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规划设计视角下的乡村建设论文_郑,伟

浅析规划设计视角下的乡村建设论文_郑,伟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 三亚 572000

【摘 要】“美丽乡村”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小康社会系统工程,在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都在推进“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在研究了当下乡建背景和乡建成功案例后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规划设计;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1 当下乡建的发展背景

1.1 现实背景

“乡村守望者”冯骥才曾惋惜,中国10年间消失了92万个村落,一天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有些乡村不是消失,而是城镇化了,有些则是没有了人,没了生机,自然消亡。前者是大势所趋,后者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中国乡村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造成的投资大、见效难;数量多导致基础设施难以覆盖到位;规模小导致配套设施使用效率低下;投资大、见效难导致政府资金投入的机会成本过高。

1.2 文化背景

乡愁是一种文化表达。中国人根在乡村,骨子里的桃花源情结自古有之。伴随着乡村的消失,人们对地方及其文化的认同与渴求愈加强烈。

当城市生活标准化普及化之后,留住乡愁、回归田园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正所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3 社会背景

资本、文化、艺术、景观、设计、建筑、传播等各种外部力量跨界融合,文青、学者、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创客热血探索……

“新造乡”运动此起彼伏,不仅地域文化得以传承,乡村活力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革新了一直以来“农民利用闲置房屋和生产资料开展乡村旅游” 的内生型乡村旅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互融共生的乡村旅游新常态,并催生了一批文创化、精致化、本土化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1.4 政策背景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从《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到“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城乡共享”“5+2”生活模式……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大发展的时代正在开启。正如李金早局长所说,“旅游+”是巨大的力量,发挥着推波助澜的加速作用。在艺术兴乡、生态立乡、文化复兴的乡建浪潮探索中,乡村旅游正是造乡的必然途径和主攻方向。

2 各国乡建运动及启示

2.1 日本

运动名称:造村(町)运动,开始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运动背景:A城乡差距大: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重心在大都市,各种物力财力人力聚集,城市快速发展,乡村衰落。B农村空心化:中青年劳动力流向城市,老人、妇女、儿童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主力。农业人口从1955年的1600万减少到1971年760万,人口疏密失衡,对传统的手工艺品生产和传统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C城市发展受阻:70年代初,石油危机发生,大量工业项目难以为继,城市为中心模式受质疑。不需大量资金和资源,以弘扬乡土文化和公共艺术为特征的“造村运动”应运而生。旨在挖掘乡土特色资源,营造优美自然富有人情味的故乡,以吸引都市生活的人们,达到活化地域、振兴农村的目的。

核心策略:不搞推倒重来和大量投资的工程建设,而是“从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的根源”,以乡村的文化重建为主旨,以就地取材的文化开发成就“一村一品”的村镇改造,使整个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家园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主要成果:地域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双赢。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品既包括特色农业产品,也包括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项目、特色旅游景点、地方特色风情旅游项目等。以兵库县多可町八千代区的市民农园为例。利用山间沟谷等闲置农地,设立住宿型“八千代市民农园”,同时完备各类旅游配套设施,举办“萤火虫节”、“收获祭典”等乡村特色节庆活动。自兴建市民农园之后,八千代地区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年接待外地来访者31万人次,经济收益达到12亿日元,同时创造了包括老年人、妇女在内160余人的就业岗位。

2.2 韩国

运动名称:新村运动,开始时间:20世纪70年代(由朴正熙总统提出)

运动背景:20世纪60、70年代工农之间、韩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严重失衡出现诸多问题:老:大批乡村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农村原有的传统文化、伦理和秩序受到冲击;乱: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发展严重失衡,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城乡矛盾加剧,学潮频繁,社会不断动荡;穷:重工轻农,农民年平均收入还不到城市居民的50%,“住草屋,点油灯,吃两顿饭”是当时农民的真实写照。

核心措施:政府积极引导与农民自主精神相结合: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由村民选出的新村指导员带头计划和实施;增加农民收入与鼓励观光农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辟出城郊集约型现代农业区、平原多层次的精品农业区、山区观光型特色农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文明建设相结合:修建了村民会馆等一系列农村文化设施,实施“志愿指导员”制度,加深了农民与市民之间的文化融合。

主要成果:初步实现农村现代化: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0.84,并成立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研修院;乡村民宿业蓬勃发展:作为农民家庭旅馆业的行业组织,韩国民泊协会有1.2万个正式会员和4.5万个非正式会员。正式会员每年夏季休假期间收入约1.5亿韩元(约960韩元合1美元)。乡村旅游收入在韩国国内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达9.4%。

3 思考与建议

造乡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振兴乡村和农业来解决城乡差距、城市过密或环境保护的问题。造乡的初衷并不是发展旅游,旅游是派生成果。经历了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文化复兴、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综合推进的转变,乡村建设也从被动的改造、功能提升转变为主动的、全面的特色塑造,实现了乡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

造乡的主体是农民,规划是引导,政府是主导。乡村的真正复兴必须依靠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建设热情,并重视规划的引导和公共政策的支撑。造乡的主旨在于乡村文化重建,注重内生性、特色性及认同感。

欧洲造乡运动是在高城镇化率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日韩造乡运动的结果也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由此发展而来的乡村旅游是一种高端产品。

我国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较晚,乡村经济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程度,大部分乡村旅游由低端产品起家,近几年出现了高端乡村旅游的势头,也兴起了更多的以文化、艺术、建筑等外部力量介入营造乡村的例子。因此,各国造乡运动与本专题探讨的以旅游营造乡村的区别在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目的不同,主体不同,决定了重点及方式的差异。我们希望探索更多的以外力介入由旅游带动营造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助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旅游优势,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环境整改为第一要务。

2、民宿或酒店在个性化设计同时保留乡村味,就地取材,低碳经营。农旅融合,以体验式农耕配套休闲产品。

3、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核心,带动发展现代农业、文创产业、户外运动等相关产业,形成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

4、现行的土地流转方式是一次性补偿,农民无法分享到用地性质改变后的增值收益。可通过返聘农民工和农民参与分红,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

5、由政府主导加强农民培训,鼓励和引导更多村民返乡兼业、就业、创业,扩大非农经济业态,才能实现“不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城镇化。

参考文献:

[1]郭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加快美丽乡村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18-119.

论文作者:郑,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浅析规划设计视角下的乡村建设论文_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