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想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兼评布热津斯基新著《大失控与大混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著论文,混乱论文,意义论文,理想论文,热津斯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风物长宜放眼量(下)
布热津斯基作为美国资产阶级比较清醒的代言人,对美国社会各种矛盾、危机的揭露和分析是比较深刻的,态度也坦率得可爱。但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他就很不坦率也很不可爱了。这就是:美国的这些弊病、矛盾、难题、危机等等,与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关系?他对此讳莫如深。其实,纵欲无度、精神空虚、享乐主义、贪婪、浪费资源、贫富对立、道德沦丧等等,正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本质的表现和产物。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代表性国家,他所列举的美国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哲学的难题,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不治之症。因为在那里,垄断资本控制着国家和社会。一般地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特殊地说,国家垄断资本的规律——垄断资本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的规律,支配着全社会,支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例如,作者愤怒地谴责“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出于人为诱发的欲望而不是出于需要的消费”、“出于人为刺激的欲望的购买时髦货”等等,但是难道这不正是资本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运用广告等等手段造成的吗?又如,作者指责电视等传媒“显然颂扬自我满足,视强暴和野蛮行为为正常现象,通过实例及对同龄人激起仿效的压力鼓励性乱行为,以及迎合最低级的尽人皆知的本能”,等等,但是这些现象不正是现实生活中尔虞我诈、你死我活、及时行乐等资本主义残酷竞争的反映吗?作者特别憎恨美国的电视、电影传播“道德上败坏的幸福生活”,但是在美国,哪一家电视、电影不是由大资本所操纵?电视电影里所宣扬的那些东西不外是资本的本性表现、资本的赚钱花招,以及资本为了维护其统治而实行的误导和欺骗而已。如果不是篇幅的限制,我们可以把作者揭露出来的美国社会中各种问题、弊病、危机,——同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美国是个发达国家,有很高的生产力和很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有健康的道德、文化和各种美好的事物。可惜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者在书里揭露的种种落后、腐败、反动事物与资本主义制度有不解之缘。资本主义制度是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的万恶之源。可惜作者仅揭露了这个“万恶”,就是不敢与“万恶”的“源”联系起来。
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人类前途问题,不仅在美国表现得十分尖锐,而且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如此。由于美国的腐败,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它既没有名正言顺的合法性,又不拥有偿债能力,更缺乏自身清白。美国之外有没有其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替代美国,有效地行使其全球权威呢?作者依次分析了日本和欧洲各国,结论是一个也没有。日本由于其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使它不可能成为具有综合实力的全球超级大国,“它既不能向世界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社会模式,又不能带来举足轻重的启迪。”至于欧洲,目前是不统一的,“在10年或20年内,欧洲不可能自行组织成一个与美国的全球综合实力相匹敌的对手。”至于欧洲在文化上和哲学上(其实是社会制度上)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只是“推行去掉最差部分的美国生活方式。”“今天,大多数的欧洲人都热衷于追求很像美国消费主义道德标准所界定的那种优裕的生活”,“它的新的神庙是超级市场和迪斯尼乐园,以及它给世界的启示是越来越向内看,寻求自我满足。没有精神境界和缺少哲学内涵,这样的欧洲充其量只能是美国的应声虫罢了。”所以,依作者的分析,在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没有真正的对手;而美国也没有能力控制(或叫领导)这个混乱的世界。目前美国对世界的这种控制像是强加在一座行将爆发的火山上的。
对于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无法控制的全球混乱,布热津斯基从地缘政治观点依次进行了分析。“苏联的分崩离析使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变为一种地缘政治上的真空状态。”俄罗斯的前景难以捉摸,蕴藏着各种冲突、风险和爆发的可能性。欧亚大陆形成一个长椭圆形的激烈动荡的漩涡,包括东南欧部分、中东和波斯湾地区,还有前苏联南部地区。在这个近30个国家4000万人口的地区里,因为种族、语言、习俗,特别是宗教的不同而形成的分裂和冲突日趋激烈,加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酝酿着巨大的危险。前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中遇到巨大的困难,“既缺少指导方针,又无范例模式可循。”特别在俄罗斯,“快速私有化所造成的社会困难和经济贫困非常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和政治上的动荡不安。”西方不顾社会代价和政治风险,一贯敦促俄罗斯实行西方民主和建立自由市场,很可能是民主与自由市场“两败惧伤”。最后,在一度遭受挫折中增强起来的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很可能发展为一种破坏性力量的新的法西斯主义。作者最后分析了全球不平等现象,认为它势必成为21世纪政治中的重大问题。他认为,建立在自由市场体制上的民主在当前似乎取得了胜利,但没有解决全球不平等的问题。本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到了90年代,差距扩大到150倍。这种贫富越来越悬殊的现象也发生在穷国内部,从而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财富分配不平均的现象更为显著。而这种全球的不平等在最终将威胁到整个人类生存的全球生态问题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迄今是发达国家对生态造成了最严重的破坏。正是在欧洲和北美,一些物种已经彻底灭绝,也正是在这些地区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殆尽。”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带来全球性的灾难。而“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富国的后尘”,因为这“是它们摆脱落后和贫穷的唯一途径。”这样,生态问题又成为贫富之间的对立和摩擦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占人类绝大多数的人们日益了解并嫉妒一小部分富有者的享乐和富足。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愈来愈密切注意平等问题,政治上觉醒的世界越来越不能容忍生活条件方面的严重不平等。
布热津斯基在这里仍然竭力回避这种矛盾、混乱和危险是如何产生的。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昭然若揭的: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各种矛盾乃是这一切的最主要根源。虽然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种极端复杂的现象,我们不能把一切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制度。但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推究各种事变的终极根源,对当今世界矛盾的主要根源,则不能不作如此的归结。原苏联、东欧各国的分崩离析和困难重重,是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复辟的直接后果。这种历史的反动,除了其内部原因,更重要的不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长期冷战中挑起军备竞赛和实行“和平演变”政策造成的吗?欧亚大陆之间部分地区的激烈动荡以至武装冲突不断,固然与民族的宗教的等等矛盾有关,但主要地仍是资本帝国主义制度造成的,即是资本帝国主义过去长期的侵略和殖民统治造成的恶果,又是当前几大资本主义强国挑拨、操纵和干涉造成的恶果。至于全球不平等的加剧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灾难的加深,更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金融垄断资本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和对全世界人民的剥削不断加重的结果。资本主义诞生几百年来,创造了辉煌的生产力,近几十年来,尤其在经济技术方面有迅速的发展。低估资本主义在经济、技术方面以及经济的管理和协调方面的发展,低估它在今天仍然起着的促进作用,是不对的。但也不能不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和经济技术的这种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不仅越来越不能控制日益严重的弥漫全球的矛盾和混乱,反而不断加深这种矛盾和混乱。就是说,资本主义制度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面前已经越来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持久的萧条和高失业率,他们在全世界争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使得西方世界及其相互关系越来越不美妙;资本主义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扩展引起这些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造成这些国家对发达国家经济上的依赖和政治上的依附,激化了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排外主义等等矛盾:资本增殖的欲望膨胀造成的生产过剩、消费过度、畸形发展,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公害横行和生态危机。所有这些都说明,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不限于任何一国国内,这种矛盾已经扩展到全世界,危害到全世界,并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所有矛盾的发展趋势都说明,如果不是人类最终战胜资本帝国主义的祸害,就将是人类与这种制度同归于尽。尽管布热津斯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恶毒的歪曲和攻击,但是他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企图控制而又控制不了的世界格局和趋势的分析,却使我们增强了这样的科学信念: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必然要灭亡的,而且现在已经逐步接近它发展的顶端和覆灭的起点。如果人类不想自取灭亡的话,必然会以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去代替行将灭亡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仍然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早已从原则上指明,今天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具体实践中探索的社会主义制度。
三、现实与理想间的桥梁——走自己的路
从历史的观点看,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这是本文前面所要论证的结论。但同时必须指出,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在当前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还要完成它为新制度准备条件的最后的历史责任。十月革命及其以后在苏联(接着是在东欧各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是本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矛盾的产物。它在人类历史上所发挥的特定的进步作用是不容抹煞的。但它过去确也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建设社会主义并通过它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很简短的过程,似乎社会主义就是苏联那个样子,就是那种被教条化和凝固化了的模式。其实,这是把极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现在看来,社会主义在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失败,不过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发生发展历史过程初期的一个曲折。这种历史曲折,粗看起来,似乎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更渺茫了,一些资产阶级代言人也正是为此而大肆鼓噪。其实,只要我们去掉以前的错觉,认真分析科学技术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以及资本主义关系在全球范围扩展所造成的矛盾和危机,就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更现实了。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一定的曲折之后必将以新的姿态在全世界复兴。各国注意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中重新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都正在研究这一趋势。
在人类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中,12亿人口的中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后,中国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几年来中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异常迅速并保持着很好的势头。当然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矛盾。目前,对中国的发展前途,国内外众说纷纭。实际结局究竟如何,一切取决于我们的正确认识和团结一致的努力,而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是否正确地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是否真正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有真实内容而非仅有其名的社会主义。中国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发达的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还相当遥远。把目前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连接起来的桥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起码揭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国情。包括中国有12亿人口,耕地、水和其他各种资源相对缺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但又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资金、资源和市场,依靠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如此等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类尽人皆知的国情出发,必然带有由这类独特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第二,社会主义。包括必须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占主体的和主导的地位,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总体上说有利于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人民,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避免导致两极分化和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防止我们的社会走上资本主义的邪路。总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在中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从生产、分配到消费,从人口、环境到资源利用,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发展,从速度、效率到社会公平,从物质财富的增加到思想文化的提高,所有这些问题的处理,应有一条自己的道路,有一套既区别于过去的苏联、更区别于现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比如在工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要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全社会需要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注意经济增长与中国自然条件和全面的社会发展的协调,而不致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分配上实行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要注意勤劳致富和守法经营致富,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助于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至少不会成为这一目标的障碍;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要注意物质消费与资源、环境和生产水平的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需求的协调,形成合理的、文明的、健康的社会消费,而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生活方式,如此等等。可以说,只有在社会主义理想的指引下,才能按照中国的情况探索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也只有这样的探索,才能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沿着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前进。
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现象是,正当西方的布热津斯基等一些有识之士揭露美国的富贵病——“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并对此十分忧虑的时候,在并不丰饶而且仍然相当贫穷的中国,有一小部分人却掀起了一股崇洋媚外、亦步亦趋照搬美国腐朽生活方式的歪风,高消费、高享受,使得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四处蔓延。只要看一看近几年的一些现象就可说明这一点。例如,有些房地产业大量建造高级公寓、豪华别墅以求发财致富;豪华宾馆、豪华度假村、俱乐部、歌舞厅遍及大中城市乃至小城市;报章大肆渲染小卧车进入家庭以至竞相建厂准备生产;如此等等。而当这样做,以及为此进行辩护的时候,又往往以美国已经如何如何作为证明,好像不是美国主要靠剥削全世界、消耗地球大量资源而获得了“丰饶的生活”,并由于纵欲无度又已经使“丰饶中的纵欲无度”难以为继,而是中国很快将变成美国。于是在有些地方,一边耕地迅速减少,粮食日趋紧张,一边儿十座极度浪费土地、污染环境的高尔夫球场普遍兴建起来;在边远地区中小学校舍破蔽不堪,成千上万儿童因贫穷无法入学,全国正以“希望工程”相救助的同时,少数学费以几十万元计的贵族学校却配备了豪华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名为优待实则毒害那些儿童和少年;在全国8000万人尚未脱贫,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同时,不少地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掷千金。贫富悬殊条件下的这种种高消费之风,毒害了整个社会风气,贻误了许多青少年,腐蚀了不少党员和干部,造成色情、赌博、吸毒等过去几近绝迹的恶习沉渣泛起。必须指出,这种亦步亦趋模仿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高浪费、高消费的歪风,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毫无共同之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先进的东西,包括其发达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以及健康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要尽可能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吸取和利用西方的资金,发展同他们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以加速我国的建设。但是我们决不能学习它们的资本主义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弊病;即使好的东西和做法,也不能照搬,而要依据中国的实际条件有选择地学习和利用。
毋庸讳言,现在我国这种类似美国“纵欲无度”的高消费、高浪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歪风,是与经济生活中迅速发展起来的贫富悬殊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是极少数人煽起而为广大群众极端痛恨的。毫无疑问,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必须坚持,但是也绝不能造成两极分化。现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少数高收入阶层与广大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日益扩大。贫富悬殊的状况究竟如何,没有确切材料;而且一切还在变动之中,很难马上作出结论。但有一点似乎不容置疑,就是一个由极少数人构成的富裕阶层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即以报纸披露的现在100万元以上的富户有100万这个简单数字而言,就可见一斑。100万户,充其量不及全国人口的1%,但他们拥有的资产却至少在1万亿以上。这个数目,相当于全国人民储蓄的1/3到1/2,相当于1993年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1/3和国民收入的1/2,相当于国家一年财政收支的一倍。在这几年迅速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中,除了靠勤劳或守法经营致富的以外,也确有钻改革开改中政策和法制一时尚不健全的空子大肆投机倒把、买空卖空而富起来的,靠钱权交易、贪赃枉法而富起来的,靠内外勾结、窃取和骗取国有财产而富起来的。正是这些于经济发展没有积极作用反而有害的暴发起来的“大款”,以及他们在党政机关和舆论界的代理人和代言人,是美国“纵欲无度”的高消费生活方式的积极鼓吹者和身体力行者。他们的言行已经引起广大工农和知识分子的憎恨,激化着社会矛盾,制造着不安定因素,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健康进行。我们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特别要警惕不使极少数依靠不正当手段富裕起来的人利用他们的钱财败坏社会风气,错误地影响和引导生产、消费、价值取向和社会舆论等等,更要警惕他们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和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的,这是资本主义的贡献。但这种现代化也必然带有资本主义的特征和矛盾。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也往往是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而困难重重。中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和5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5千多万党员的久经考验的大党,我们正在当代的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应该有志气在实践中创造一种完全适合我国情况的、体现社会主义特点的现代化模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无论在发展问题上还是在改革开放问题上,都要贯彻两个原则。首先是注意现实与理想的衔接。从今天中国的实际出发进行建设,发展各项事业,不管采取多么迂回曲折的道路和复杂多样的方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都要有利于越来越多地增加我们社会里的社会主义成份,越来越接近未来的共产主义。为此,就绝不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接轨,越来越接近它的那一套,否则真是走上邪路了。第二是注意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对内可以发展多种经济形式,采取各种各样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灵活措施:对外可以吸取对我国有用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充分发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交流,等等。总之,对内对外都要充分重视和积极吸取各种资本主义的和其他非社会主义的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份、形式和方法,大胆地发挥灵活性以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处处注意不忘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一切成份、形式和方法,从当前说,都要有利于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从发展方向说,都要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的因素,保证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总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前车之鉴,既吸取过去某些照搬苏联模式的教训,更注意防止照搬西方特别是照搬美国的错误,走一条自己的路——这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全文完)
标签:布热津斯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 新著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