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勤
(合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2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其护理工作中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当代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的宣教。结果:提高了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中的重要性。结论:心理护理是当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心理护理正确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可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心理护理;当代护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193-02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在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并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环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素质和遵守道德要求才能提高心理护理。
1.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1.1 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正确的观点,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在工作时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不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每天接触的是不同性格的患者及患者家属,需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又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考核,使护士身心疲惫,心理的健康受到很大的伤害,因此应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护士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保持心理健康,以提高对患者心理护理的质量。
1.2 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提高心理护理的两大因素,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应该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等其他科学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这些学科知识参与护理实践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有敏锐的观察力,调查患者的行为,善解患者的心意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有利于针对性做到心理护理。
1.3 主动接触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接触病人交谈是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患者受这样那样躯体疾病的影响,经常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在对患者服务中,面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情绪,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学会控制感情,保持稳定的情绪,耐心地听取患者的意见,为患者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症状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分别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接触方法,使病人乐于接受,从而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2.心理护理的要点
2.1 尊重患者,平等相待
接触病人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以消除病人的不安和抵触情绪,对病人要平等相待,决不能因为病人存在着某些条件的差异而损害其人格,更不能以此为话题嘲笑或愚弄病人。为病人服务热情,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病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设法满足,对病人的不合理要求要耐心处理得当,否则不仅易伤害病人,而且还会引起不良后果。
2.2 给予患者正确心理指导
患病后患者心理活动便产生了复杂的变化,护理人员不但要仔细了解患者的表情,而且还要通过患者的言行、情绪、表现掌握其心理活动,找出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患者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
2.3 分析患者角色心理
患者在患病后会有各种角色心理映射。角色行为缺如:即个体否认自己有病,或是勉强承认有病,但未能认识其严重性,导致患者的患者角色缺如,常拒绝治疗,坚持工作,致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极大地损坏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角色行为冲突:患者原来角色与现在患者角色发生冲突,这种心理失衡导致病情加重。角色行为强化:部分患者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常发生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自信心,致使其角色得以强化,导致“患者角色”难以解脱的境况。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角色及心理反应,探求适应不良的真正原因,促进患者的角色转化,以利疾病的康复。
2.4 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
环境的优劣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责无旁贷地负担起美化环境的任务,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诊治疗养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3.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护理是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实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当今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患者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3.1 心理护理有利于人们更快地接受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护理工作导致重病轻人,忽视患者的心理诊疗、治疗和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过程的重大因素。因此,心理护理逐渐被人们重视和接受,并付诸于维护心理健康的实践,在搞好躯体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实现对患者的全面整体的护理。
3.2 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心理护理中,首先应向患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因心理疾病发生而加重病情。其次,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心理和医学的干预,调节患者心理。
3.3 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护理中注意“病”与“人”的结合。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认真接受治疗,以最佳的心态去对待疾病,促进早日康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这就要求广大护理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学好心理学,把心理护理正确地运用到护理工作中,使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陆以佳,徐翠霞.现代护理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6.
[2]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J].实用护理杂志,2006,16(10):38-39.
论文作者:杨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角色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士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