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为工民建工程常见病害,如果裂缝未及时处理超出限度后,便会造成工程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施工效果。根据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不同,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时所对应的技术也就不同,需要提前对各类裂缝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总结以往经验,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裂缝对工程结构产生更进一步的影响。
关键词:工民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1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是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复合型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全效发挥钢筋和混凝土两大材料的性能,因为混凝土的密实度较高,强度也就非常高,又因为钢筋被混凝土紧密包裹着,所以也不容易锈蚀,其耐久性就比较好;因为钢筋材料被混凝土包裹着,火灾时钢筋不容易被高温软化,与裸露的木结构和钢结构相比,结构的整体耐火性就会比较强;钢筋混凝土可以根据结构需要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因此其可模性较强;钢筋混凝土还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有着较好的抗震性和抗冲击性。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各种功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退化,因此钢筋混凝土也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而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就是导致钢筋混凝土过快老化的主要因素,如果忽略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裂缝问题,裂缝进一步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防止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应对措施
2.1 前期控制工作
预控前主要是认真审查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并提出设计遗漏,以便设计部门尽可能地改进施工图纸。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控制,就是做好图纸审查,在图纸审查过程中,注意设计容易忽视,容易导致裂纹:一是结构设计不清晰。没有考虑结构收缩变形和后浇带。伸缩缝的设计不明或不合理。后浇带的设计没有加强。二是设计中结构截面的突然变化很容易导致应力集中,而且没有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进行设计。三是设计结构太小或太厚的钢结构,容易出现地板和墙板等薄壁组件;四是大体积混凝土中配筋量小于最小配筋率,缺乏相应措施科学合理编制施工设计,施工在编制组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应充分反映出来,并根据结构特点制定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2 设计构造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使结构设计的模型和具体工作状态非常相似,与此同时还要实施积极有效的结构措施,以使构件裂缝宽不要超过根据裂缝控制等级以及环境类别要求的裂缝宽度最大值。这些措施包括: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建筑平面造型应尽可能简单化。平面建筑物如果太过于复杂,那么就会形成扭曲等额外应力而导致墙体或者是板出现裂缝。关于建筑物,务必要对其长高比例进行规定,其比例与建筑物刚度及其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水平二者之间呈反比关系。设计计算时,应对不同位置的承重结构的具体受力情况进行调节,以确保荷载能够均匀分布,避免集中受力。在进行基础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其埋置深度进行调节。地基计算强度如果不一样,则需要选择各种垫层厚度等办法来对地基出现的不均匀变形进行调节,以降低其不均匀沉降量,提升基础刚度。沉降缝务必要正确,同时应合理设定缝宽,选择适宜位置,确保构造合理,要与别的缝合并一起设置;要对伸缩缝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特别是沉降值大而且体形复杂的要严格控制,同上述要求一样要和别的缝合并一起设置。
2.3 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
2.3.1 混凝土采用材料的控制
对于材料的选择,必须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不得使用稳定性不令人满意的水泥,粗集料应具有合理的粒度分布,空隙小,质地坚硬,无碱性有害反应反应;含沙不足1%的粗石和粘石片;细砂集料应选用中砂,粗粒,小空隙,泥质含量极少的干净砂土;建议添加粉煤灰等额外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膨胀剂,减水剂等,以提高混凝土工作的程度,减少用水量,减少收缩开裂,严格控制砂粒大小和泥浆含量的料比,配合比例采用低水灰比,降低水的消耗,使混凝土减少收缩和开裂;浇注过程中不允许混凝土任意加水;原料准确,均匀地混合;钢筋的生产和加工必须按照图纸进行,钢筋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高度重视。如果遇到变化并替代钢筋,则必须使用相关技术人员来计算和使用施工模板。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主要取决于模板的质量。模板的建造应该是合理的,尤其是支撑和侧墙的加固。有必要防止膨胀模具的下沉和变形,松动等。脱模时间不能太早,以避免混凝土水化热的峰值,以减少因内外温差引起的裂缝硅。
2.3.2 裂缝的弥补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已经发生的裂缝采取某些补救措施。如果板坯表面出现裂缝,地板衬垫厚度较大,施工时在裂缝处铺设一定强度的钢网。对于破碎区域,清理工作必须先完成。不应允许盲区留下杂质,然后倒入环氧浆料。最后,它应该刷新和关闭。如果裂缝出现在电路板的底部,可以用复合增强纤维粘贴。选择材料时,尽量保证宽度约为350〜900mm。根据施工经验,该宽度下的处理效果最好。如果裂缝相对较大并且具有渗透性,则最好使用结构粘合钢进行加固。如果裂缝的面积相对较大,则在采取裂缝补救措施之前,必须进行静载试验。加固网格被添加到适合补救措施的裂缝中,以增加楼板的安全性。
2.3.3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是降低其内部和外部温差并避免过度收缩的重要指标。对于温度控制,必须先控制模具的温度。中国的法规规定混凝土进入模具的温度不应超过28°C,但具体情况不同,如果建筑物为大体积混凝土,或外部环境因素会使温度发生偏差,则我们必须用温度计算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如果出现问题,首先要降低水温,第二选择是降低石头的温度。
2.4 工地试验监督
工程实验监理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方法。它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试验室必须根据工程结构各部分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种试验。建议性能好,成本低。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每天在现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之前,实验室必须测试砂石的含水量,并调整混凝土的耗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2.5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是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重要措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浇注混凝土后,应采用覆盖,喷涂,喷涂或加膜保湿。平面结构构件,如楼板和楼板,在混凝土浇筑和压制后,用塑料膜覆盖以防止地表水蒸发。当混凝土硬化到人们可以接近的地方时,将塑料薄膜剥离,铺上麻袋或草帘来覆盖水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节约用水。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1-3d)后,必要时应及时松开模板两侧,距离接缝约3-5mm,并设置淋浴管在墙的顶部喷洒和固化。去除模板后,应在墙体两侧放置诸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以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在墙面上;应尽快回填地下室外墙。
结束语: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对于我国的工民建工程质量保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所在。当前阶段由于环境、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我国的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始终不能避免,对此还需要加以重视。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综合性的工程施工和管理,从施工设计、社工以及后期保养的角度进行全面处理,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这对于我国的工民建工程质量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来说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美玲.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探究[J].城市地理,2015,04:81-82.
[2]蒙贵愫.探讨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筑,2013,12:223.
[3]冯海龙.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J].城市地理,2015,04:260.
[4]黄逢萍.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182-183.
作者简介:周刚;四川;身份证号:51302119680724XXXX
论文作者:周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措施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