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_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_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问题论文,农产品论文,旅游景区论文,对策研究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当前经济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市场活动的重要支撑。细窥第三产业构成,旅游作为产业结构中贴合民生、促进区域发展的引擎,其发展成果将直接影响区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稳步提升。因此,旅游产业科学发展是当前旅游管理机构重点关注课题。旅游产业独具“粘性”特征,也是产业“跨界”典范,由此,大力开展旅游与农业发展联动,确保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不但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同时也丰富旅游产业内涵,从而实现旅游与农业的双赢局面。

      一、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成因

      旅游景区农产品是指当地或周边地区农业生产产品和加工制品设在就近旅游景区出售的综合性商品。优质农产品具有地方特色,价廉物美,会给游客留下美好记忆以及享受丰收的喜悦。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从宏观层面看,农产品质量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制度、农民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意识等方面;然而针对旅游景区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从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以及最终农产品载体四方面着手探究。

      (一)旅游景区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旅游景区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同质化产品较多,你有我也有,你卖我也卖,缺少差异化;二是竞争立足点是价格,定价高低当作参与竞争的主要工具,而不去挖掘、提升服务水平,或农产品特色;三是缺少特定的游客群体,旅游景区内尽管有些经营主体经营时间已有10多年,至今依然没有特定的目标客户与市场,其结果必然是不看市场看同伴,看到利益不相让。

      众所周知,同类商品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有足够的竞争力,应率先根据市场需求、形势调整自身产品价格、产品结构及产品包装,以便强化产品竞争力,实现产品收益最大化。然而,竞争要素和竞争力在旅游景区农产品上却难以施行,失去应有的市场化效应。其主要原因是:其一,旅游景区农产品业主缺乏竞争意识。业主们将生产思想全集中于如何压低成本获取利益,并未考虑质量提高与经济效益提升之间的关系,农产品出生关就输在起跑线上,埋下质量安全隐患。其二,传统思想沿袭致使竞争力弱化。当前一部分经营业主维持生产常态,沿袭传统的生产思路,缺乏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节约成本,从而禁锢生产竞争力。其三,农产品竞争力在旅游景区的特定环境内较难培育。农产品一旦进入景区销售,仿佛皇帝女儿不愁嫁,存有游客必须买的逻辑,农产品经营户间的竞争局限于同一景区内,缺少与类似景区间交流,渐渐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

      (二)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

      常言道:“只会买错,不会卖错”。商品买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游客在购买旅游景区农产品时头脑一发热便失去理智,买错的概率偏大,“买时很激动、回家后不会动”现象比比皆是。宣传教育不到位致使游客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知薄弱,游客在购买农产品时表现为跟风及从众心理、较注重大众化优势价格而忽略商品内在价值或其安全质量。

      旅游景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之所以难以提升与游客对质量安全的认知度关系密切,而游客对质量安全的认知度取决于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质量安全教育不到位则游客在质量安全方面知识淡薄或认知不足,对特色农产品了解不深,更不能鉴别优劣,往往听从导游或销售人员一番热词。从而在游客内心唯有价格因素来决定购买与否,注重价格高低而忽略农产品的质量优势,游客这种贪图便宜的购买心理又成了生产贩售劣质农产品的空当,致使众多劣质农产品混迹于旅游景区农产品市场。

      (三)旅游景区农产品入区监督机制不完善

      旅游景区农产品以何途径到景区内销售?因景区各异,输送路径不能一概而论,一类是由景区内部原居民提供农产品;一类是蚂蚁搬家式由外不断往景区内输送,属散兵作战式:还有一类是由景区统一批发再分发给经营户的管理模式。至今,无论哪种类型和模式,受访的旅游景区都没有建立农产品入区的标准文件、制度;82.5%的旅游景区农产品专门监督管理机构或人员缺位,从管理学角度看,组织架构缺失,其功能与职责也会消失。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在旅游景区内部农产品检验监督环节上下的功夫不足,完全无法制约与监控景区内农产品质量,从而令农产品经营者有机会进购不合格产品,造成旅游景区内部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安全隐患日趋上升的局面。

      造成机制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景区管理者不够重视农产品销售。农产品销售与景区门票、吃、住、行相比所占比重较低,容易被忽视。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要求高。质量安全管理涉及面广,经营品种多,每一品种数量小而散等特性给管理部门增加不小难度。三是经营者与管理者间关系不协调。两者玩猫抓老鼠游戏,缺少长效机制,缺少制度落实,农产品入区后的检查管理空缺,据景区管理部门反映,人手紧张,难以网格化布控,只好任其发展,以致旅游景区农产品入区监督机制极不完善。

      (四)旅游景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内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依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即使4A、5A级景区也鲜有响当当农产品品牌。景区经营的农产品与平常所指特色农产品混淆,部分景区误以为销售特色农产品即为景区的农产品品牌。确切地说,地方农特产品是景区农产品品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需附加景区或旅游元素,然后加以提升、凝练,达到景区旅游商品、纪念品层次,实现游客良好的体验。

      引发旅游景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品牌意识薄弱。自上而下抑或自下而上都没意识到旅游景区的农产品要塑造品牌,要铸造质量安全上乘的产品。现实中,旅游景区作为地域性旅游品牌,其内部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严重匮乏,景区农产品不仅不能很好地协助旅游景区优化旅游品牌,反而成为旅游品牌的污渍,影响着旅游品牌形象。二是缺少营销宣传手段与投入。专门为景区农产品做好营销推广的极少,即使品质再优的农产品也缺少品牌号召力。三是缺少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景区人手不够可以增添,设备空缺可以购买,但适合本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标准缺失,则等于缺少行动纲领、缺少品牌努力方向。

      二、科学保障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

      (一)培育旅游景区农产品竞争力

      竞争力是商品立足市场的核心武器,旅游景区的农产品只有强化你无我有,你有我特的个性化特征,才有较强的竞争力。一是培养经营主体的良性竞争意识,着重强化品质观和产品安全首位意识。旅游景区内的经营者若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首位,这种意识就会传导给生产者,俨然形成良性循环。二是立足区域特色。尽可能展现区域农产品特色,并能深度融合景区特色,假如农产品的特色具备了,其质量安全也随之得到保障,因为质量需要产品内涵与特色为支撑。三是丰富景区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我国许多地方农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甚至承载着文化典故,这种文化价值的附加不仅确保其质量安全,还可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位,将景区销售的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其竞争力明显提高,其质量安全固然能防守。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细窥旅游景区农产品的受众群体,消费动机十分复杂,但大部分旅游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不足,由于顾客心理客观因素而无法规避,因此旅游景区若想保证自身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景区主管部门授权规定,打造优良的消费空间,再经宣传手段提高旅游者的质量安全认知。对此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旅游景区可有针对性地向游客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如在旅游手册上提供规范的旅游景区农产品店铺,并就当地贩售的标志性农产品的特征特性及相关信息进行表述,以便更好的科普农产品质量知识。其次,针对旅游景区内部销售者进行系统培训及定时宣传,引导旅游者到规范店铺采购,避免误入不良商贩的诱导,确保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保证其购买到质量较高的农产品。最后,提供规范标准的鉴别场所,一方面可供旅游者参观学习,提高鉴别能力,另一方面能为旅游者创建反映诉求平台,确保游客采购的农产品优质安全。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共治”机制

      “协同共治”是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旨在充分利用社会各要素,共同治理社会热点或重大问题,各部门或社会组织协同协作,完善治理结构和方式。基于此,建议旅游景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共治”机制,以达标本兼治的效果,主要可从四方面进行,一是相关管理部门间协同应对,建齐抓共管治理制度。与旅游景区农产品紧密联系的有农业、旅游、市场监管、质检、执法局等部门,部门间需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创建信息共享平台、黑名单通报制度等。二是建立行业协会参与协同共治制度。形成行业自律诚信体系,行业自我约束和承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某一景区内的经营主体可形成行业联盟,落实相互监督制度。三是发挥宣传媒体有效监管作用。借助各媒体记者之慧眼,管窥旅游景区的各商家农产品经营服务水平,对不良行为及时反映与曝光,让有害于质量安全的黑手裸露于阳光之下。四是吸引游客主动参与监督。设置举报热线和公众微信号反馈的奖励制度,让游客主动参与其中。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宣传媒体、游客协同共治将杜绝旅游景区的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从而行之有效的敦促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整体提升,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四)实施景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品牌建设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对旅游景区农产品实施品牌化发展对策颇具新颖。景区农产品如能科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旅游景区的品牌化发展,反之,会严重影响景区发展,由此,当前4A、5A级景区都应引导农产品往优质品牌发展,使之为景区添光加彩。主要可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以农产品质量为基础,以农产品品牌意识为纲领,积极宣扬包装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的重要性,组织与敦促地区农产品生产者观摩优秀企业,树立品牌建设意识,打造景区特色文化,获取行之有效地提升自身品牌建设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并举发展。二是打造全员营销新格局。政府注重品牌培育与规划布局,搭好营销平台;生产者、监督者、旅游者及宣传媒体形成立体营销网络,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全方位营销策略,提高景区农产品的美誉度与知名度。三是建立景区农产品品牌溯源体系,让旅游者确切了解农产品来源、种源、生产过程等,利用视频、图片直观展现,或扫二维码后追溯源头和地理标志。质量安全是旅游景区健康发展的基石,所以最重要的是让旅游者购买放心,食用安心。

      总之,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景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游客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诚信度,保障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需旅游景区管理者、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旅游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合力打造。

      联系电话:028-66766137

标签:;  ;  

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_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