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透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论文_谢琼(通讯作者),潘红,刘峥,张乾坤

维持性血透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论文_谢琼(通讯作者),潘红,刘峥,张乾坤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1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但是有部分病人,如老年人、肥胖病人及糖尿病病人等,由于血管弹性差,静脉纤细、缺短、闭塞及脆性增强等因素。难以建立理想的自体血管内瘘。故需进行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AVG)。人造血管由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口径和长度可任意选择,能反复穿刺,使用时间长等优点。但由于人造血管管壁纤维受损后不能修复(无再生能力),价格昂贵,手术难度高,术后又易发生血清性水肿等【1】。因此,人造血管的护理,对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院从2009年至今,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实施相应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晚期尿毒症患者6例,均为女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2例,高血压肾病尿毒症4例,其中肥胖者1例。年龄43—76岁,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手术方式均为上臂肱动脉与正中静脉“U”型吻合术。1例血栓形成,溶栓无效后经取栓、球囊扩张治疗,内瘘血流恢复。

2 护理体会

2.1穿刺时机 人造血管理论上可在术后立即使用,但术后2周内术肢都有明显水肿,且人造血管2—4周才能与周围组织愈合,新的血管内膜才逐渐形成,6—8周肿胀才完全消退,人造血管轮廓才变得清晰。过早使用易出现移植物压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2】。因此,术后2周有明显水肿的应在术后6—8周穿刺最好。掌握合适的穿刺时间,对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相当重要。

2.2 穿刺步骤

穿刺前评估血管移植的方式及血管走向,确定动、静脉穿刺点的位置;人造血管穿刺时,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直径大于10cm,消毒2次。穿刺针应一次性使用,严防感染的发生;穿刺时先穿静脉端,后穿动脉端。

2.3 穿刺部位

动、静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应大于3cm,两点间距应大于5cm。尽可能延长动脉与静脉进针点间的距离,避免血液重复循环形成旋涡降低透析效果。切忌在血管转弯、弧形及皱褶部位穿刺。采取阶梯式或螺旋式不定点穿刺,穿刺部位应轮换。穿刺点离上次进针点距离至少要0.5—1.0 cm。“u”型吻合移植人造血管,在环行中点将人造血管分为两部分,以确定动静脉穿刺点,当穿刺点距离吻合口约3 cm时,应回到中点,重新开始下一轮。

2.4 穿刺方法

2.4.1 牢记人造血管的特殊性,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不能使用止血带,动静脉均取向心方向穿刺,针尖斜面向上,角度为45°左右。在刺入人造血管后有明显落空感,见回血后将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减到20°左右,继续向血管内推进至针身全部送入,然后将穿刺针旋转180°,使针尖斜面向下,固定穿刺针于恰当舒适位,严防穿刺针移位或脱出。采用这种角度可以出现皮瓣效应,在穿刺针拔出后会有瓣膜功能出现,以免给穿刺部位造成损伤【3】。

2.4.2 对于人造血管植入较深或肥胖的患者,当不能清晰触摸到血管边缘时,可将人造血管捏起,使其高于皮肤,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4.3 穿刺失败的处理:可将穿刺失败的内瘘针留置于原处,动脉取远心端,静脉取近心端,在人造血管上另行穿刺,否则易导致瘘肢的自体静脉狭窄,而影响血液循环【4】。局部如有血肿,可立即给予指压、冰敷,24小时后可用喜疗妥按摩或用土豆片贴敷。

2.5 拔针及止血 拔针时确认针尖斜面向下,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指压止血30分钟左右。压迫点在人造血管进针处,注意不要在拔针过程中加压,要在拔针后立即加压,以免穿刺针斜面划伤血管。压迫时间不宜过长,力量适中,以能触及近心端人造血管震颤或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为宜。压力过大易致血流阻断,压力过小易出血,压迫时间过长易致血栓形成【5】。

2.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6.1 人造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

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9%-19.8%,是人造血管内瘘失功最常见的原因【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生内瘘闭塞,原因主要与内瘘狭窄、血液黏稠度高、低血容量,低血压、止血按压过度,包扎过紧有关。人造血管管壁厚、硬,尤其是位置较深者,触摸搏动不明显。我们要教会患者或家属使用听诊器,以便及早发现内瘘杂音减弱或消失。此例患者在人造血管术后第3 个月时发生内瘘闭塞,其原因是血压低、肥胖及睡觉压迫所致。听诊发现内瘘杂音消失后立即溶栓处理,选用5.5 号头皮针在吻合口动脉端有杂音处逆血流穿刺,针尖穿过血栓直达有杂音的部位,给予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25万单位 10ml/h 泵入;仍然没有杂音或较弱时,上述药物同样剂量和方法再使用1 次【6】。溶栓无效后经取栓、球囊扩张治疗,内瘘血流恢复。

2.6.2人造血管内瘘感染的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感染发生率为4.1%【1】。常见原因有:材料原因、移植部位、手术及穿刺污染、过早使用、抗生素使用不足等。处理:每次血透前、后测量患者的体温情况,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在轻度内瘘感染期间保持正常有规律的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时避开感染灶;关注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患者的主诉;密切关注内瘘皮肤变化,观察红、肿、热、痛感染的变化程度;对轻度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则需将感染部分切除,做间插式或跨越式移植血管搭桥。

2.6.3人造血管内瘘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由于无内膜再生、增生和扩张的功能,其血管瘤的表现为葡萄状血管瘤附着于人造血管壁。当发生假性动脉瘤后,此处血管则不能再使用,不仅给穿刺带来难度,更能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常见原因有:区域穿刺造成局部血管壁不完整;穿刺失败出血、血肿形成;血透结束后穿刺点压迫移位等。处理:加强常规护理,密切关注人造血管内瘘使用和局部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由于人造血管管壁厚、硬、弹性差,搏动不明显,请有经验的护士或定人进行穿刺,直至形成扣眼,减少对人造血管的损伤;血管瘤形成后换点、扣眼穿刺,防止假性血管瘤增大;对于瘤体直径小于4cm、瘤壁较厚的动脉瘤,不需特殊处理,可用松紧适度的弹性护腕保护即可,避免直接在瘤体上穿刺透析;当血管瘤壁变薄、有破裂出血危险、瘤体直径大于5cm,影响到患者生活,压迫血管和神经引起剧烈疼痛、肢体末端严重缺血时,应手术干预,并保留或修复人造血管内瘘的功能。

2.6.4人造血管内瘘针孔渗血的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扣眼形成后,由于每个人的进针角度不同,致使内瘘穿刺针对人造血管扣眼边缘造成切割,使扣眼不断增大引起针孔渗血。处理:妥善固定内瘘穿刺针,防止滑出;尽量将穿刺针按同样的角度,在扣眼中心进针,针栓扣紧隧道外口;密切注意针孔渗血情况,用云南白药创可贴给予局部加压,必要时更换新的扣眼穿刺;如有可能,在扣眼形成后最好采用钝针穿刺或采用绳梯扣眼法结合进行穿刺,可以减少渗血的发生。

2.6.5血清性水肿的护理

血清性水肿主要发生于人造血管移植,国内资料显示,上肢“U”型移植的发生率可高达95%以上,表现为移植血管周围弥漫均匀性肿胀【1】。原因:人造血管特殊材料引起,由血管壁网眼渗出;人造血管内压力增高;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粘度降低。处理: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在术后尽量抬高术侧肢体有利于水肿消退,对消肿缓慢的患者,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2.7健康教育

2.7.1 避免在术肢抽血、穿刺输液,平时也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血、疼痛等。术肢不能负重,避免硬物或外力碰撞,不穿紧袖衣服,戴过紧的饰物,注意睡眠姿势,不能压迫术肢,避免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瘘管闭塞。

2.7.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因尿毒症患者自身抵抗力差,皮肤搔痒如用力抓,容易引起瘘管感染,所以手臂应保持清洁,血透后松开止血纱布,要贴上创可贴,防止感染。

2.7.3 嘱患者不定时检查移植血管的情况,注意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尤其是低血压患者更应注意,如发现人造血管内瘘有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3 小结

参考文献:

【1】 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9(2)85—98.

【2】 陈念嫦,罗春晓,钟贵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08.1.

【3】 温树梅,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0.150.

【4】 邢慧,冯敏华,金建芳,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

【5】 张立新,张昧亮,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8.212.

论文作者:谢琼(通讯作者),潘红,刘峥,张乾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维持性血透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论文_谢琼(通讯作者),潘红,刘峥,张乾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