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论文_刘玲玲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论文_刘玲玲

鹤岗市妇幼保健院 1541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阿奇霉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以便能够为今后更加合理的用药提供科学性的指导。方法:本文选取某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儿科接收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案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中,主要采用静滴的手段,观察组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口服阿奇霉素,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得出结论。结果:在观察组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占总人数的9.3%,在对照组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有12例,占总人数的27.91%,上述数据表示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上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今后儿科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的作用在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让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关键词】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口服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100-01

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阿奇霉素是最为主要的治疗药物,通常是以口服的方式治疗患者的。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在酸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拥有较长的半衰期以及较广的抗菌谱等,是大环内脂类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抗菌类药物,可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用担心安全性的问题,在治疗革兰氏菌、支原体以及螺旋体等病菌的过程中都能显现出十分优良的治疗效果。因此将其应用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是具有显著意义的。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静脉注射,这一方式的效果并不显著,并且还极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治疗方式加以进一步的改良,采用阿奇霉素口服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次研究所择取的86例患儿,均排除合并慢性疾病者。以随机数字分组原理为依据,将86例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4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在3~11.5岁,平均(7.42±2.83)岁。本组43例患儿中:泌尿系统感染者,共11例;呼吸系统感染者,共16例;皮肤感染者,共14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在3~12岁,平均(7.51±2.46)岁。本组患儿中,泌尿系统感染者,共12例;呼吸系统感染者,共17例;皮肤感染者,共12例。两组在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方面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均不具备任何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共86例患儿)均应用阿奇霉素。其中,观察组选取口服给药的方式,具体为:结合患儿基本情况,给予其阿奇霉素药物,100~200mg,1次/d,顿服。连续服用7d。对照组选取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具体为:取阿奇霉素,10~500mg,静滴,1~2次/d。连续滴注7d。

1.3临床观测指标

给药7d后,全面观察并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合记录数据,准确计算发生率。

1.4药学分析

1.4.1应用阿奇霉素前,需先对患儿实施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然后再根据试验结果,合理判定患儿是否具有阿奇霉素耐药性,以防止错误用药等情况的出现,保障药效与用药的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2临床用药时,需注意多种药物配合使用的问题,并于给药后,密切观测患儿病情的发展情况,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联合用药的可靠性。

1.4.3遵医嘱,严格用药,降低不合理用药等情况的发生率,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SPSS20.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发热患儿2例;肠胃不适患儿1例;过敏性皮疹患儿1例;本组发生率为9.3%。对照组发热患儿5例;过敏性休克患儿1例;肠胃不适患儿3例;过敏性皮疹患儿3例;本组发生率为27.91%。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选取经口服用的方式,对儿科患儿进行阿奇霉素治疗,可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讨论

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阿奇霉素是经常出现的治疗药物,因为其能够与细菌中的核糖体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合成机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对核糖核酸产生一种阻碍性的作用。阿奇霉素自身就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谱,在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关注,保证阿奇霉素的临床用药效果。一是要在用药前进行汇药敏试验,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过敏现象,并且对细菌进行培养,防止出现无指正用药的情况。二是在用药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药学的监护工作,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三是一旦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那么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对症下药,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临床观察中可以发现,患者最长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胃肠反应,这种不良反应是在所有患者中出现最多的,因此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呕吐、胃痛等,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不乏有一些年龄较小的患儿,他们无法用语言将不良反应表达出来,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发现,一旦出现胃肠反应,主要的表现多半是不吃东西,并且哭闹不止,有些情况下还会出现严重的抽搐现象,在此时应该停止对患儿的用药,进一步观察病情,待稳定以后,再缓慢的滴入药液,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症状依然没有缓解的现象,那么此时就应该换一种方式进行治疗,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二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阿奇霉素的治疗方式,患儿出现了过敏的现象,因此才导致了休克。对于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患儿出现昏迷,并伴有嘴唇发紫、浑身抽搐的现象,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形,应该马上停止用药,对患儿进行抢救,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患儿周围的血容量提高起来,以避免病情出现再次加重的可能。

第三种不良反应是过敏性皮疹。这种病症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与驱赶产生皮疹,瘙痒剧烈不能忍受,患儿主动抓挠。这时要立即停止用药,并进行脱敏治疗,患儿停药后三天,皮疹消失,但会沉寂较深的色素,仍有痕迹,但皮肤不会脱屑。

综上所述,在儿科治疗中使用阿奇霉素,产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过敏性反应、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等病症,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耐受力较差,并且患儿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为避免对身体机能噪声严重损伤,要为患儿提供相应的防御药物,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引发严重的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1.

[2]王秀桂.对儿科应用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情况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75-176.

[3]谢本昌.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当代医学,2015,(27):147-148.

[4]倪志英.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4):127.

[5]徐凤玲,钱金明,张晓乐,张琬迎,等.注射用阿奇霉素对儿童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2,15(06):197-200.

论文作者:刘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9

标签:;  ;  ;  ;  ;  ;  ;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论文_刘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