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3)
【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学中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及相关治疗方法作以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医治的后踝骨折患者的60例相关资料,男36例,女24例,年龄选取阶段为20到75岁,交通事故伤21例,摔伤19例,扭伤16例,其他伤4例;左边踝骨折患者32例,右边踝骨折患者28例;三踝骨折29例,外踝及后踝骨折患者12例,单纯的后踝骨折患者10例,外踝及后踝伴三角韧带损伤9例。应用Lauge—Hansen和Naoki的分类标准,将所有选取的踝骨折患者分为:旋前外旋IV度29例,旋后外旋Ⅲ度22例,IV度9例;内侧延伸型15例,后外侧斜型38例,小块撕脱骨折型7例;其中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结果:手术后4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的状况,经过加强使用愈合药物之后,切口欧逐渐愈合,其他患者的伤口均在一期内逐渐愈合。我们所选取的60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大概为20到62个月:骨折患者均于手术后3到5个月左右伤口愈合。运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相关患者治疗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其中优26例,良2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对是于踝骨折患者的最好的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踝骨折状况应当对不同种类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17-02
在临床医学的治疗中,后踝骨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它的比例要占到踝关节患者的10%到50%左右,踝关节骨折中的后踝关节骨折,很多存在于关节不稳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和调节关节的稳定问题,则后期就会出现关节退化的问题。通常后踝关节损伤表现在关节面软骨损伤上,它的治疗和恢复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我们所见的扭伤所导致的关节错位上移,它的踝关节治疗就很困难,稍不甚就会引发关节感染发炎。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共接收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500例,当中后踝骨患者100例,获得有效随机访问60例,根据以上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研究较好的治疗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相关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患者共60例,且患者的入院时间为4到75小时之间,年龄在20岁到75岁之间,男36例,女24例,其中踝关节受损的原因如下:交通事故伤21例,摔伤19例,扭伤16例,其他伤4例;左边踝骨折患者32例,右边踝骨折患者28例;三踝骨折29例,外踝及后踝骨折患者12例,单纯的后踝骨折患者10例,外踝及后踝伴三角韧带损9例;应用Lauge—Hansen和Naoki的分类标准,将所有选取的踝骨折患者分为:旋前外旋IV度29例,旋后外旋Ⅲ度22例,IV度9例;内侧延伸型15例,后外侧斜型38例,小块撕脱骨折型7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前均对此类患者进行了基本检测并了解关节概况制定相关医治计划。
1.2 相关手术方法
所相关患者入院手术,分为两种,其中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对于后踝骨折的择期手术患者则是先进行适当重量的跟骨牵引,待受伤部位软组织消肿后,再根据骨破损组织的具体状况进行手术,急诊手术患者则是让其选择俯卧位,将受伤部位前段垫高,给患者注入部分麻醉剂或全麻醉剂,并在患者踝骨折关节的后外侧选择一个纵向切口,切口范围应控制在8到10厘米左右,看到后踝骨折块后,以患者足背为辅助用克氏针从后往前进行临时固定,在通过X线机透视看关节表面是否平整,如果无误则可以钢板固定关节复位部位,在切口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小静动和腓骨神经。此次手术中的29例则是通过切口复位后,用空心螺钉固定的方法进行医治,15例通过闭合复位后,空心螺丝钉固定的方法,7例骨折块延伸至内侧,3例为两部分骨折块,则是对其进行后踝外部切口的基础上进行后内侧切口复位,6例伴韧带损伤者,先进行内侧切口,在用骨锚进行修复或者用线进行缝合。对复位完成的患者进行X光片检测,如果骨折关节复位完整且表面平整,则可以进行逐层线缝。
1.3 相关手术后的处理
在后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后,要特别注意患者的损伤部位的护理,将患者的患者继续垫高,并告诫患者不再医生的允许下不要随意挪动患肢,在患者手术后3天之后,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关节和患者的相关训练,5周之后进行简单负重训练,6到10周左右根据不同患者的恢复状况,对其弱项部位进行锻炼。
2.结果
手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的状况,但是经过加强使用愈合药物之后,切口欧逐渐愈合,其他患者的伤口均在一期内逐渐愈合。我们所选取的60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大概为20到62个月:骨折患者均于手术后3到5个月左右伤口愈合。运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相关患者治疗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其中优26例,良2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8%。
3.讨论
后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患者里面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病症,主要导致病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垂直暴力和旋转暴力两种,如:高空坠落导致的骨折和意外扭转导致的骨折。但是由于后踝骨折在进行手术时,需要采用后外侧切口,在切口进行时涉及到小静动脉和腓肠神经的保护,使得切口手术增加了难度,则要求主刀医生具有优良的手术技巧和手术经验。对于踝骨折患者种出现撕裂或撕脱状骨折的情况,我们在进行骨位恢复后,可以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后再用星型钢板对伤位进行固定,而对于小块骨折的患者我们就可以采用简单的空心螺钉固定。在患者骨位错位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用Meta钢板或者重建钢板进行伤位固定。骨折患者的恢复周期一般比较长,而且手术恢复锻炼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本次手术后的患者大概在9周之后才可进行恢复锻炼,因此要叮嘱患者在手术后,在没有医生允许或指导的情况下,不可自行不科学的对患肢进行恢复锻炼。根据以上患者的不同病症,手术,及恢复状况的资料我们可以的出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对是于踝骨折患者的最好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踝骨折状况应当对不同种类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俞光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DB]. http://www.zytxs.com,2011.
[2]王伟,张里程,杨占辉,石明国,张金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1:1101-1103.
[3]林臻,陈少坚.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28:85-87+90.
[4]程涛,孟祥财,王立超,魏功宁,史宗新.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66-167.
论文作者:陈宛青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踝骨论文; 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关节论文; 手术后论文; 踝关节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