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读”论文_严汉光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读”论文_严汉光

(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366100)

摘要:初中数学难度较小学的明显提升,尤其是线性代数和平面立体几何的加入,让许多进入初中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倍感吃力,初中数学要求学生们具有更加系统的逻辑性、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相对较强的理解力,也要求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寻求能够贴合现在学生的基础教育方法,能够转化学生们固有思维模式,帮助构建数学的逻辑思维,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给学生们学习初中数学提供全新的思考方式。本文笔者从初中数学的三个方面阐述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读数学的文本信息;读数学的认知情况;读数学后进生的心理

一、读数学文本信息

数学的文本信息不仅限于基础语言信息,数学同时也有自己的基础概念,数学符号,图形,表格等。不同于语文阅读的文本信息,读懂一篇语文阅读则更侧重于要求学生们理解语句字义,读懂段落大意,了解作者,包括作者背景,生活经历等;而读懂数学的文本信息则更需要开拓另一层思维能力,不只限于空泛的数学数字,基础公式的运用,几何图形的掌握,表格的处理,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数轴的代数表示都使数学文本信息更加丰富起来。虽然数学文本信息更直观明了,没有语文的诗情画意,也没有隐晦的情感表达需要捕捉,但却需要学生们去开启新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概念体系,理解数学文本含义,恰恰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要疑难所在,处理理解这些复杂的数学文本,使许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学生们望而却步,害怕看见数学各种形式的繁琐文本,内心抗拒陌生而复杂的数学概念,使一大部分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起步困难,更不用说构建数学概念框架,接受更加深层的数学理解,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丧失使老师们的教学开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现阶段老师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的三部分包括数学基础概念的学习、数学例题的学习、数学题目的解答,传统的教学考试中一般要求学生能通过演算即可得出最终的答案,得出答案即可得分,老师教学也更侧重于结果的获得,而忽略了基础概念的教学。基础概念的一带而过,学生们对概念的模糊,使学生们在解题中的模棱两可,为了可能结果的猜测证明,让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类似一座空中阁楼,在逐渐灵活的数学试题中渐渐崩塌。因此教师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舍得在数学的基础概念中花时间,数学概念的严谨和规范,对于学生初读起来显得十分的枯燥,老师则将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的教学能够转变成更加简明的,贴合学生基础的,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这也要求老师对概念教学上需要更加用心,不止停留在片面的概念讲述,能有可行的方式将基础概念以引起学生兴趣的例子方式引出,帮助构建起数学概念框架,联系起其他的数学概念,以及可能出现的文本信息中需要掌握的基础概念方式。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留一定空间启发学生自我思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够主动探索其中奥妙,还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掌握,吸收。在文本信息中,数学基础语言概念也只是一小部分,同时在符号,图形,表格的教学上,教师们也要下足功夫,数学符号代表的意义,一种符号可以代表的多种含义,可以利用符号传达出的数学信息,不同情境下数学符号的文本信息都是不仅要要清楚地告诉学生,同时也是要教会学生能够灵活转换的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读数学的认知情况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数学认知一般停留在较为基础的水平,仅表现为概念的稍微熟悉和经典例题的通晓,但是老师们的数学体系成形,师生数学认知差异的不对等,往往导致对于数学学习中重难点的认知差异大,导致老师的教学重点往往存在偏倚。一般学生在普遍的数学概念的模糊,认识数学符号上的困难,导致学生仅在数学代数学习上就已经存在较大困难,而许多老师普遍对概念的疏忽,对概念理解的引导过少,学生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同时学生本身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基础的不同,在大班教学中老师往往为达到教学进程,而忽略对以往概念的复习,许多同学概念孤立甚至学了又忘的无效学习,使学习进程原地踏步。此块老师们的备课工作应该更加谨慎,老师们应该努力将课本进行细致的划分,利用简洁的思维导图将概念进行可能的串联,帮助学生们搭建起主要的框架,对上课素材的整理,课堂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课后与班上基础薄弱的同学的交流评估也成为重要的备课内容之一。值得注意的关键点还有老师自身的误区,难题的延展教学打压了许多学生的学习自信,数学学习中的难题偏题怪题虽为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难点并非基础教育的重点,老师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中,进行有层次划分重难点,题目中所有学生应该掌握重点是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识别的重要部分,消除师生们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差异,规范这些重点也是教师们应该探讨的主题之一。

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们带来的认知负荷也成为教学活动的关注点,多媒体教学本身所带来的动态化,将平乏的平面图形能够立体起来,利用图形,动画,视频,将知识整合起来,给学生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压力负荷。多媒体课程的进展往往已经预定好表现形式和该有的节奏,如何让所有学生跟上节奏也是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读数学后进生的心理

后进生一般是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忧心的对象,后进生一般是为学习成绩低于合格的学生们,许多后进生的普遍情况非为智力因素造成的,虽然数学逻辑性和推理性的增强,让学生需要增加推理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但通过相应的正确引导,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完成基本的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薄弱很大程度上源自后进生本身的态度问题和老师的教育问题。学习数学开始的复杂使部分学生心中对数学兴趣大大下降,产生数学太难的抗拒心理,导致数学课思想不集中,数学学习习惯的未养成,进而学不好数学;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数学学习大部分与生活的孤立,抽象的数学概念脱离了平时的语言环境,不明白数学学习的意义,对数学学习的迷茫也占有一部分原因,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将实际与数学结合,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赋予数学生命力,吸引学生到数学的情境中来,注意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也能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的思维上。老师不应忽略的还有后进生的个人辅导,疏导学生们的心理,了解薄弱点,找准原因,思考相应的对策。

初中数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增强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加费心,让数学学习能成为学生们认为有趣生动的事情,让每位同学能够真正学懂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文英.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心理过程初探[J].林区教学.2012(4).

[2]王媛媛.关于数学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几点思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36).

[3]毛飞飞.统计与概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探析 A———以近三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7-8).

论文作者:严汉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读”论文_严汉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