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成人“专升本”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设置课程应遵循的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专升本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现状及论文,应遵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794(2012)06-0004-04
成人“专升本”教育是针对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开设的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沟通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重要桥梁。在“专升本”层次中同一专业的学生专科知识背景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必须重视不同专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考虑专科与本科知识的衔接,还要考虑不同职业、不同岗位成人学生的个体需求。科学合理开设课程,直接关系到成人“专升本”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此,本文以三所普通高校成人“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为使用数据方便,文中对调查的三所高校分别以高校一、高校二、高校三标注。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90份,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689份,占发出调查问卷的87%。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成人“专升本”教育课程设置现状,探讨和研究成人“专升本”教育设置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成人“专升本”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本文把课程界定在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和它们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开设顺序的情境中。
(一)成人“专升本”教育与专科课程的设置
成人“专升本”教育是专科升入本科阶段的教育,是专科毕业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教学的深度、广度应与成人本科层次相匹配,不能将“专升本”教育办成简单的第二专科。但目前,“专升本”教育与专科教育重复设置课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生对在专升本阶段学习,所学的课程内容与专科阶段重复情况选项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一专升本学生认为专本科课程重复程度10%-20%的占调查人数的65.1%;认为重复程度30%的占27.8%;认为重复程度50%以上的有6.6%。高校三专升本学生认为专本科课程重复程度10%-20%的占调查人数的66.7%;认为重复程度30%的占26.4%;认为重复程度50%以上的占2.8%。重复设置课程的原因是没有注重“专升本”教育这一特殊层次,而忽视了专科阶段与专升本阶段的知识衔接,开设了较多专科已经开设过的课程。“专升本”阶段虽然与专科阶段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不是专科教育的重复。
“专升本”课程设置要能体现出学习者在受教育层次上的提升以及它的先进性和超前性,重复设置课程不能体现教育层次上的飞跃,只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成人“专升本”教育与普通本科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一定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的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按照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教学管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主要从专业教学计划中予以体现。因此,为了深入了解成人“专升本”教学计划教育的课程设置情况和特征,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分别将三所高校的成人“专升本”和其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发现,成人“专升本”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在普通本科同专业课程基础上的删减,没有根据成人“专升本”教育对象的需求和“专升本”层次的特点设置课程。基本是必修课“一统天下”,选修课少,甚至没有。这种现象说明设置课程没有考虑“专升本”层次的特殊性及学生专科所学专业的差别。
(三)成人“专升本”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剖析
1.成人“专升本”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及系统性
成人“专升本”培养的对象主要是曾经经历过一次专科高等教育后的在职人员,他们大多来自学校、公司或企事业单位,是在某一岗位工作的人,这就决定了成人“专升本”教育是一种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人学生一般具有广泛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具有稳定的个性差异和智能区别,学习目的更明确,自制力、理解力更强,对学习有更强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成人“专升本”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特征要求各学校在设定“专升本”教育目标和课程时,必须充分了解和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但是,从实际看,成人“专升本”教育的课程缺乏必要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一点,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也基本得到了印证。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学生认为所学课程对工作有用的在55%左右,与工作稍微有些联系的评价比例占40%左右。从这一结果看,成人“专升本”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评价确实不是很高。(见附表1、附表2)
目前,部分学校成人“专升本”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仿照普通本科课程设置模式制定的,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针对成人“专升本”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和研究。
2.成人“专升本”教育缺少选修课
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
目前,普通高校普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主要由公共类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五部分组成。高校一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显示,仅语言类专业方向就有专业平台课程(选修课)20门,其中还规定5门为必选课,文学类专业平台课程(选修课)多达40门,成人“专升本”未见选修课。高校二普通本科设置29门专业选修课程,成人“专升本”只开设4门选修课程。高校三给普通本科生提供了116门选修课程,成人“专升本”教育只开设3门选修课程。从这组数字中可以了解到三所高校非常重视在普通本科开设选修课,普通本科学生自主选修课程的选择余地非常大,而对成人“专升本”教育开设的选修课程少之又少。
实际情况是在“专升本”阶段开设选修课程至关重要。从三所学校被调查的学生中了解到,只有约20%的学生专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约80%的学生专科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甚至有为数不少学生来自理、工等其他学科专业(见附表3)。“专升本”学生的专科背景从侧面也反映出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情况,有80%的学生缺乏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在进入本科阶段时学习吃力、学习效果差,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外,仅从专科文凭的角度看,虽然报考“专升本”需要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文凭,但是各种专科文凭来源不同,有正规普通院校专科文凭、有自考的文凭、有成人高等教育的专科文凭,这些文凭所代表的学生基础知识也有较大的差异。缺少选修课,不能给缺少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提供补充的机会。
成人“专升本”的学生不仅专科所学专业存在较大差异,工作岗位性质也有很大差别。他们来源于各行各业,在他们中间有教师、公司职员、行政机关干部、某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及其他岗位的人员。高校一被调查的学生里有教师32.1%、公司职员6.9%、机关干部37.5%、管理人员16.7%。高校二的结果是教师占85.9%、公司职员3.6%、机关干部6.3%、管理人员2.3%;高校三被调查学生中,教师占38.9%、公司职员6.9%、机关干部37.5%、管理人员16.7%。
成人“专升本”的学生工作经历、工作岗位性质和生活阅历的千差万别,会导致学习需求上的有所不同。缺少选修课,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实际需要进行学习,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灵活地选择机会,也就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限制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潜能的发展。所以,缺少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成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置成人“专升本”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多方参与设置课程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是以具体的培养目标来体现的。因此,探讨普通高校成人“专升本”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首先要分析是否准确定位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三所普通高校本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比较,发现成人“专升本”教育与普通本科的培养目标没有明显区别。这里提出的根本问题是必须准确定位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培养目标,彻底改变套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应该请企事业用人单位参与讨论,从工作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统领课程需求分析。
课程需求分析是整个课程设置的起始环节,是教学设计、质量控制的基础,是提高课程针对性的有效手段。所谓需求是指国家、社会当前和今后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然也涵盖着受教育者个体的需求。
成人“专升本”的学生比其他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他们所努力追求的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以致用,设置成人“专升本”教育课程应该结合学生对课程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掌握国家、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所在部门和工作的特点,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成人“专升本”教育的课程应该由教师、管理者、学生、相关专家等共同参与设置。使课程符合成人“专升本”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其岗位需要,立足于现有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做好充分的论证和需求分析,把握各课程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实用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需求设置课程,也就是说要根据现代生产实际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来设置课程和决定课程内容,并能反映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必须保证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体现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避免“学非所用”。
(二)“专升本”课程与专科知识相互衔接,设置“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
“专升本”教育是在专科基础上的提升教育,从理论上讲,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不必再重复设置。但是,专科层次的基础理论与本科层次的相比较有一定差异。另外,学生的基础水平也有差异,有些学生所学的专科专业与“专升本”的专业根本不对口,所以为满足“专科后”课程学习的需要,有必要采取灵活的措施。一方面按照培养目标设置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另一方面,采取补修课程、选修课程为那些专业基础差的学生补基础课,做好知识结构衔接,以便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同步进行后续学习。
由于成人“专升本”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差异性大,工作岗位性质各异,在成人“专升本”教育中设置“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组合很有必要。“宽基础”部分的课程集合了相关职业所要求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现学科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全面性、整体性、多样性。在尽可能“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需要优选组合成有效的、实用的课程。“活模块”部分的课程则是专门针对某些工作岗位和工种所必备的专门知识。这种课程设置提供充分的、多样的选择组合的可能性,为学生能动地、自主地发展创造条件。给“专升本”学生多提供可选择的“活模块”课程组合,不但给缺少本专业专科知识的学生提供选择的补充机会,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实际需要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其潜能的发展。
(三)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和需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成人的经验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他们从事学习活动多以自身经验为背景,是成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成人个体间在年龄、原有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业务水平、学习环境等各方面情况完全不同,需要课程实施有相当大的弹性。成人“专升本”学生是具有成人学习各种典型特征的群体,因此,我们在设计成人“专升本”教育课程时应更多地考虑成人“专升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呈现真正意义上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升本科”的课程,以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成效。
按照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上,既要反对理论至上的倾向,又要反对实践至上的倾向。事实上,学生喜欢课程内容是:“两极性延伸”的内容,也就是说理论上要高、深、透,实践上伸展到方法论乃至具体方法模式和具体事例。所开设的课程本身要有吸引力,使学生想学,能够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的渴求知识的欲望。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途径、方法加以指导,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强化,使学生对学习有较强烈的自觉性和持久的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智能结构的整体发展。
美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指出:“这种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的现象是成人教育的特征,这是成人教育与青少年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成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人才培养质量,在于使人们通过接受成人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技能、增强生存竞争能力和拓宽发展空间。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环节。研究成人“专升本”教育对象的特征,从成人“专升本”学生的各种需求出发,合理设置课程,制定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成人“专升本”教育教学计划,使成人“专升本”阶段开设的课程既不是在普通本科课程基础上删减而得,又不与专科重复,使之结构合理,体系完整,是提高成人“专升本”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专科毕业生发展的根本环节。
标签:教育论文; 课程设置论文; 专升本和本科的区别论文; 课程论文; 普通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