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再通率及病死率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海波,姜洋,甘国祥

(古蔺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500)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再通率以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年-2016年接收并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效果观察。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37例患者再通,其中再通率为74%,1例死亡,死亡率为2%。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越及时患者的再通率越高,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静脉溶栓;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再通率;病死率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202-01

患者出现身体冠状动脉突发性堵塞,心肌突发性的缺血或者坏死所引发的病情变化,在临床医学病情中都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1]。此种病症在临床中具体有以下几点特点,患者的胸部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感,而心电图也会出现多次动态变化等[2]。AMI的病情变化大多数出现为冠状动脉的组织已经硬化,那么对于早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通过使用灌注型的诊疗方法是当前最为关键性的诊疗手段。已经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直接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及早的进行静脉溶栓诊疗方法是病发的主要诊疗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也随之不断增多,但是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通过使用静脉溶栓诊疗方法,可以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使得患者接受诊疗,有效的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通过对期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早期型急性心肌梗塞100例患者进行诊疗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选自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早期型急性心肌梗塞50例患者进行诊疗研究。其中男性患者为34例,女性患者16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为35~85岁,平均年龄为(68.1±7.8)岁。对于所选患者均满足了以下评价标准:其一就是患者的胸部疼痛时间超出了30分钟的病症,并且在疼痛病症产生时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能对病症进行换届;其二就是心电图的反应过大,改变较多;其三就是患者的心肌酶谱持续升高,满足以上病症的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所选择的患者中其中有34例的患者是在发病6小时之内进行静脉溶栓的,有16例患者是在发病之后6~12个小时之内进行静脉溶栓的。所有患者均没有静脉溶栓药物的禁忌症状。

1.2 方法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入住医院之后,进行身体相关病症的检测,对于患者的心肌酶谱、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多种方面进行检查。采用静脉溶栓方法进行诊疗。对于此种药物的用法就是通过将10万U用0.9%的尿激酶使用10ML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随后再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放入100ML于1个小时之类注入患者静脉。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让患者口服200mg/d的药物,在第2d之后将药物的服用剂量改为100mg/d,长期进行药物口服。5000U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与静脉溶栓诊疗结合结束12个小时之后,与患者的皮下注入,每间隔12个小时进行1次,诊疗周期为进行7天。在使用静脉溶栓的诊疗方法过程中,要对患者密切进行心电监测,对患者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做好记录,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变化及时的注意观察,从而定时的进行心肌酶谱检测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等。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软件SPSS 18.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的水准取值α=0.05.

2.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37例患者再通,其中再通率为74%,1例死亡,死亡率为2%。当通过使用静脉溶栓诊疗方法对34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小时之内)进行临床诊疗方法之后再通成功率达到了82.4%相较之下明显高于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时间在6h和12h之间)的诊疗再通成功率(56.3%)。当病患在发病之后的六小时之内与在6~12小时之内的患者进行溶栓诊疗,患者的情况变化无显著差异。再通率差异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引发主要指的就是冠状的动脉突发性的产生闭合,导致心肌突发性的供血不足以及坏死等病情的变化[3]。因此通过对于早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施以一定的诊疗,快速的恢复血液流动,从而对受损的心肌进行保护,可以很大程度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进行减少,并且很好的改善该种病情的后期预后情况。因此通过使用静脉溶栓的方法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诊疗,可以有很大的诊疗成效。

经本次研究表明在50例患者中经过诊疗之后的患者达到诊疗标准的冠脉再通患者有37例,再通率为74.0%;其13例患者没有的冠脉再通达到诊疗标准,其中1例患者出现死亡现象,死亡率为2.0%。当通过使用静脉溶栓诊疗方法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小时之内)进行临床诊疗方法之后的临床疗效为成功的达到了82.4%相较之下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时间在6h和12h之间)的诊疗再通成功率(56.3%)。因此通过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静脉溶栓的诊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诊疗成效有所提升,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更能有效降低患者患病的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吕红凤.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12-113.

[2]金迪.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5(5):20-21.

[3]王建军,区健刚,邹达良,吴家辉,傅晓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2):126-127.

论文作者:王海波,姜洋,甘国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再通率及病死率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海波,姜洋,甘国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