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论文_张晓辉

陕西省岐山县医院心血管内科 陕西岐山 722400

【摘 要】目的:评价高龄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高龄(≥75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中青年(≤60岁)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搏器适应证、起搏模式、起搏参数、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窦综合症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腔起搏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起搏参数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风险并未增加,但由于病窦综合症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增加,起搏阈值较高,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高龄患者;疗效;安全性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逐年上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的生活质量[1-2]。对于此类疾病,临床普遍采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进行治疗,且疗效确切。随着生活质量以及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以及器官的功能逐渐退化,且常伴有多种疾病,无疑给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带来极大的风险[3]。为了进一步评价高龄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高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81.24±3.17)岁;并选取同时期需进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中青年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7~60岁,平均年龄(49.32±7.84)岁。所有患者的主要疾病均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指征均参考1998年、2002年ACC/AHA/NASPA指南,且已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以及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后,首先以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方式或头静脉切开的方式,在胸大肌与三角肌间沟处做纵向切口,分离头静脉,置入心房和心室电极;若发生锁骨下穿刺失败,可改用同侧颈外静脉切开或颈内静脉穿刺。单腔起搏器的电极植入右室心尖,双腔起搏器的电极植入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并采用起搏分析仪对电极参数进行测试,待满意后将电极和起搏器固定于囊袋。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并以沙袋压迫6h。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起搏器植入适应证、起搏模式、起搏路径、起搏参数、手术成功率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 ±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起搏器植入适应证比较

两组患者在原发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病窦综合症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起搏模式、起搏路径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但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腔起搏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起搏路径路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注: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起搏电极参数比较

观察组心室、心房起搏阈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下降,对于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缺血和退行性改变,窦房结和结间束及周围组织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润等老龄变化,均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4]。史扬等[5]的研究发现,高龄组患者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以及病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提示应对高龄患者采取更积极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病窦综合症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本次所选病例数偏少有关。本研究中,观察组双腔起搏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是受限于经济原因。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可能在于高龄患者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的间隙较小,且常有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从而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即使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较大,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且两组患者的起搏路径、术中、术后并发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高龄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安全的,但由于病窦综合症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增加,起搏阈值较高,因此,术中应耐心细致地操作,以免发生心肌震颤、心肌穿孔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赵亚樵.高龄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675-4676.

[2] 李育红,苏进肖,王琼等.139例高龄患者永久起搏器的应用效果及对策[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2):273-274.

[3] 陈全福,张敏州,李凡等.高龄患者经锁骨下静脉植入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1):48-49.

[4] 程亚敏,成益.高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处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350-2351.

[5] 史扬,李健,李冬云等.高龄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安全性评价[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1):23-25.

作者简介:

张晓辉(1980-02),男,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

论文作者:张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2

标签:;  ;  ;  ;  ;  ;  ;  ;  

高龄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论文_张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