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的冲突与协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突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文化研究中,当人们试图用某种固定的含义去限定文化概念时,文化却似乎总能超越这种限定。这正象法国学者维克多·埃尔所看到的那样,他在《文化概念》一书中写道:文化,“作为一个时髦的术语,它在不断地产生新词,这种简单词或复合词的大量增加,使本身已经十分复杂的语义范围无限扩展。”(注:〔法〕维克多·埃尔《文化概念》,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形式的广泛存在,使得人类文化的冲突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大至战争,小至个人之间的恩怨,文化冲突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这种文化冲突,使得人们甚至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也很难统一起来。在今天,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冲突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为此,如何来理解文化冲突及其社会作用、并寻求不同文化之间协调并存、共同发展的机制,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文化与文化冲突
关于文化,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界定。《辞海》指出: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此说的不足之处,在于从文化的静态着眼,而忽略了文化的动态过程。日本学者石川荣吉有不同的看法:“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生活方式的一般情形;狭义而言,则指其中特意提炼出来的、高尚的和高度智慧的部分。”(注:〔日〕石川荣吉《现代文化人类学》,5页,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我国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如沙莲香就把文化定义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之总体。”(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5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这种界定虽强调了文化的动态特性,但却又太过笼统。因为当我们在体会文化一词的含义时,不得不进一步体会生活方式的确切含义。其实,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不过是人类特质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人类的思想、行为、制度及其特质设施。
当我们把文化看作人类特质的体现时,文化冲突的基础也就随之诞生。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具体的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实践基础,人也就因此具有了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特性。毫无疑问,作为人类特质体现的人类文化现象,自然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时空特性。当具有不同时空差异的文化相互发生关系时,文化冲突也就产生了。为此,所谓文化冲突,就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其实质在于人类不同特性的冲突。例如,二战中美军为登陆诺曼底而大量集结英国,结果美国士兵与英国人、特别是与英国的女郎发生了激烈的文化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的行为不道德,几至影响到英美的联合作战,幸得一位女人类学家指出美国人性格与英国人性格的文化差异,才消除误会,达成相互理解。
从空间方面看,有地域文化、职业文化、阶级文化、民族文化、家庭文化和群体文化等方面的冲突。地域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人类空间特性差异的最明显的体现。今天人们讨论最多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以及发生在我国的所谓南人与北人的文化差异,就是这种冲突的体现。当一个定居美国的中国人拒绝西餐,当一个南方人对北方人请客的浪费不以为然的时候,体现了正是不同地域的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此外,象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家庭以及由某种共同目的而集合在一起的其它社会群体,由于其不同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环境,也使人类具有了不同的特性,并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倾向。在生活中,象工商管理人员与商人之间、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之间等等的冲突,就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和人类特性的冲突。
从时间方面看,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在同一个社会,由于人们年龄上的差距、也由于人们在传统文化接受上的差距,体现了不同社会实践背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时代精神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在生活中也大量产生着文化冲突。例如,老年人和年青人在审美、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等等方面常表现出巨大差距,并在相互交往中构成冲突。当一个年青人终于买到一条中意的牛仔裤时,常常会被自己的父母取笑甚至谴责。这即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代沟”。它体现的正是由于不同社会实践背景而产生的人类时代特征。
如何理解文化冲突的原因呢?毫无疑问,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类实践活动是导致人类文化差异的客观基础。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个事实。日本的内山完造在其《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中说道:“中国人的根性不妨称为大陆的,茫茫大陆之上,任何事物不能明晰地加以区别划分,不能有绝对的完整,中国人即使见到完整的东西,也无意识地觉得把握着完整,未免太过了累赘繁重,只要能选出其中主要部分来,便已是足够足够了。”当然,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思想的主要特征。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经济与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特定民族的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基础作用。例如,在自然经济时期,经济的发展对自然依赖性很大,靠海的捕鱼、靠山林的打猎、草原搞畜牧、平原发展种植。这样,游牧民族爱好流动和农业地区喜好稳定的性格就形成了差异。美国学者康马杰在考察美国人的精神时发现,美国人独立、乐观进取、崇尚自由的性格是与美国自然条件的优越、资源的丰富、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等等客观环境密切相关的。
不过,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而一个民族的性格却常常是异常稳固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客观实践环境所体现的必然性,往往是通过需要体现出来的:既然牛羊是要吃草的,我就得不断流动,以寻找水草茂盛的地方。当这种需要意识由不自觉上升到自觉意识后,它就转化为一种价值观。既然流动是我所需要的生活方式,那么,那些有碍我流动的一切事物对我而言都是无价值的,我都要予以抛弃。这样,游牧文化诞生了。这就是在游牧民族中好马以及好骑手常常成为人们谈论中心的原因。
二、文化冲突的社会作用
美国学者亨廷顿关于未来世界战争策源主要来自于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预言,将人们带入了对文化冲突的恐惧之中。的确,当西方社会听到阿富汗塔里班学生政权剥夺妇女的读书权、当西方妇女在伊朗因为着短装而触犯法律的时候,人们有理由为这样的预言表示担心。但是,事物总是有自己的反面。文化冲突也一样,有副作用,也有积极作用。离开全面地分析,必然对文化冲突产生误解和不正确的态度。当然也不利于对文化冲突的正确解决。
文化冲突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一,文化冲突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这种文化多样性,正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所在。西方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的多样性,是推动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佐料。正因为古希腊是一个有着复杂民族成分的混合种族,才有古希腊的高度文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当首先取决于诸子百家的文化纷争。文化的多样性之所以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动力,原因就在于不同文化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从而解放了人类思想的巨大创造力。例如,没有黑非洲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就不会有西方爵士乐、摇滚乐和现代舞蹈的诞生;没有殖民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也就没有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潮流的产生;第二,文化冲突有助于增进人们的理性态度,摆脱蒙昧的意识状态。布克哈特指出:“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未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人类只是作为一个种族、民族、党派、家庭或社团的一员——只是通过某些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注:〔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25页。)而文化冲突,却有助于撕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人睁眼看世界。如果没有西方的坚船利炮的攻击,中国今天可能仍然沉睡在古老帝国的睡梦之中,当然也很难有现代科技的出现和繁荣;第三,文化冲突将增加我们的阅历,并因此丰富和娱乐我们的人生。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总是在与旧的文化冲突中显示出自己的价值、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文化选择。人类作为文化的动物,不仅要不断地创造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更要不断地体验别人创造的文化生活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多样性体验中,人类才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无限性与生命的乐趣。当我们在异国它乡旅行时,虽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但却留下了许多愉快的回忆和感受。正因为如此,爱好旅游才愈来愈成为现代人的特点之一。在生活中,“星们”对追星族所展示的,就是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冲击,这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看到的那样:“一般公众喜爱的人士有一个主要作用,这就是使典型显露出来,并使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趣味清晰地显示出来。”(注:〔美〕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震荡》,34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当然,文化冲突的社会作用中还有其消极的一面。首先,任何文化冲突的基础都是利益的冲突。当这种利益涉及到冲突双方生存发展的基础时,文化冲突就会演化为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牺牲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并使人类文明的发展遭到破坏。战争是文化冲突最为剧烈、后果最为严重的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动机无论多么卑鄙和具体,但它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冲突:即纳粹德国企图强加给世界一个新秩序,而这个秩序是和一切已有文化文明相抵触的;日本发动“大东亚圣战”的目的同样如此,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战争的正式理由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既然是“共荣”,那就要不惜一切贯彻到底,其中包括用武力征服弱小民族。显然,这样的一种观点完全不考虑其它民族参与这种“共荣”的客观可能性及主观愿望。因此,尽管这样的观点体现的是日本自认的最大利益——建立亚洲霸权,但在形式上首先仍然表现为一种文化冲突:即在国家发展的方式、国际行为的准则以及对他国尊严的认识等等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日本国内仍有一部分人不肯承认战争罪责,并狡辩说是帮助亚洲摆脱西方列强的压迫和侵略。但是,这些人没有认识到,这种“共荣”的前提是让弱小民族自动放弃自主权,从而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在大国的“良好愿望”上,这当然是没人能接受的。当然,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文化观骨子里仍是弱肉强食、“强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其次,在文化冲突中,占强势的文化往往对占弱势的文化采取压抑、排斥甚至全盘否定的态度,从而阻碍文化的发展。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晚清的大兴“文化狱”,中国封建主流文化对一切“异己”的文化采取了高压政策,其结果是阻碍了我国文化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今天之所以落后于西方,“文化高压”的封建政策不能不承担重要的责任。
三、文化冲突的协调
由于文化冲突社会作用的二重性,我们既不能因为文化冲突的副作用而使文化处于封闭状态,更不能因其有积极的一面而放任不管。在这里,正确的态度在于既维持文化冲突所具有的活力,又要防止文化冲突的消极后果。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显然,在对立面中寻求同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从文化冲突中寻求文化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是理解文化冲突及解决文化冲突的正确途径。
文化协调的基础,在于人类需要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既然文化是人类特质的体现,那么文化首先就是人类需要的体现。因为任何人类的特殊本质,必然表现为某种需要。我国古代有“食色,性也”的说法,就体现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人有社会性,人也就有了社交需要;人还有精神特性,人也就有了精神需要。当这些需要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中获得不同的特性时,它们就通过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体现出来,从而成为一种文化。例如,人是要吃饭的,西方人用刀叉叉着吃、中国人用筷子夹着吃、而新疆人则喜欢用手抓着吃,这就有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作为人类需要表达的文化,从人类需要的差异上获得了个性,因而也就有了文化冲突。但是,人类需要不仅有个性差异,而且还有相互依存的共性特征。这是人类需要区别于一切动物需要的共同点。正是由于这种需要的相互依存,人与人才会发生复杂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需要可以用另一个人的产品来满足……不可能发生大象为老虎生产,或者一些动物为另一些动物生产的情况。例如,一窝蜜蜂实质上只是一只蜜蜂,它们都生产同一种东西”。(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上册,195页。)马克思还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因此,上面提到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是由于有了个人的需要和利己主义才出现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21页。)马克思关于人类需要的相互依存而构成人类社会及其关系的论断,为我们理解文化的协调奠定了基础:当我们说人类需要是相互依存的同时,我们实际上也就承认了作为人类需要表现的人类文化的相互依存。因为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有人的个性及其需要差异。因而也就有人类文化的差异。这意味着我们既不能用一种文化去统一全人类,也不能用强力消灭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而只能象任何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样,必须相互尊重其个性差异的存在。翻开人类历史,那上面充满带有血腥味的文化冲突。从十字军的远征,到日耳曼人的种族灭绝行动,无一不是想用一种文化去消灭、取代另一种文化。正由于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因而也是注定要失败的。从这一点来看,美国今天企图用他所理解的人权和社会民主的文化观去消灭、统一其它人权和民主观努力的失败,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当我们认识到人类文化差异的产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因而是不可随意消灭的时候,我们关于文化协调的基础也就确立了:人类必须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传统,并且接受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各种文化之间才能进一步寻求相互的共同利益以及共同的文化理解和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如此说来,我们就不应该开展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了吗?当然应该。但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目的绝不是为用暴力消灭某种文化而寻找借口,而是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揭发和暴露落后文化的落后性与错误性并促使落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化协调的重要作用也在于此:正是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比较,才能暴露出文化中的弱点,从而有利于某种文化的自新和提高。
令人忧虑的是,文化专制的现象在我们人类社会中还有较普遍的存在。在国际关系中,某些发达国家常常借用经济制裁甚至直接的军事入侵来强行推行自己的文化观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美国是今天最频繁地使用经济制裁和军事干涉来改变某些弱小国家行为的超级大国,其思想的基础就在于文化专制的信念。这一信念最近由美国著名的政策思想家布热津斯基在其新书《大棋盘》中得到了清楚的表达:“凡是对美国有益的,自然也有益于世界的和平和福祉”。在国家内部,有些国家也还存在着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推行某种文化和压制另一种文化的现象。例如,发生在阿富汗塔利班学生政权统治区的禁止妇女上学、剥夺妇女着装选择自由的做法,就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已有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了文化差异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及文化差异在推动人类文化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到来,空间距离的传统障碍正在快速消失,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利和频繁,毫无疑问,随之而来的文化冲突也愈来愈频繁。因此,正确理解文化冲突,寻求文化协调的基础的重要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突出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