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廖元翠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42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7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入院治疗的68名癌症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将本组患者分为规范化护理组与常规对照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相关评分。结果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NRS、SAS、SDS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结束后,规范化护理组在NRS、SAS、SDS评分上,都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肿瘤内科癌痛患者,采用规范化的癌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缓解患者的痛感,提高治疗依从性,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规范化癌痛护理;肿瘤内科;癌痛患者;应用

癌症是由于正常细胞突发性分裂导致,是临床中威胁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癌症早期,患者往往无特异性表现,在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后,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即癌痛。临床报道显示,约有50%左右的癌症患者有癌痛表现,这不仅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着临床疗效与预后[1]。系统规范的癌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规范性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感,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对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入院治疗的68名癌症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均经临床检查确定,有癌痛表现,预计生存期>3个月,男40例、女28例,年龄为19~73岁,平均年龄(53.2±6.7)岁。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史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③需要进行放疗者;④肝癌、胰腺癌患者;⑤不配合研究随访者。在疾病类型上,胃癌26例、肺癌21例、宫颈癌6例、直肠癌10例、乳腺癌5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规范化护理组与常规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癌症类型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措施

对于常规对照组,应用包括入院宣传、饮食指导、疾病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遵医嘱为患者用药。

对于规范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规范化的癌痛护理干预措施:

①疼痛评估

制定癌痛评估小组,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癌症类型、既往病史、既往疼痛史、自觉疼痛程度、疼痛临床表现等,评估标准采用NR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时、护理干预0.5h疼痛评分的变化。

②疼痛护理干预

除了采用WHO规定的五步治疗法之外,为患者应用中医疼痛护理干预法,从中医角度而言,癌痛与淤血阻滞、气机失调、毒火结聚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采用了穴位针灸、穴位贴敷等护理方式缓解疼痛[2]。并引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看书、打太极、与人聊天等方式转移疼痛,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采用催眠、暗示疗法。

③心理护理

为了予以患者系统的心理指导,我们配备了心理疏导员,将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记录在案,由心理辅导员为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各类知识,让患者知晓,有的疼痛反应是由于药物引起,停用之后副作用也会消失,并引导家属一起参与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稳定情绪,让患者能够安心治疗,指导患者控制心理活动,改善自己的心境,学会正确的放松方式。在整个过程中,详细登记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辅导方式[3]。

1.3 观察指标

采用NR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0~10分,分数越高,痛感越严重。并采用SAS与SDS量表评估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分数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NRS、SAS、SDS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结束后,规范化护理组在NRS、SAS、SDS评分上,都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两组NRS、SAS、SDS评分对比示意表

3 讨论

癌痛产生机制复杂,涉及部位包括神经、内脏、皮肤、肌肉等,癌痛患者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下,普遍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心理,影响了治疗效果,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也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与经济负担[4]。本研究提出的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疼痛评估、护理干预、心理护理三个方面,在准确评估患者癌痛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护理与心理干预计划,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提高患者耐受度,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与负面心理[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NRS、SAS、SDS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结束后,规范化护理组在NRS、SAS、SDS评分上,都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肿瘤内科癌痛患者,采用规范化的癌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缓解患者的痛感,提高治疗依从性,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林娟,张庆.癌痛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7,18(09):449-451.

[2]周晓丽.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癌痛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2(17):79-80.

[3]殷瑞娟.对癌症患者进行规范化癌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6(23):501-502.

[4]王静,江键,徐英切,贾钰铭,等.门诊护士对癌痛相关知识认知的调查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86):65-66.

[5]唐小丽,张婷,杨慧,等.四川省55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癌痛规范化护理的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25(04):119-121.

论文作者:廖元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廖元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