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2-ZYM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o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n elderly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by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Methods from April 2016 to October 2018,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A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locking plate at proximal end of femur, and group D was treated by arthroplasty. BC operation The bleeding volume was compared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Harris of hip join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 terms of treatment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group B was the shortest and group A was the longest.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in group B was less than that in group C (p < 0.05).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groups in the Harris score of hip joint.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can be given p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 with less trauma,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ha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t 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after operation.
Keywords: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在股骨颈和股骨干的交界位置为股骨粗隆间,属于松质骨,其下肢所承受的剪式应力最为强烈,在出现直接或间接暴力时会出现骨折的情况。在临床骨科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几年发病数量不断上升,在四肢骨折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股骨粗隆部具有丰富的血运,在出现骨折的情况后,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则很少会存在不愈合的情况。但是股骨粗隆间一般都是不稳定的,再加上患者年龄比较大,对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是保守治疗对于骨折端无法有效固定,患者长时间卧床,会出现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情况。因此目前比较常用的就是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外固定等,但其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而老年人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容易引发较多的并发症,需要针对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展开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这个时间段内选取我院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为男性有66例,女性有5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0岁至88岁,年龄中值为(68.5±6.5)岁,其中引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及其数量为跌伤73例、交通伤37例、高处坠落伤10例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为四组,组别包括A、B、C、D四组,这三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基础资料中不具有明显差别,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A组采取保守治疗,主要内容为: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后采取手法复位,让患者保持仰卧状态,将其骨盆固定好,让髋膝保持90º并对其进行牵拉,矫正患者短缩畸形,确保患者骨折面更加紧密,完成以上操作后实施麻醉措施进行牵引治疗,固定患肢,采取托马式固定,屈髋角度为30º,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摄片检查,复位情况不佳可再次进行手法复位。B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全身麻醉,让其保持仰卧状态,实施牵引床牵引复位,选择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对骨折实施复位措施,再选取股骨粗隆近端大概6cm的位置将皮肤切开,接触到大粗隆后,在髓腔中插入导针,将髓内钉置入,安装好瞄准器后,将防旋针打入,远端锁钉,将切口关闭。C组: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麻醉方式同以上两组,让患者保持仰卧状态,将其臀部垫高,选择髋关节外侧切口大概13cm左右,将股骨近端显露,实施牵引复位骨折,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骨折实施对位措施,对线良好的情况下在股骨上段外侧位置放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选取导向器依次进行引导将4~5枚锁钉对骨折近端进行固定,将钢板远端锁钉拧入,将引流管放置后关闭切口。D组:取患者健侧卧位,进行合适的切口,将皮下组织等切开,剥离结缔组织,将股骨头取出再植入假体,安装好架体后进行切口缝合。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四组患者治疗时长、骨折愈合时长、功能Harris评分以及B、C两组手术出血量,其中主要是Harris评分主要涉及到患者功能、疼痛、下肢畸形、髋关节活动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优良率的调查,分值为70分以下为差,为70分~85分为良,为85分以上为优。
1.4统计学方法
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 17.0的统计,用 %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并用x2检测;计量数据以( ±s)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用时长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所需时长进行比较,在治疗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所需时长方面,B、C、D三组用时均比A组短,其中B组用时最短,p<0.05,详细数据可见下表1。
2.2对比三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各项功能评分,A、B、C、D四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7.5%、95%、87.5%、85%,进行比较,四组间不具有明显差异,详细数据见下表2。
2.3对比B、C两组手术输血量
B组手术出血量为(215.3±150.5)ml,C组手术出血量为(460.2±240.9)ml,C组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t=22.568,p=0.000。
3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其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出现直接或者是间接暴力的因素也会增多,从而也会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群,其骨质比较疏松,更容易引发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对于患者会采用非手术治疗如单纯牵引、外固定制动、中草药外敷等等,患者需要进行长期卧床休息,很容易出现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因此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中也逐渐应用到手术方式展开治疗,而大多数手术治疗的的目标都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中对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行重建,并对其进行固定,让患者骨折更快愈合,避免骨折会引发并发症[1-2]。
以往对这类骨折患者通常会采用保守治疗即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对其实施手法复位,保守治疗的效果一般,通常需要长时间治疗以及恢复,保守治疗过程中不会进行骨折端固定,大都是采取手法复位,并且对于患者骨折位置改善情况也不佳,手法复位对于患者而言大都难以承受,需要持续进行,而且疼痛感比较强烈,因此临床也针对于这类骨折患者采取新的治疗研究,近几年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对于高龄、粉碎性骨折患者来说,人工股骨头置换属于首选方案,其可以加快患者髋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有助于减少患者卧床时长,对于内固定术所存在的不足起到弥补的作用,对于内固定术后所存在的骨折以及畸形的情况可以进行有效避免,也可以避免其出现髓内翻,但是该手术方式用时比较长,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性也比较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治疗指证严格掌握。对比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外固定架具有较小的创伤,操作比较简便,且手术时长比较短,适用范围比较广,进行外固定架治疗,在手术后的活动不方便,并且其钉道外露,没有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很容易出现固定针滑脱、髋内翻的情况,长时间下来会对患者的患肢关节功能造成阻碍,同时也会引发肌肉萎缩,在固定方面不够牢靠,而且钢板固定会存在一定的断板几率,尤其是进行偏心固定,该方法比较使用于骨折稳定、身体综合条件比较好的老年患者。股骨近端内钉治疗手术时间比较小且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小,在各型粗隆间骨折都比较适用,也更能让患者接受。在进行手术过程中,股骨近端承受应力的轴心更靠近内侧一些,患肢股骨内外侧都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其整体稳定性都得到提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但该方法进行治疗中置入两枚螺钉比较困难,需要反复调整螺钉位置,避免出现股骨颈骨量丢失的情况[3-4]。LCP近端结构则对于锁定螺钉的松动具有避免的作用,同时对患者骨折位置的抗剪切、抗压、抗张能力比较优良,对于轴向对位和旋转控制有效,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在外侧壁破坏的粉碎性骨折比较适用,但是其固定强度比较弱,固定预后效果比较差。对于粗隆间骨折也可以采取关节置换,但该方法相对于其他两组手术用时比较长,且植入假体效果一般。整体来说,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会比保守治疗的要好,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后骨折的恢复,而在手术治疗中可以有效考虑选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其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轻,属于一类安全性比较高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和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这两种,保守治疗效果相对于手术治疗比较差,手术治疗均具有可行性效果,其中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股骨近端髓内钉创伤性比较小,术后功能恢复与其他方法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明东,胡稷杰,黎早敏,陈剑飞,高星,刘键.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31(06):653-658.
[2]林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6):37+39.
[3]李兴艳. 髄内固定、髄外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4]孔祥颖. InterTan髓内钉和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D].苏州大学,2016.
论文作者:帅伟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近端论文; 时长论文; 保守论文; 老年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