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爱心存折”激活爱,养成道德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爱本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情感。随着孩子认知的发展,社会存在的不良价值观和利益权衡观,使孩子的“性本善”慢慢发生了改变。现状是什么样的?我校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了调研。
1.问卷调查。学校德育工作组从日常道德小事着手,精心设计道德问题,向家长和学生问卷,中队辅导员客观汇总问卷结果。
2.创设情境。通过班队会,创设“我放学了”“明天我过生日”“今天我值日”“今天爸妈不在家”“逛商场”“我的星期天”等情境,孩子真实再现自我,各中队辅导员汇总孩子德育情况,上报德育工作组。
3.汇总结果。多次召开研讨会,吸收德育工作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参与汇总分析,得出可靠数据:基础文明情况较好,97%的孩子基本做到文明有序;100%的孩子都喜欢与有爱心的人做朋友;85%的孩子尊重知识却鄙视唠叨,具有功利的学习目的;92%的孩子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报效祖国。
在我们创设的情境表演中,学生自私自利、乱扔杂物等现象仍十分普遍。问卷调查的结果并没有真实反映孩子道德行为的情况,很多学生只是纸上谈兵,大家都从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却大打折扣——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
调查分析的结果坚定了我们推行“爱心存折”的决心。校大队部创建了“红领巾爱心银行”,开户“爱心存折”,引导孩子把正确认知和实际行动统一起来,激活孩子的爱心,存储孩子的爱心。在存储中得到认可,在认可中形成良性循环,还原“性本善”,养成道德习惯。
二、用“爱心存折”弘扬爱,提升道德水准
1.制定评价制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学校出台了“爱心存折”填写要求、爱心财富值计算办法。“爱心存折”在设计上仿照银行存折,具体栏目为爱心事件时间、地点、证明人及电话。爱心事件内容孩子自主填写,证明人一栏要求目击者亲笔填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小事坚持做,好事处处做”,爱心财富值计算办法如下:每得到老师表扬一次+0.2分;讲究礼仪+0.2分;主动帮助校内同学+0.2分;帮助校外同学+0.5分;主动提醒同学不到危险区域避免意外发生+0.5分;主动保持自己班级分担区卫生+0.2分;帮助非本班分担区卫生+0.5分;自己节约学习用具、粮食+0.2分;劝导他人+0.2分;拾金不昧,拾到钱物主动寻找失主,或者交到大队部,每人次+1分。
2.建立荣誉体系。以制度为基础,完善荣誉体系。学校设立了“爱心富翁”、校园“十佳爱心少年”等荣誉的评选。拟定“爱心富翁”评比标准,构建 “1235”评比工程:即从开户之日起,分别间隔1个月、2个月、3个月、5个月(一学期)定期评比一次。每次评比,爱心富翁人数不限,只要爱心财富值达到99分,就当选“爱心富翁”,登上校园橱窗的爱心富翁榜,表现特别突出的可成为校园“十佳爱心少年”。
3.重视典型事例。“小爱心大世界”宣讲团宣讲典型爱心事迹。宣讲从“红领巾爱心存折”2012年开户至今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优秀个人:四年二班孙永才将在上学的乡间小道上捡到的200元钱交给老师,学校找还失主楚会同学。三年级王伟和秦亮周末踢足球,不小心砸碎了一家玻璃,因家中没人,两人就留下了字条和联系方式准予赔偿。后来,主人被孩子的诚实打动,不但不要求索赔,还致电学校表扬了孩子……大郑小学的校园里,这样的爱心故事不胜枚举。
现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孩子们一定会主动和客人问好、打招呼、让路,整个操场看不见一片纸屑,就连操场边摆放的垃圾桶都保持整天的干净整洁;教学楼内没有卫生死角,没有喧哗现象;没有长流水的水龙头、没有长明的电灯……我校出现了很多师生间、同学间互助对子。活动中,参与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少先队大队委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到目前为止,我校“爱心银行”2400名储户共存储160余万次,爱心财富值高达65万多分。孩子个体收货颇丰,各中队、大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德育差生在我校彻底消失,整个校园校风正、学风浓。
随着孩子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和道德行为的弘扬,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学校的荣誉,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孩子个体道德水准提升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家长和社会都对大郑小学的孩子赞不绝口。
三、用“爱心存折”凝聚爱,推进道德走向
爱会以爱传递,爱会让爱凝聚。为了很好地使校园德育与家庭和社会接轨,我们除了做好常规德育,还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巩固德育成果,推进道德走向。
1.小手拉大手,传递爱。用孩子的爱带动家长的爱。“红领巾爱心存折”上必填内容之一的“家庭爱心”栏目的见证人是父母,家长和孩子给彼此做爱心见证人,通过小手拉大手巧妙完成家校联合教育。
2.常开家长会,凝聚爱。召开各级家长会,让同一家庭的、不同家庭的爱凝聚。两年半以来,我校召开全校德育专题家长会10次,实现校园德育目标和家庭教育目标一致。家长委员会每次活动,家长积极组织,主动参与,献计献策。活动开展至今,学校收到了很多家长寄来的感谢信,表达了孩子在家中的可喜变化。
论文作者:管华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爱心论文; 孩子论文; 存折论文; 道德论文; 德育论文; 校园论文; 家长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