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在脾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雷嗣海

湖南永兴县中医医院 湖南永兴 423300

【摘 要】目的 探究中医辩证施治在脾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当中对照组(n=37)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37)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情都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反应率等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脾胃病患者行中医辩证治疗的疗效显著,并且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辩证施治;脾胃病;应用价值

可以说,脾胃病作为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后世许多医家提出脾胃病变,可以诱发各种疾病,特別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提出“脾胃病变,百病由生”,更加证实了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内伤能够引发人体各种疾病,比如临床中常见的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对该类患者进行西医治疗,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病情,但伴随的各种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对于脾胃的损伤也相对较大,整体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1]。近年来中医治疗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临床实践中,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那本文为了证明此疗法的有效性,对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脾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纳入的患者在确诊之后,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当中对照组(n=37),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3.7±5.3)岁,其中十二直肠球部溃疡12例、便秘5例、萎缩性胃炎7例、胆石症5例,、其他8例。观察组(n=37),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4.5±6.1)岁,其中十二直肠球部溃疡11例、便秘6例、萎缩性胃炎5例、胆石症6例,、其他9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程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中医辩证施治,具体如下:①胃阴虚型:陈皮、郁金各10g,北沙参、麦冬、鸡内金、石斛、天花粉、焦三仙各15g,莱菔子20g[2]。如果患者还伴有脏腑燥热的症状,还需要在原本的配方上加入牡丹皮10g和地骨皮12g,进行加水煎服,得药剂300mL,将其分为三剂,每剂各100mL,早中晚各一剂。②脾胃湿热型:黄连5g、黄岑5g、大黄10g,如果患者还伴有胃脘刺痛的症状,还需要在上述药方中添加乌贼骨12g、白芍12g、桂枝9g、延胡索10g,并加水煎服,得药剂300mL,将其分为三剂,每剂各100mL,早中晚各一剂[3]。③肝气犯胃型:陈皮、白芍、香附、焦三仙各10g,柴胡、枳壳各15g,如果患者伴有口苦、发热等症状,可以在上述药方中添加10g黄岑和栀子。如果患者伴有呕吐等症状,可以在药方中添加10g生姜、法半夏和紫苏,若患者伴有便秘等症状,可以在配方中添加10g的槟郎、枳实和大黄,并加水煎服,得药剂300mL,将其分为三剂,每剂各100mL,早中晚各一剂。④脾气亏虚型:陈皮、白术、茯苓、木香法半夏各15g,砂仁、炙甘草 10g、党参30g,如果患者还伴有便溏症状,就要在上述配方中加入山楂和桂枝,两者各10g[4]。如果患者伴有大便干结或脂肪肝等症状,就要在上述配方中添加荷叶10g、草决明15g,并加水煎服,得药剂300mL,将其分为三剂,每剂各100mL,早中晚各一剂。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病灶完全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 检查病灶部分消失,为有效;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病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显效例数和有效例数来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²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脾胃病主要是因为胃肠道消化功能异常,而引发的脾胃方面的疾病,结合脾胃病的临床症状,通常可以将其分为胃肠道症状、纳食和排便失调、消化道以外症状这三大类型[5]。该疾病在中医和西医中的判断标准有很大的差异,相比较而言,西医治疗的病程相对较长,且起效较慢,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中医理论认为脾胃病可以结合致病的原因,比如胃阴虚型、脾胃湿热型、肝气犯胃型和脾气亏虚型这四大类型,进行中医辩证施治,并将其治疗效果和常规西医治疗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6]。

另外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其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大多和脾胃内伤有很大的关系,其是“补土派”的代表医家,还著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当中早就表示了脾胃的重要性。王玮等也得出相同结论,表示中医辩证施治通过对药物的灵活运用,不仅治标,还能治本,且能够有效预防病情的反复发作。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腹泻、皮疹等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表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安全性更高[7]。

综上所述,在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辩证施治中有效显著的疗效,并且还能够有效缩短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这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强德,杨林,杨勇.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131-132.

[2]李书楠,王洋,黄明涵,林平.中医状态与慢性脾胃病的相关性探讨[J].中医药通报,2018,17(02):37-39+43.

[3]常宁甫.中医治疗脾胃病的药物配伍使用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1):102-103.

[4]杨强德,杨林,杨勇.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131-132.

[5]崔斌.对脾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5):144-145.

[6]梁谊深,张丹璇,陈峭.“升阳益胃”中医外治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6):1416-1417.

[7]王玮.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在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353-8354.

论文作者:雷嗣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施治在脾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雷嗣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