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基金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基金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排头兵”,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支撑力量。二次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获得了长期的迅速发展,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成长。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和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仅直接带动了产业部门的高速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高新技术投入,把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作为21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
美国政府在技术政策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大力实施一系列政府科技计划,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克林顿执政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先进技术计划(ATP)的资助强度不断加大。1994财年中,ATP获得1.995亿美元,1995财年获得4.31亿美元,增长了116%。
日本政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也不慢。科技厅预算,1994年环比增加6%,1995年增加9.2%,超过6000亿日元。实施的主要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有:应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复杂模拟的计算机技术,每秒计算10兆次的并联计算技术,用以抗衡美国高性能计算机的通信计划HPCC。通产省则重点研究4兆分之一秒超高速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下世纪光通信技术及新材料等。
欧洲从1991年算起的5年内,在尤里卡计划名下的研究开发项目有数百项,所需经费已达90亿美元;80年代开始施行的“框架”计划(Framework),目前处于第四期(1994-1998年),所需经费已达90亿美元,重点研究开发领域是信息和通信技术、能源技术、工业技术和材料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1993年12月欧共体成员国首脑会议批准的有关竞争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白皮书”提出,到2000年将欧共体成员国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提高到3%,并要求今后10年投资近2000亿美元建设欧洲的信息高速公路,保证在信息及通信技术领域不落后于美国。
应当说,高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发展的快慢,已经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并决定着下个世纪各国在世界上排名的头等大事。21世纪将是一个高新技术世纪。
二、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迫切性及其资金投入的“瓶颈”状态
未来15年是我国经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将汇入世界经济的洪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努力实现人均GNP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性飞跃。今后衡量我国经济成就的标志,重要的并不在于量的增加,而在于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也就是要看经济增长是否投入少、产出大、效益高;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增长贡献率是否越来越大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把握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用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占领新的世界经济制高点,增强综合国力。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再一次提醒我们:没有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面前就越来越难以站稳脚跟。
面对严峻的挑战,我国领导人和有识之士一致认为,中国的振兴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开放,另一方面还要寄希望于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早在第一次科技大会上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订和实施的“863计划”、“火炬计划”、“超863计划”等,高新技术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在高技术、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能源和新型材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些项目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把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重要步骤。但是也应看到,我国高新技术无论是在科技集约生产领域,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本身,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研究领域,都还不能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据统计,世界上出版的医学、物理学、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出版物,有1/3以上是美国学者撰写的。我国学者著述的援引率不到美国的1/30,每年向国际社会提供的科学论文甚至还不如印度多。在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设法迎头赶上,那么我们不仅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将越来越大,而且还可能被一些发展中国家所超过。
目前,影响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其资金投入的“瓶颈”状态。国家科学技术部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所面临的头号问题是投入不足。高新技术投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严重不足,渠道不多,尚未形成鼓励、吸引、扩大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和良性循环机制。每一项高新技术的研究、突破、成功和运用,从项目选题到确定,从产品试制到样品生产,从批量生产到规模生产,无一不凝集着大量的资金。从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看,在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比例中,开发比研究费用要高5-10倍,产业化投入又比开发费用高5-10倍。目前,我国研究发展费用占GNP的比例约为0.3%,而发达国家为3-5%。在这有限的费用中,用于开发及产业化的费用微乎其微,加上企业效益不好,根本无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更谈不上使其产业化。因此,资金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改革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体制已势在必行。
三、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始于50年代,主要集中于国防工业,所需资金全部由财政拨款,列入预算。此后一直到90年代初,高新技术发展一直实行以财政投资为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开发研究主体的投资体制,基本上没有市场融资。近年来,我国推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高新技术投入走向多元化。一些科研单位开始与企业联合,同时通过银行融资,如高技术产业园区内的工商银行发放技术改造贷款等,目前已开始形成财政投资与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新格局。但是,由于我国财政目前还比较困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增加科技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这样的风险投资。另一方面,银行贷款、企业自筹资金等形式受到自身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制约,实际投入到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中的资金也十分有限。国际经验表明,尽管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额的回报率,但投资风险非常大,平均只有20~30%的成功率。因此,国内的投资主体一直对高新技术产业采取观望的态度。所以,寻求新的投融资方式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组合投资,投资收益按资分成,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同分担的投融资制度。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来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一种“输得起”的资本,在部分投资上取得高回报,承担另一部分投资失败所带来的风险。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往往动辄以亿计,需要建立昂贵的科研设施,花费较长的时间周期,所发生的风险因素多、概率大,都远远超过常规性项目。美国企业投资基金项目中有50%左右完全失败,40%左右不赔不赚,或仅获微利,只有10%获得成功。而高新技术开发一旦失败,所有前期投入都将无情地付诸东流,这就使得历来重视投资安全的银行和企业望而却步。当然,高风险也能够带来高收益,一般高于10~20倍,甚至更多。美国硅谷成功的10%项目的巨额利润足以弥补50%项目的亏损,这就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魅力所在。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创业投资基金”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已成为十分通行的做法。如在美国,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腾飞,培育出了象IBM、苹果电脑、微软公司、联邦速递、遗传因子公司、程控设备公司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公司。而随着美国硅谷模式的扩展,在遍及全球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创业投资基金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缓解结构性资金供求矛盾。当前全社会资金供求矛盾表现在:一方面大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急需资金从事高新技术开发与改造;而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却存在“惜投”现象。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通过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宁愿存银行吃利息,也不按招股说明书从事实业投资。一方面从总体上看,企业急需资金;而另一方面银行出于对贷款回收困难的担忧,又很大程度上存在“惜贷”现象,将所吸收的存款大量存于中央银行生息。这种结构性资金供求矛盾使得大量资金处于“空转”状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则能有效集聚企业和社会的闲散资金,投资于急需资金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提高全社会资金的利用率。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已经开始起步,在香港募集成立过投资于实业的中国基金,国内对产业投资基金的呼吁已有一段时日,“淄博基金”投资乡镇企业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借鉴。可以说,创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条件已初步成熟。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看,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也具备其可行性。一是居民储蓄仍呈稳步增长之势,而储蓄利率处于相对低的时期,产业投资基金只要能达到6-8%的年收益率,对投资者即有吸引力。二是我国股市已基本结束其骤涨骤跌行情中的爆炒格局,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将发生实质性改变,产业投资基金这种追求长期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将受到投资者青睐。三是产业投资基金本身可以上市,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同时,由于必须具有一定年限(一般为3年)的业绩后才能上市,故不会对眼前股市大盘构成压力。四是在目前股市只能适度扩宽的情况下,大量有发展潜质但还不能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产业投资基金为其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并促其转变经营机制,这为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建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讨,对于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意义已日益明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此也予以了肯定,但是,在我国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毕竟是新事物,进展还十分缓慢,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1.产业投资基金的一般运作模式是由发起人出资成立一个基金投资公司,再由基金投资公司募集组织相当数量的包括养老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在内的产业投资基金,向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有发展潜质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以参股的形式组成新的风险企业。风险投资企业一般的运作周期以3~10年为宜。
2.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于投资者极不成熟,采用私募方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很可能导致社会乱集资,不利于基金的规范化运作和确保投资者权益。因此,我国目前应主要采用公募形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采用公募方式也有利于吸收社会公众的闲散资金,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3.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有契约型和公司型两种。契约型基金具有设立便利的优点,故证券投资基金在试点期间搞契约型,有利于试点顺利开展。但产业投资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具有较大的差异,一是相对于证券基金所投资的上市证券而言,产业基金所投资的未上市企业的资产透明度要差一些,因此投资者参与重大决策和强化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十分必要;二是证券基金的投资主要是社会公众,而产业基金为适应产业投资需要,法人等机构投资者要占较大比重,故投资者参与基金重大决策的愿望要比证券基金强。因此,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适应自身运作特点,产业投资基金按公司型设立为佳。
4.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实业投资,这种实业投资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机构,故产业投资基金必须同时有具备实业投资经验的投资机构和具有资本经营经验的金融机构对其重大决策承担责任。对于作为产业基金发起人的实业投资机构,不宜选择经营实物产品的各类工商企业,而应选择经营股权的各类投资公司,如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5.由于产业基金主要直接从事产业投资,因而与证券基金相比,其发起、募集、设立和运作等各个方面均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为了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规范产业基金运作的全过程,使试点期间即有法可依,我国应尽快研究制定和颁布《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应对产业基金运作与监管有关事项作出尽可能具有操作性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