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第四小学 637300
摘 要:小学生语文拓展性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从两个大的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性 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性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多读、博读,把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拓展性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平台,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
一、拓展性阅读教学问题多多
1.拓展华而不实。语文课堂的拓展成了一种“招牌”,泛语文化现象比比皆是:一会儿抓住课文的某一点进行创造性阅读,一会儿对人物进行多元解读,一会儿利用课文引出话题进行辩论,一会儿又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进行大容量整合……这种探索看起来活跃了课堂,活跃了学生思维,但也让人感到这种活跃背后隐含着贫乏和肤浅,难怪有专家说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躁病”。拓展应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而不是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2.拓展多而不精。利用文本资源进行拓展训练,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既然拓展是法宝,那自然“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课出现了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比如没有深入地理解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过多过早补充内容。有限的时空内,资源洋洋洒洒,连接四通八达,学生眼界大开、应接不暇。这样的拓展一如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伴娘,抢尽所有风头,而真正的新娘——文本却被挤到遗忘的角落,一堂课下来,学生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熟读,更不要说静下心去想象揣摩、品文悟情了。
3.拓展失当无序。文本拓展是新事物,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怎样拓展,拓展什么,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观的随意性使拓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复和无序现象。课堂上像这种无序的拓展随处可见,学生也因此重负难堪、叫苦不迭,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惰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拓展性阅读教学方法
1.提供参考信息,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从文本中找到联系点,给学生提供参考信息,提供搜集资料的方向,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让他们拓展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教学第九册课文《七律·长征》这首诗,由于长征距孩子生活的时代较远,红军长征是何等的壮举、何样的艰难,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的。加之又是以诗词的形式表现,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困难。怎样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呢?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并阅读了《草地夜行》、《丰碑》、《金色的鱼钩》等描写长征题材的故事,从而让学生增加了对长征的了解,感受了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诗句的深刻含义就容易得多了。
2.渗透课外内容,激起千层浪。由于小学生缺少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知识储备尚不足,他们在阅读中常会遇到困难,总是以自己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来感悟和丰富课文内涵。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可以在学生有限感悟中渗透课外内容,扩大阅读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3.文本填白拓展,激发学生想象。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教材中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学生自己补充。如果老师及时激活学生课外储存,在文本空白处或作者表达的简约处作适度拓展,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活跃学生思维。
4.紧扣难点拓展,丰富学生感悟。每一篇课文都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处往往也是教材含义深刻的地方,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掌握的地方。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难点设计,在教学难点处进行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感悟教材。《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学生要感悟其中的含义就一定要联系本课背景,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中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个资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这样的拓展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也让文本更加丰满了。
5.丰富阅读模式,掌握阅读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举措是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阅读。教学中完善“读”这一环节,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精读法是为了对读物内容作充分理解,在粗读的基础上,对读物逐字、逐句、逐段、逐章仔细阅读,达到深入理解领悟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适合于教科书、经典著作、信息量丰富且价值较高的读物。泛读法主要是为了概括地了解读物的主要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泛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在书中捕捉到中心论点和主要内容;要善于抓住要点,视觉范围要广,扫视速度要快。还有略读法、读写法、取舍法、自悟法等。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每一次的阅读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论文作者:宋小青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文本论文; 难点论文; 能力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