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改善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效果论文_邱必成

(南平市第一医院,骨科 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目的 探析肩袖损伤术后运用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改善肩关节功能与降低疼痛评分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力量测试、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以及总分等评分明显较高(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胸关节运动锻炼进行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但能够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还可使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袖损伤;肩胸关节运动训练;肩关节功能;护理效果

肩袖主要是通过小圆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冈上肌等部分构成,能够发挥维持肩关节稳定性的效果[1]。临床常见疾病中肩袖损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是疾病高发人群,容易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及肩关节疼痛等症状,反复轻微伤、退行性改变、创伤等均是导致肩袖撕裂的危险因素。目前,肩袖损伤临床主要是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但会延缓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速度[2]。因此,根据肩袖损伤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采用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干预,现将该干预模式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是因为外伤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通过临床体征、MRI给予明确诊断;采取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或者利用关节镜辅助开展肩袖修复术;将其他因素不适合开展康复治疗、外伤合并上肢骨折、周围神经损伤造成关节活动障碍、中枢神经损伤、肩胛胸部关节功能障碍等患者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按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征求患者意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0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年龄为(68.32±5.12)岁;病程为10~30d,平均病程为(19.32±5.82)d;其中15例小切口手术,17例关节镜术;损伤程度:10例全厚撕裂,22例部分撕裂;观察组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2例,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为(70.23±7.52)岁;病程为11~30d,平均病程为(20.12±5.93)d;其中14例小切口手术,18例关节镜术;损伤程度:11例全厚撕裂,21例部分撕裂。观察组、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基本一致(P>0.05),有临床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主要措施体现如下:(1)术后0~4周:该阶段的训练以主动康复为主,首先主动开展手指关节、前臂、腕关节、肘关节等运动,10~15min/次,1~2次/天。(2)术后7d:该阶段内需要开展肩关节周围肌肉等长收缩练习训练,若患侧无疼痛症状,可作被动Codman钟摆式练习,15~20min/次,2~3次/天。(3)术后4~6周:此阶段内应该重视保护性康复训练工作,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体位,于肩胛平面放置体操棒后开展训练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同时从不同角度开展练习肩关节稳定性、周围肌力等长收缩训练等工作,15~20min/次,2~3次/天。(4)术后6~12周:该阶段需要重视肌力、功能等康复训练工作,可以通过体操棒辅助开展肩关节内外旋训练、外展训练、前屈训练等工作,确保肩关节不会出现疼痛感觉的状态下,通过肩关节旋转训练器械、肩梯、肩滑轮等实施辅助训练工作,若患者关节活动障碍较为明显,帮助患者取盂肱关节休息位后,通过关节松动术利用Ⅱ级受到对关节面持续牵张。若出现关节疼痛增加的情况,可以把手法降低到Ⅰ级的状态,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将关节活动继续增加,可往Ⅲ~Ⅳ级受到持续进展,15~20min/次,隔天一次或者每天1次。(5)干扰电疗。通过BA-2008Ⅲ中频电疗仪(生产企业:北京奔奥科技有限公司),扫描频率、固定频率分别设置为0~96Hz/15min、96Hz/5min,将4片4cm×8cm大小的自黏式电极以交叉的方式在患侧肩关节前后交叉方式,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电流大小进行调节,通常控制在10~40mA的范围内,每天1次。(6)超短波治疗。通过台式超短波电疗机进行干预,设置超短波的频率为27.12MHz,将两个10cm×15cm大小的电极片放置在患侧前后肩关节的位置,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微热量或者无热量开展治疗,每次15min,每天1次。

观察组的常规康复训练与对照组一致,并联合肩胸关节运动训练进行干预,主要方式体现如下:(1)术后2周应该于肩胛平面上开展被动训练、活动肩胛骨的工作,若肩胛胸壁关节出现明显活动受限的情况时,可以帮助患者选择侧卧位体现,在患肢下垫上枕头,维持旋转中立位体位。治疗师通过一只手对肩关节进行固定,另外一只手在肩胛下角放置,并在胸壁上开展后缩、前伸、下沉、被动抬举等肩胛骨的训练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应该在无痛的状态下开展训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肩胛骨分离牵伸术促进肩胛骨的灵活性得到明显改善。在改善活动功能后,慢慢的往仰卧位体位过度,并于肩胛平面上开展手法抗阻训练、外展活动训练、肩胛骨内收训练等,若患者病情允许,可慢慢的往坐位体位过渡重复上述训练操作[3]。(2)术后4周后需要训练肩胛骨周边肌力,在训练活动度时时手法抗阻训练明显增加,在患者取仰卧位体位的状态下,可稍微前屈90°患肩,治疗师采用后伸拉阻训练、前拉抗阻训练等实施前锯肌肌力的训练工作,若患者条件良好,可以取站立位体位利用弹力带采用外旋、内旋等方式使肩袖肌力量明显增加。(3)手术后6周在开展肌力训练、活动训练期间,需要加强训练肩胛胸壁关节稳定性的工作,通过动态闭链训练的方式,可以将桌子倾斜45°之后,开展稳定治疗球的训练工作,或者在双肩前屈60°体位时,对治疗球进行下压达到支持体重的目的,慢慢的将治疗桌角度改变之后,前屈双肩直到90°的状态下,再指导患者通过单臂支持。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耐受能力,隔天治疗或者每天1次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疗程均为12周。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在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进行判断,总分为100分,主要包括力量测试、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等指标,对应分值为25分、40分、20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具有越好的肩关节功能。

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疼痛程度进行判定,划出一条10cm长度的横线,无痛在左侧,以0分表示,剧痛在最右侧,以10分表示。要求患者根据自身的感受于横线在作标记,用来代表自己的疼痛感。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作分析统计,通过 ±S表示计量数据,以t完成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干预前后CMS评分改善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力量测试、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以及总分等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接受干预后,观察组力量测试、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以及总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肩关节退行性病变中肩袖损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肩袖损伤在健康人群占据15~40%的概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4]。肩胛骨位置以及肩胛胸壁关节活动的良好性对维持良好肩关节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工作,可以促进肩关节周边肌群肌张力的平衡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使屈肌痉挛的情况明显缓解,对拮抗肌、主动肌能有效协调。治疗师在肩胸关节被动训练工作中,对肩肱节律进行改善,不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还可使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在肩肱节律正常的情况下,方能促使三角肌的长度-肌力实现最大化,与胸骨对比,肱骨活动度较大的情况下,可有效的上升肩峰。若肩肱节律达不到要求,肩部运动仅能达到正常运动的70%左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肩袖损伤患者术后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达不到有效纠正肩肱节律的效果,联合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工作,并积极开展闭链肩关节稳定性、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被动或者主动锻炼等工作,可以达到有效提升日常活动功能、降低疼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等目的[5]。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通过常规康复措施联合肩胸关节运动锻炼进行干预后,可明显的改善力量测试、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等肩关节活动功能指标,并可有效的降低VAS评分(P<0.05),与其他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知,及时恢复肩关节周围肌群可维持肩肱节律的稳定性,加快组织液回流速度,使肩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促进肩关节功能明显提高,对加快上肢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运动训练错误的模式得到有效纠正,对分离运动以及粗大运动的产生起到诱发的作用。肩胛上方出现活动障碍通常是因为肩峰锁骨上移从而引起肱骨头上移,造成肱骨头下滑受到限制引起的,通过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可以促进上肢前屈往足侧位置滑动,对肱骨头下滑受到影响的情况能明显改善。肩袖损伤患者通过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康复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早期肩袖损伤术后需要主动开展康复性制定康复干预,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重视对肌力训练方案的制定工作;(2)在测试评估工作中,需要选择较为细致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以便能获得准确的肌力进步数据;(3)大部分肩袖损伤患者存在冈上肌问题,因此,应该选择保守治疗的方式开展外展活动度的训练工作;(4)治疗师在实施康复训练期间,需要重视对引起肩关节活动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患者的致病因素,制定有效的康复干预计划;(4)开展康复训练干预时,需要重视激活伸肌、抑制屈肌等操作,使肩关节周边肌张力平衡情况得到有效纠正。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胸关节运动训练进行干预可获得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缓解疼痛等目的,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升整体生活质量有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昕煜,曹旭,李少雷,等.推拿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肩袖损伤[J].中医正骨,2017,29(01):52-55.

[2]崔芳,毕然然,王予彬,等.康复训练对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患者微创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8):1303-1308.

[3]徐侃,陈伟,周敬杰,等.强化肩胸关节训练对卒中致偏瘫后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05):986-991.

[4]郭诗毅,卓玉双.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3):3235-3236.

[5]朱凤涛.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2):117-118.

论文作者:邱必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浅析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改善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效果论文_邱必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