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对外广播的本土化发展论文

浅议我国对外广播的本土化发展论文

浅议我国对外广播的本土化发展

李丹丹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摘要: 对外广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方式,在我国开展外交活动、促进文化交融,提高国家影响力和软实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探讨我国对外广播的发展历程、发展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出发,阐述了对外广播本土化发展的意义、原则与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外广播在语言与文化、节目内容安排、传播渠道与运营方式以及人员培养上本土化发展的策略,以期对今后对外广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对外广播;本土化;受众国

一、我国对外广播的发展历程

对外广播顾名思义,就是由某个国家政府主办,为了服务于本国外交,而为另外一个或者一些国家(简称“受众国”)方便进行收听而提供的广播活动。中国的对外广播经过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期的酝酿过程,1941年12月3日,在陕北延安的一个土窑洞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的一声日语广播,标志着我国对外广播事业就此诞生。我国的对外广播事业在抗日战争期间艰难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对外广播得到了全面发展,虽然之后经历了一段徘徊,但从1976年开始,对外广播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1]。从1941年至今,经过几代广播人的辛勤努力,我国的对外广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青涩走向成熟。我国的对外广播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政策方针,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更新传播战略、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不断提高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覆盖率,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前行。

二、我国对外广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有了显著提升。“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发展战略在国际中彰显着中国地位。国家的迅速腾飞给对外广播事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一)移动互联给对外广播带来的冲击

我国对外广播发展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百年间,从延安新华广播时代到全国调频立体声,到pc端,再到现在的互联网、5G时代,对外广播不断的经历着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在全媒体发展的今天,对外广播如何在时空上、内容形式上,情感和利益上走进听众,将挑战变成发展的机遇,是所有对外广播工作者研究的首要问题[2]

(二)对外广播肩负国家使命

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都是向世界展开怀抱,中国要走出去,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和平共赢。这除了政府间的正式接触之外,更要以更多的方式在国际舆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获得各国民众的支持,对外广播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从受众国的听众角度出发,掌握好舆论方向,打破“中国威胁论”,用受众国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方式“润物细无声”般地进行传播,是广播内容深入民心。

浮标站位于城区东南方富春江江面上,119°55′~120°02′E,30°01′~30°03′N,海拔5.0 m。北面为城区国家气象站,东南面分别为新沙岛站以及江南站。

(三)语言困境与文化差异给发展带来阻力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国对外广播要想实现本土化发展,必然要培养本土化的人才。

(四)需求分析不足,定位不够准确

对外广播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语言的转化,但这仅仅达到了受众国听众的基础需求,是很浅层面的对外广播。注重文化对接,使得对外广播符合当地的社会文化与习俗,这是较深层次的对外广播。只有达到了听众的需求,迎合了听众的兴趣所在,才是更深层次的广播。换言之,我们还未充分发掘出受众国广播市场内容的需求,定位还不够准确,尚未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对外广播,与其本土广播很难形成竞争。

(五)对外广播的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播电台在与其它国家的广播机构合作中,对节目内容、节目时长时间、交流的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合作多仅限于节目,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缺少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业务研讨等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合肥市自古到今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戏剧文化、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夜间旅游为当地文化提供了新的表现载体,在城市夜间旅游中,深度开发本地民俗文化、合理利用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提高夜间旅游产品的内涵,理性开发,实现文化类夜游产品的创新发展[8]。

三、对外广播本土化发展的意义、原则与现状

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广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对外广播的本土化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土化”也被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3]。对外广播的即是将广播的内容转换成符合当地国家或地区特定要求的过程,要结合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而采取适当的经营思路与操作方法,对平台建设、内容生产、节目经营、人才使用等进行相应改变与创新的广播。

为了更好的解决移动互联对对外广播带来的冲击、处理好语言困境与文化差异对对外广播发展带来的阻力、解决好对外广播需求分析不足与定位不够准确问题、拓宽并加深对外广播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更好的满足国外听众的需求、持续打造对外广播媒体品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完成对外广播肩负国家使命,我国对外广播本的本土化发展势在必行。

待锚固螺栓达到承载强度后,方可安装新托架。安装时,确保托架竖向角钢与梁体密贴,托架横向角钢与人行道板密贴,需要时用铁垫片进行调整。拧紧螺栓,保证安装牢固。

四、我国对外广播本土化发展的策略

我国对外广播选择本土化发展策略,主要形式表现为内容本土化、人员本土化、管理本土化与运营本土化[4],各级广播媒体都有适合于自身的本土化发展策略。结合我国对外广播发展现状,总的来说,对外广播本土化发展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移动互联拓宽对外广播平台,加快对外广播的本土化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全面普及,使得对外广播打破了广播节目必须要在受众国家电台落地的技术壁垒,更多的听众乐于采用互联网、移动网络来来收听广播。对外广播要在这种渠道上拓展空间,不断的提升互联网平台的占有率,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我多的对外广播要积极的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对外广播技术,积累经验。提高硬件的开发技术,完善软件的实用性,提高广播类App的使用率,占有更多形式的广播载体:如手机、平板、智能穿戴、公共交通、车载等终端服务器上面。

对外广播要善于借助受众国网络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入驻听众国家大型、影响力较高的网站、社交平台开设广播节目,提高广播的扩散和渗透力。拉近对外广播节目与海外听众之间的距离。利用互联网,听众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对广播节目安排、内容的感想与评论,这也更有效的指引节目制作者对广播设计流程与内容安排进行更改,加快了对外广播的本土化进程。

对外广播要想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获胜的第一法宝就是语言的本地化,要让外国人听起来“地道”。为了突破对外广播在语言上的藩篱,更好的实现对外传播效果,国家要将对语言人才的培养放到重中之重,在高校中开设非通用语专业,在大语种语言培养上更加细化,重视广播目标区域的不同,在语言上的不同处理方法。

对外广播在本土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受众国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理解不够,对中国文化包装不到位,导致与受众国文化链接脱轨,节目设置没有针对性,达不到对外广播的预期效果。

(二)对外广播语言与文化本土化的实现策略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平台、技术和数据等丰富的资源。新型时代下财务管理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发展之路,从企业角度而言,财务数据作为反映企业运作情况的主要数据,管理层利用数据为企业运作方向调整、战略制定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着通过多种方法获取数据和资料,为财务管理提供客观数据。大数据下财务管理转型发展方向如下:

国家要鼓励支持学生出国留学,让学习当地语言与文化。政府、高校及相关机构要将培养语言人才为重任,积极组织国外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搭建高水平的语言交流论坛,并指导对外广播工作人员要善于钻研国际政策与地方规则,及时掌握当地的语言的进化、流行语言、“网络语言”等,具备一流的外国语言交流技能。

在更多国家开设传授汉字、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开展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在对外广播中设立“汉语之窗”等节目,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对外广播目的不是“宣传”,不是灌输,而是在为世界“和平共赢”不断努力。

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我们很难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可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源远流长,深入人们骨髓的东西。对外广播要想在文化上做到本土化,并能顺利的传递我国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是非常困难的。打破这种“文化壁垒”,消除民众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隔阂与误解,我们首先要认同受众国的文化,尤其是文化差异巨大、有宗教信仰的国家与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架设文化沟通平台,通过中外对比的方式理解彼此文化的差异、掌握听众国家的民意。我们认同他们的文化,是他们接受我们对外广播的前提。我们要有能力根究听众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考虑问题的习惯、习惯的接受方式,将我们要传播的内容用当地的文化进行包装或者与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增强听众的认同感,如春天的微风般,吹过听众的耳畔,融入听众的心田,从而有效的做好对外广播。

为验证本论文提出的CNN算法优于其他文本分类算法,就CNN、RNN、DBN、KNN、SVM 5种文本分类算法在不同样本数情况下准确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如图6所示。

对于广播节目内容本土化是衡量其本土化程度的最重要部分。国际传播市场竞争激烈,在了解和掌握受众国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等问题基础之上,要善于利用该国家或地区的实时性新闻资源。当然,国家政务、重大事件是广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根据心理学研究就这表明,相比那些国际上重大的事件,民众更关心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情。对外广播要抓住这种需求导向,改变以往的“以传播中国内容为主”的节目内容安排,而转向“本土内容为主,融合中国内容”的合理配比方式,力求在当地采取节目内容,融合中国元素进行本土编辑,最后本土播出。譬如最近对印度的对外广播可以制作“游乐场大摆锤断裂事件”,对比中国的游乐安全问题,从游乐设施的安全性谈起,对比中印两国对游乐场的监管、对事故的追责与赔偿等。对法国的对外广播可以制作“法国国庆阅兵仪式”,对比中国的阅兵,谈一谈中法对彼此军事、国力、民生问题的了解。对日本的对外广播可以制作“日本真子公主的和服”,进而讨论两国国家服饰的发展与相互影响。诸如此类,在对外广播中,合理配比受众国与中国内容的比例,做到文化的融合,必然会满足民众的需求,从而提高了我国对外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和参与度。

除了在发音方面要“地道”之外,词语的翻译也要精雕细琢符合本土化,不能只简单粗暴的进行语义转换,听众想获得的不是纠正主持人发音与用词、语法错误的体验,而是想获得流畅的、“贴地气”的新闻、生活、娱乐等报道。

(三)对外广播节目内容本土化的实现

我们走出去,掌握他们的语言与文化是实现对外广播语言本土化的重要途径,同时,让世界了解我们,也是语言与文化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四)对外广播传播渠道与运营方式本土化的实现

采用受众国广播听众最习惯的收听方式即实现了传播渠道的本土化。这就要求我国对外广播要在受众国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进行深度优化合作,实现本土化的运营。我们要善于利用受众国的有利条件展开深度合作,加大海外推广力度,提高影响力。根据受众国的政策、法规特点,建立对外广播站、驻外记者站、节目制作办公室等多种形式的本土化的广播运营方式。积极与国外本土媒体展开合作,通过合作报道、共同举办媒体活动、人员实习交流等形式,融入到当地广播事业中去,形成“沟通积极、服务主动”的运营模式,改变以往被动地接受听众反馈的模式。要更好的体现出我国对外广播对受众国的服务意识,就要尊重受众国民众的意识形态与实际需求。要积极增加受众国的民众调查,及时发觉听众需求,使得需求推动运营进展,听众的需求决定着节目内容的制作。从而使我国的对外广播在受众国落地生根,本土化传播、运营。

(五)对外广播工作人员的本土化培养

对外广播重在对外传播,亦重与世界与民众的沟通,语言又是沟通的桥梁,因此,语言是对外广播中的基础。对外广播面向世界,语种是特别庞杂的,我们对受众国的语言研究尚不到位。对外广播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菲律宾语等大语种广播中,虽然实现了分地域传播,但仍然不能实现语言的差异化,广播内容表述大同小异。对非通用语国家及地区,我们对其语言状况研究不足,对文化差异情况掌握不够清楚,甚至还存在一些文化误解,这严重地阻碍了对外广播的传播有效性。

本土化对外广播人才培养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心衰急性发作期合并休克的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后,最难把握的是转入限制液体入量治疗的时机。B型钠尿肽已被证实是反映心功能指标[9-12],通过对两组B型钠尿肽下降情况分析可知,应用PiCCO进行液体管理对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可以使液体治疗方案更为合理,这与国内的多项研究[13-15]观察到的结果相一致。分析这主要是由于PiCCO对肺外水监测的敏感性,能更准确把握转变治疗策略的时机,减少心脏前负荷,有效减少因大量液体输入而造成的心功能恶化,解决限制液体改善心功能和积极补液改善组织灌注纠正休克之间的矛盾。

1.培养对外广播专业人才

我国要大力开展对外广播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对外广播工作人员必须精通受众国语言,熟悉受众国的文化、习俗、政治、经济与民生,同时具备优秀的新闻素养,并能长期的在受众国开展广播事业研究。但由于政治、经济、家庭、年龄、国情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广播人才队伍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国家应进一步的安排好对外广播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薪酬、配套鼓励措施、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解决好对外广播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那次竞标成功以后,宁波一院承担起宁波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口腔疾病防治临床指导任务。医院随后成立慢病管理中心,来承接这一项新工作。

2.雇佣受众国本土化媒体人才

以电影为教学舞台,笔者根据电影内容设计了三个情景,分别是主人公得到神奇遥控器之前的生活(Michael’s pains),得到遥控器之后的生活(Michael’s regrets),放弃人生遥控器之后的生活(Michael’sgains)。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为了增加我国对外广播的新闻传播实力,加快其本土化进程,在对外广播的机构中,当地雇员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一些对外的新闻媒体机构中,国际员工的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中国员工。这些本土员工具备“地利”和“人和”的优势,他们具有中国员工很难超越的母语语言优势,对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等问题理解和认知贴近民众,不存在文化差异的隔阂。因此,受众国的听众很容易接受本土员工广播的内容,从而使我国对外广播的认同度和信任感有明显的提升。在本土媒体人才的培养中,更要注重其对我国国情的培养,让其逐渐的融入到我国的对外广播中来,为我国建设一流媒体而努力奋斗。

五、结语

我国的对外广播是我国开展外交活动,实现文化交融,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若使其实现在众多国际广播中提高听众的占有率,实现有效广播,进而实现引导国际舆论方向的作用,成为一流的对外广播媒体,势必要不断加强对外广播在各种语言中的本土化特征。

参考文献 :

[1]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

[2]纪旭.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对外广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闻传播,2012,9.

[3]刘滢.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媒体国际传播“本土化”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传播,2013,8.

[4]臧具林,卜伟才.中国广播电视“走出去”战略研究[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6.

标签:;  ;  ;  ;  

浅议我国对外广播的本土化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