蛋白基因表达
        3.2.1 热激蛋白基因扩增特异性及扩增效率
        3.2.2 不同滞育期热激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3.2.3 低温处理不同时间热激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3.2.4 不同低温处理热激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3.2.5 讨论
    3.3 越冬滞育期香梨优斑螟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
        3.3.1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特异性及扩增效率
        3.3.2 越冬滞育期间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
        3.3.3 讨论
    3.4 越冬滞育期香梨优斑螟ACCase、AK、FAS、GP和 HK基因表达
        3.4.1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及耐寒相关基因特异性及扩增效率
        3.4.2 越冬滞育期间耐寒相关基因的表达
        3.4.3 讨论
    3.5 越冬滞育期香梨优斑螟氨基酸含量变化
        3.5.1 氨基酸标准品
        3.5.2 香梨优斑螟越冬幼虫在不同时期氨基酸的含量
        3.5.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香梨优斑螟内参基因筛选
        4.1.2 滞育期及低温胁迫下香梨优斑螟热激蛋白基因表达
        4.1.3 滞育期香梨优斑螟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
        4.1.4 滞育期香梨优斑螟ACCase、AK、FAS、GP和 HK基因表达
        4.1.5 越冬滞育期香梨优斑螟氨基酸含量变化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大豆食心虫滞育诱导及其对低温环境适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大豆食心虫概述
        1.1 形态特征
        1.2 .生物学特性
        1.3 大豆食心虫的生态适应性
    2.昆虫滞育
        2.1 昆虫滞育的基本概念
        2.2 昆虫滞育分类
    3.昆虫耐寒性
        3.1 昆虫过冷却现象
        3.2 低温驯化对昆虫抗寒能力的影响
        3.3 滞育昆虫耐寒性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
    4.昆虫滞育相关研究
        4.1 滞育诱导
        4.1.1 光周期对滞育诱导的影响
        4.1.2 温度对滞育诱导的影响
        4.1.3 其他因素对滞育诱导的影响
        4.2 滞育维持
        4.2.1 光周期
        4.2.2 温度
        4.3 滞育解除
        4.4 滞育的生理生化基础
        4.4.1 滞育体内小分子物质变化
        4.4.2 滞育体内代谢酶研究进展
        4.5 滞育的基因调控
    5.大豆食心虫滞育研究
    6.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光周期对大豆食心虫幼虫滞育的诱导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虫源
        1.1.2 试验仪器
        1.1.3 试验方法
        1.1.4 滞育判断
        1.1.5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光周期对大豆食心虫幼虫滞育的影响
        1.2.2 大豆食心虫幼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
        1.2.3 大豆食心虫幼虫滞育的敏感虫期
        1.3 小结
    第二章 大豆食心虫滞育与非滞育幼虫过冷却能力及其体内主要生化物质含量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药剂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大豆食心虫非滞育与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
        2.2.2 大豆食心虫非滞育与滞育幼虫体内主要内含物含量
        2.2.3 大豆食心虫非滞育与滞育幼虫体内保护酶活性
        2.3 小结
    第三章 冷驯化处理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和非滞育幼虫抗寒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大豆食心虫滞育和非滞育幼虫冷驯化处理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药剂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冷驯化处理对大豆食心滞育和非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影响
        3.2.2 冷驯化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和非滞育幼虫体内自由水含量影响
        3.2.3 冷驯化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和非滞育幼虫体内糖类含量影响
        3.2.4 冷驯化对大豆食心虫滞育与非滞育幼虫体内保护酶活性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滞育幼虫对不同越冬温度环境生理生化代谢的动态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药品
        4.1.4 试验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越冬温度环境下滞育幼虫体内小分子能源物质含量动态
        4.2.2 不同越冬温度环境下滞育幼虫体内代谢酶活力变化动态
        4.2.3 不同越冬温度环境下滞育幼虫体内H2O2和保护酶活力变化动态
        4.3 小结
    第五章 大豆食心虫转录组及滞育相关基因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及处理
        5.1.2 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5.1.3 大豆食心虫转录组构建
        5.1.4 转录组数据分析
        5.1.5 基因表达量分析
        5.1.6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总RNA提取结果
        5.2.2 大豆食心虫转录组测序和序列组装
        5.2.3 大豆食心虫转录组基因功能注释
        5.2.4 大豆食心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结果
        5.2.5 大豆食心虫差异基因功能分类
        5.2.6 GO和 KEGG基因富集
        5.2.7 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
        5.2.8 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5.3 小结
第三篇 结论与讨论
    第一章 结论
        1.1 短光照有利于大豆食心虫滞育诱导
        1.2 大豆食心虫幼虫在低温环境来临前进入滞育状态以增强其环境适应性
        1.3 冷驯化可有效增强大豆食心虫幼虫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1.4 大豆食心虫DL体内能源物质含量、代谢酶和保护酶活力在不同越冬温度环境中存在差异,并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动态变化
        1.5 大豆食心虫滞育和非滞育幼虫存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
    第二章 讨论
        2.1 短光照对大豆食心虫滞育的影响
        2.2 大豆食心虫滞育幼虫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
        2.3 大豆食心虫滞育幼虫和非滞育幼虫关联基因
        2.4 本研究的创新点
        2.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香梨优斑螟越冬幼虫的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越冬昆虫抗寒策略
        1.1.1 不耐结冰性昆虫
        1.1.2 耐受结冰性昆虫
    1.2 越冬昆虫生化指标含量动态变化
        1.2.1 越冬昆虫糖类含量动态变化
        1.2.1.1 糖原
        1.2.1.2 海藻糖
        1.2.1.3 葡萄糖、果糖
        1.2.2 越冬昆虫醇类含量动态变化
        1.2.2.1 甘油
        1.2.2.2 山梨醇、甘露醇
        1.2.2.3 肌醇
        1.2.3 越冬昆虫脂肪含量动态变化
        1.2.3.1 脂肪
        1.2.3.2 脂肪酸
        1.2.4 越冬昆虫蛋白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
    1.3 香梨优斑螟研究进展
        1.3.1 分布与寄住
        1.3.2 危害特点
        1.3.3 形态学特性
        1.3.4 生物鉴定
        1.3.5 生物学特性
        1.3.5.1 生活史
        1.3.5.2 生活习性
        1.3.6 生态学特性
        1.3.6.1 与腐烂病的关系
        1.3.6.2 与栽培模式和管理水平的关系
        1.3.6.3 与树种、树龄和危害部位的关系
        1.3.6.4 与天敌的关系
        1.3.7 预测预报及无公害防治
    1.4 本实验的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体采集
    2.2 生化指标测定
        2.2.1 含水量测定
        2.2.2 总糖测定
        2.2.3 蛋白质测定
        2.2.4 脂肪测定
        2.2.5 脂肪酸测定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含水率
    3.2 总糖
    3.3 蛋白质
    3.4 总脂
    3.5 甘油三酯
    3.6 脂肪酸
        3.6.1 脂肪酸标准品
        3.6.2 香梨优斑螟5龄♀幼虫
        3.6.3 香梨优斑螟3龄♀幼虫
        3.6.4 香梨优斑螟5龄♂幼虫
        3.6.5 香梨优斑螟3龄♂幼虫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含水率动态变化
        4.1.2 总糖含量动态变化
        4.1.3 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
        4.1.4 总脂含量动态变化
        4.1.5 甘油三脂动态变化
        4.1.6 脂肪酸动态变化
    4.2 讨论
        4.2.1 含水率与香梨优斑螟幼虫越冬的关系
        4.2.2 蛋白质与香梨优斑螟幼虫越冬的关系
        4.2.3 总糖、总脂、甘油三酯、脂肪酸与香梨优斑螟幼虫越冬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耐寒性及生态适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沙棘木蠹蛾概述
    1.2 昆虫的耐寒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不同种群沙棘木蠹蛾越冬幼虫的耐寒性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虫龄阶段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耐寒性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越冬期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耐寒性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低温驯化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及体内物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沙棘木蠹蛾幼虫同环境下其他木蠹蛾幼虫过冷却能力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结论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论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7)麦红吸浆虫SmHSP2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滞育与温度胁迫下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1.1.1 小热休克蛋白概述
        1.1.2 sHSPs的表达及功能
    1.2 sHSPs与昆虫滞育
        1.2.1 昆虫滞育
        1.2.2 sHSPs的作用途径
        1.2.3 sHSPs在不同滞育状态昆虫中的表达模式
    1.3 sHSPs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
        1.3.1 高低温胁迫
        1.3.2 干旱胁迫
        1.3.3 其他胁迫
    1.4 麦红吸浆虫滞育研究
    1.5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虫源
        2.1.2 主要设备
        2.1.3 主要耗材
        2.1.4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总RNA的提取
        2.2.2 第一链cDNA的合成
        2.2.3 麦红吸浆虫SmHSP23序列中间片段的扩增
        2.2.4 PCR产物回收
        2.2.5 PCR产物与载体连接
        2.2.6 连接产物转化及蓝白斑筛选
        2.2.7 PCR检测与测序
        2.2.8 SmHSP23序列 3' 末端扩增(3' RACE)
        2.2.9 SmHSP23序列 5' 末端扩增(5' RACE)
        2.2.10 SmHSP23基因全长序列验证
        2.2.11 SmHSP2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2 实时定量PCR(qPCR)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麦红吸浆虫总RNA完整性和质量检测结果
    3.2 麦红吸浆虫SmHSP23全长序列的扩增及验证
        3.2.1 SmHSP23中间片段的获得
        3.2.2 SmHSP23的末端序列
        3.2.3 SmHSP23全长序列的验证
    3.3 麦红吸浆虫SmHSP23基因的序列分析
        3.3.1 SmHSP23的cDNA序列分析
        3.3.2 SmHSP23蛋白序列分析
    3.4 SmHSP23的mRNA表达分析
        3.4.1 定量条件的优化
        3.4.2 SmHSP23基因在滞育不同时期的表达
        3.4.3 不同低温处理对SmHSP23表达的影响
        3.4.4 低温处理时长对SmHSP23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滞育昆虫小分子含量变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滞育昆虫小分子含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2 滞育昆虫小分子含量变化趋势
    2.1 糖类
        2.1.1 糖原
        2.1.2 海藻糖
        2.1.3 葡萄糖/果糖
    2.2 醇类
        2.2.1 甘油
        2.2.2 山梨醇/甘露醇
        2.2.3 肌醇
    2.3 脂肪类
        2.3.1 脂肪
        2.3.2 脂肪酸
    2.4 蛋白类
        2.4.1 总蛋白
        2.4.2 滞育关联蛋白
        2.4.3 氨基酸
3 滞育昆虫生物分子含量变化的影响因子
    3.1温度和滞育深度的关系
    3.2 温度及滞育深度对昆虫生化物质合成和转化的影响
4 展望

(9)麦红吸浆虫成虫对黑光灯的趋性及幼虫不同地理种群耐寒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麦红吸浆虫生物学特性
        1.2.2 地理分布与田间分布特点
        1.2.3 传播扩散途径
        1.2.4 调查方法
        1.2.5 抑制吸浆虫暴发为害的主要因子
        1.2.6 农业防治方法
        1.2.7 生物防治法
        1.2.8 物理防治法
        1.2.9 化学防治法
        1.2.10 黑光灯
        1.2.11 多年滞育现象
        1.2.12 滞育幼虫的化学物质变化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
        2.1.1 灯诱试验地
        2.1.2 试验材料
    2.2 方法及步骤
        2.2.1 黑光灯诱集试验
        2.2.2 过冷却点试验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光灯诱集试验结果分析
    3.2 耐寒性试验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黑光灯诱集试验
    4.2 创新点
        4.2.1 安全环保
        4.2.2 标本完整易分辨
        4.2.3 适用范围
    4.3 耐寒性试验
        4.3.1 幼虫与圆茧过冷却点比较
        4.3.2 西安种群结长茧原因
        4.3.3 不同地理种群过冷却点值与纬度的关系
        4.3.4 南阳种群变异较大的原因分析
        4.3.5 麦红吸浆虫分布地理北界的预测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桃小食心虫滞育期间生化指标含量的动态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滞育基本概念
    1.2 影响昆虫滞育的外界环境因子
        1.2.1 光周期
        1.2.1.1 光周期对昆虫滞育的诱导
        1.2.1.2 光周期对昆虫滞育的维持和解除
        1.2.2 温度
        1.2.2.1 温度对昆虫滞育的诱导
        1.2.2.2 温度对昆虫滞育的维持和解除
    1.3 滞育昆虫生化指标的研究
        1.3.1 滞育昆虫生化指标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
        1.3.2 滞育昆虫糖类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1.3.2.1 糖原
        1.3.2.2 海藻糖
        1.3.2.3 葡萄糖/果糖
        1.3.3 滞育昆虫醇类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1.3.3.1 甘油
        1.3.3.2 山梨醇/甘露醇
        1.3.3.3 肌醇
        1.3.4 滞育昆虫脂肪类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1.3.4.1 脂肪
        1.3.4.2 脂肪酸
        1.3.5 滞育昆虫蛋白类含量动态变化趋势
        1.3.5.1 总蛋白
        1.3.5.2 滞育关联蛋白
        1.3.5.3 氨基酸
        1.3.6 滞育昆虫生化指标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子
        1.3.6.1 温度、滞育深度对糖原合成、转化的影响
        1.3.6.2 温度、滞育深度对甘油合成、转化的影响
        1.3.6.3 温度、滞育深度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1.3.7 一些特殊的滞育昆虫
        1.3.7.1 一些昆虫在低温来临前解除滞育
        1.3.7.2 一些昆虫的滞育态抗寒性反而比非滞育态低
    1.4 桃小食心虫的研究进展
        1.4.1 桃小食心虫的生态学特性概述
        1.4.2 桃小食心虫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3 桃小食心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
        1.4.3.1 桃小食心虫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和起点温度
        1.4.3.2 桃小食心虫的滞育解除温度
    1.5 本试验的立题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种群的采集与饲养
        2.1.1 供试种群的采集
        2.1.2 供试种群的饲养
    2.2 供试种群的温度和时间处理
        2.2.1 预试验,幼虫出土有效积温的估算
        2.2.2 试验温度和时间处理
        2.2.2.1 降温阶段
        2.2.2.2 升温阶段
    2.3 生化指标含量的测定
        2.3.1 糖类的测定
        2.3.1.1 糖类测定所用试剂与配制
        2.3.1.2 标准曲线制作
        2.3.1.3 总糖提取
        2.3.1.4 糖原和海藻糖的提取
        2.3.1.5 数据处理
        2.3.1.6 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2.3.2 醇类的测定
        2.3.2.1 醇类测定所用的试剂配制
        2.3.2.2 标准曲线制作
        2.3.2.3 甘油提取
        2.3.2.4 山梨醇提取
        2.3.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糖含量分析
        3.1.1 降温阶段
        3.1.1.1 降温时间对总糖含量的影响
        3.1.1.2 降温温度对总糖含量的影响
        3.1.2 升温阶段
    3.2 糖原含量分析
        3.2.1 降温阶段
        3.2.1.1 降温时间对糖原含量的影响
        3.2.1.2 降温温度对糖原含量的影响
        3.2.2 升温阶段
    3.3 海藻糖含量分析
        3.3.1 降温阶段
        3.3.1.1 降温时间对海藻糖含量的影响
        3.3.1.2 降温温度对海藻糖含量的影响
        3.3.2 升温阶段
    3.4 甘油含量测定
        3.4.1 降温阶段
        3.4.1.1 降温时间对甘油含量的影响
        3.4.1.2 降温温度对甘油含量的影响
        3.4.2 升温阶段
    3.5 山梨醇含量分析
        3.5.1 降温阶段
        3.5.2 升温阶段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4.1.1.1 降温阶段
        4.1.1.2 升温阶段
        4.1.2 糖原含量的动态变化
        4.1.2.1 降温阶段
        4.1.2.2 升温阶段
        4.1.3 海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4.1.3.1 降温阶段
        4.1.3.2 升温阶段
        4.1.4 甘油含量的动态变化
        4.1.4.1 降温阶段
        4.1.4.2 升温阶段
        4.1.5 山梨醇含量的动态变化
        4.1.5.1 降温阶段
        4.1.5.2 升温阶段
    4.2 讨论
        4.2.1 生化指标与桃小食心虫滞育的关系
        4.2.2 温度和时间对桃小食心虫滞育深度的影响
    4.3 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图

四、麦红吸浆虫幼虫脂肪酸变化的分析测定(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D]. 马红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伞裙追寄蝇滞育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D]. 张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越冬香梨优斑螟部分抗寒基因表达及氨基酸研究[D]. 王德钢. 塔里木大学, 2020
  • [4]大豆食心虫滞育诱导及其对低温环境适应机理研究[D]. 李新畅.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5]香梨优斑螟越冬幼虫的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D]. 庞竟公. 塔里木大学, 2018(09)
  • [6]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耐寒性及生态适应机制[D]. 田斌.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麦红吸浆虫SmHSP2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滞育与温度胁迫下的表达[D]. 刘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8]滞育昆虫小分子含量变化研究进展[J]. 丁惠梅,马罡,武三安,赵飞,马春森.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4)
  • [9]麦红吸浆虫成虫对黑光灯的趋性及幼虫不同地理种群耐寒性的研究[D]. 陈华爽.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7)
  • [10]桃小食心虫滞育期间生化指标含量的动态变化[D]. 丁惠梅.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标签:;  ;  ;  

小麦赤蠓幼虫脂肪酸变化的分析测定(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