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卡马西平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晓菲[1]2001年在《卡马西平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比较研究唾液和血液中得理多和卡马西平片这两种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Z)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讨唾液和血液CBZ浓度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的动态相关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取样方法、昼夜节律、唾液流速、唾液组成以及性别和年龄)进行量化研究,为唾液监测方法在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1.CBZ分析方法学的建立:采用HPLC法建立体液中CBZ的定量分析方法。从柱效测试、分离效果测试两方面进行系统适用性考察,确定线性范围和最低检测浓度,制作标准曲线,并进行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对本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2.得理多和卡马西平片的药动学相关性研究:采用两阶段随机交叉- 第臼军巨大学项士学位论文 自身对照实验设计法,将8名健康志愿者分两组,先后服用卡马西平片和 得理多片(各 200 mg),收集月药后 1.5,3,4.5,6,7.5,9,10.5,12, 24,72,144,216,312 h的混合性全唾液(自然取样法)和血液,测定 样品中CBZ浓度,观察CBZ在体内过程中唾液和血液药物浓度的动态相 关性,分别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不同样品问、制剂间的比较。 3.唾液CBZ浓度影响因素的探讨:①以自然取样法、棉球法和柠檬 酸法顺次收集12例癫痫患者的混合性全唾液,并同时采集血液,研究不同 取样方法对唾液CBZ浓度的影响。②8例患者在24小时内的4个时间点 门:00,11:00,15:00,ZI:00)成对收集唾液(棉球法)和血液,观察昼夜 生物节律对唾液 CBZ浓度的影glb。③收集 12例患者在 0.50和 20柠檬酸 溶液刺激过程中以及刺激后的单一腮腺唾液并同时收集血液,研究唾液流 速对唾液 CBZ浓度的影响。④12例癫痈患者采用两阶段随机交叉设计, 分两组先后收集混合性全唾液(柠檬酸法)和单一腮腺唾液,并同时收集 血液,研究唾液组成对唾液CBZ浓度的影响。⑤70例患者按照3~7岁, 8-28岁,29~63岁年龄段分为叁组,每组内男女比例相等,成对收集唾液 (棉球法)和血液样品,组间比较年龄因素、组内比较性别因素对唾液CBZ 浓度的影响。所有样品均用HPLC法测定CBZ浓度。 结果: 1.在本实验条件下,CBZ理论塔板数为2986石;唾液和血液中CBZ 均达到基线分离且专一性好;唾液浓度在0二28刁.99 pg.mL“‘范困内,血液 浓度在2石8叫.54 pg.mL”’范围内CBZ浓度与峰面积积分值相关性良好;最 低检出浓度为 0.03 pg.二L”’(S仰 3 3人 以 CBZ浓度(C)对峰面积(A) 回归,得唾液回归方程 C=4.812 XIO”‘A.0.02(r=0.9999,n二5),血液回 归方程C=6.826 X m-\.0.m41(r=0.9994,n二5)。唾液和血液高、中、低浓 第 】页 第口旱巨大攀贝士学位论文 度下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5%,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7%。 2.得理多在服药 3~144 h内、卡马西平在服药 3~24 h内的唾液与血液 **Z浓度相关性较高(厂为0.905和0.872):其药-时曲线均可用一室开放 模型拟合,同一制剂用两种样品(唾液和血液)计算出的达峰时间Tmax、 吸收速率常数他、消除相半衰期乃a*e和清除率CL/F无统计学差异;用唾 液和血液均可发现得理多的乃n。。和 Tmax比卡马西平片长而Cmax则比卡 马西平片低:血液计算得理多相对于卡马西平片的生物利用度F为(108.81 土旧.89)%。 3.①以自然取样法收集唾液中的**Z浓度高于棉球法和柠檬酸法: 唾液与血液药物浓度的相关性则是棉球法和柠檬酸法高于自然取样法;自 然取样法收集时间也较后两者长。②700,11:00,15刀0和 ZI:00的唾液 与血液CBZ浓度之比(S/P)存在波动性变化,分别为0.335,0.321,0.309 和 0.358: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93,0.92和 0.98。③0.5O和 2O 柠檬酸溶液刺激过程中以及刺激后腮腺唾液流速分别为0.469士0刀89 mL.min”‘,l刀7士0.251 mL.min“‘,0.161士0刀06 mL.min“’:叁组唾液 CBZ浓 度和S/P比值在刺激后最高,在刺激状态下则无显着性差异。各组唾液与 血液CB

万凤[2]2014年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人唾液中葛根素、栀子苷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建立健康人唾液中葛根素、栀子苷含量测定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对该方法进行适用性考察,为中药及其复方微量或痕量活性成分在人体唾液中药物浓度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2研究不同剂量葛根素、栀子苷在健康志愿者唾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观察服药后不同时间唾液中药物浓度动态变化,为采用唾液进行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临床药物监测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建立健康志愿者唾液中葛根素含量测定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制备标准曲线,并考察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最低检测限、精密度与准确性、相对回收率、稳定性以及葛根素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分别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和HPLC方法对唾液中葛根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相关性。2叁组剂量葛根素在健康志愿者唾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清晨空腹口服葛根胶囊剂量分别为20mg/kg、40mg/kg和60mg/kg体重,各受试者于服药前30min收集空白唾液,服药后于15、30、50、60、70、80、90、100、110、125、140、155、170、240、300、360、420min收集唾液。唾液样品处理后,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唾液样品中葛根素的浓度,以葛根素浓度为横坐标(X轴),在450nm处的吸光度为纵坐标(Y轴),绘制标准曲线,并按标准曲线计算各时间点唾液样品中葛根素浓度,绘制唾液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Kinetica version4.4软件求出药动学参数,以SPSS17.0软件统计参数,数据以_±s表示。3建立健康人唾液中栀子苷含量测定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制备标准曲线,并考察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准确性、相对回收率、稳定性以及栀子苷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4初步探讨分析栀子苷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的相关性:2名女性健康志愿者清晨空腹口服栀子胶囊剂量为12mg/kg体重。以服药开始为起点计时,按设定时间点同时收集唾液与血液样品。2名受试者于服药前30min收集空白唾液与空白血液,服药后于15、30、45、60、120min收集唾液与血液样品。唾液与血液样品经处理后,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唾液样品与血液样品中栀子苷的浓度,以栀子苷浓度为横坐标(X轴),在450nm处的吸光度为纵坐标(Y轴),绘制标准曲线,并按标准曲线计算各时间点唾液与血液样品中栀子苷浓度,绘制唾液与血液平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5两组剂量栀子苷在健康志愿者唾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人,清晨空腹口服栀子胶囊剂量分别为20mg/kg和12mg/kg体重,各受试者于服药前30min收集空白唾液,服药后于5、15、30、40、50、60、70、80、100、125、140、155、170、200、240、300、360、420min收集唾液。唾液样品处理后,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唾液样品中栀子苷的浓度,以栀子苷浓度为横坐标(X轴),在450nm处的吸光度为纵坐标(Y轴),绘制标准曲线,并按标准曲线计算各时间点唾液样品中栀子苷浓度,绘制唾液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Kinetica version4.4软件求出药动学参数,以SPSS17.0软件统计参数,数据以X±s表示。结果:1葛根素在健康人唾液中的线性范围为5ng/ml-1280n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0.178ln(x)+1.4562, R2=0.9939,灵敏度(50%抑制时的浓度)为140ng/mL,最低检测限为2.47ng/ml,日内精密度和日问精密度的RSD值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5%-115%,稳定性RSD值均小于15%,葛根素抗体除与黄芩素有51.8%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余结构类似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唾液中葛根素含量测定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与HPLC方法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16。2叁组剂量葛根素在健康志愿者唾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0mg/kg体重组Cmax=47.04±22.53ng/mL,Tmax=48.89±7.81min,AUC0-t=23844.10±13352.90ng/mL·min,T1/2=280.43±82.44,MRT=378.08±150.68min;40mg/kg体重组Cmax=90.85±66.56ng/ml32018.40±14502.25ng/mL·min,T1/2=191.91±78.70,MRT=333.10±121.11min;60mg/kg体重组:Cmax=152.55±78.45ng/mL, Tmax=49.00±11.01min, AUC0-t=41252.50±25224.71ng/mL·min, T1/2=173.78±75.24, MRT=311.49±95.42min。健康志愿者口服葛根胶囊之后,叁组在0-10min内均可以检测出葛根素,叁剂量组的葛根素唾液浓度-时间曲线均出现双峰现象,并且达峰时间第一次大约均为49min,第二次大约均为110mmin。叁组剂量的唾液葛根素浓度-时间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但每组10名健康志愿者在相同时间点上唾液中葛根素含量都具有较大个体差异性。叁组剂量Cmax与AUC0-t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每组Cmax与AUC0-t随剂量增加而升高。Cmax和AUC。-。与剂量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唾液中葛根素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3栀子苷在健康人唾液中的线性范围为0.78μm/mL-12.50μL,线性回归方程为y=-0.252In(x)+0.9937,R2=0.9972,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值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0%-120%,稳定性RSD值均小于15%,栀子苷抗体与结构类似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4初步探讨分析栀子苷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的相关性:2名女性健康志愿者清晨空腹口服栀子胶囊后,栀子苷唾液与血液平均浓度-时间曲线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并且2名受试者在30min的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均达到峰值。唾液浓度比血液浓度较低,栀子苷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的S/P比值均小于1。对2名受试者的栀子苷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相关性初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R2=0.7953,表明栀子苷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相关性较良好。5两组剂量栀子苷在健康志愿者唾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0mg/kg体重组:Cmax=31.93±8.12μg/mL,Tmax=56.67±12.11min, AUC0-t=21249.08±9332.28μg/mL-min, T1/2=433.66±188.26min, MRT=677.30±249.27min;12mg/kg体重组:Cmax=22.81±20.85μg/mL, Tmax=98.33±27.14min, AUC0-t=4794.65±2885.74μg/mL-min, T1/2=141.52±38.25min, MRT=285.26±47.66min。健康志愿者口服栀子胶囊之后,两组剂量的唾液栀子苷浓度-时间曲线均出现双峰现象,20mg/kg剂量组第一次达峰时间为约50min,第二次达峰时间约为155min;12mg/kg剂量组第一次达峰时间为约70min,第二次达峰时间约为140min。两组剂量的唾液栀子苷浓度-时间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但每组6名健康志愿者在相同时间点上唾液中栀子苷含量都具有较大个体差异性。两组剂量Cmax和AUC0-t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口服胶囊420min后,唾液中栀子苷浓度仍处于缓慢下降趋势,且MRT较长。结论:1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快速、高效、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本实验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葛根素、栀子苷在健康人唾液中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标准曲线线性范围良好,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性、相对回收率均符合人体生物样品的检测范围标准,并且唾液样品在处理、分析过程中具有稳定性,间接竞争ELISA方法真实、可靠,适用于人体唾液样品中葛根素、栀子苷微量成分的含量检测,为中药及其复方中微量或痕量活性成分在人体唾液中药物浓度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2唾液是人体的重要体液之一,使用唾液分析检测药物含量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本试验首次使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葛根素、栀子苷在人体唾液中含量,研究不同剂量葛根素、栀子苷在健康志愿者唾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初步探讨分析栀子苷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栀子苷在人体唾液中的代谢特征与相关文献血液中代谢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采用唾液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某些药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采用唾液进行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临床药物监测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为临床用药确保一个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杨春艳[3]2006年在《卡马西平的血液浓度和唾液浓度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同时监测患者静脉血及唾液样品中卡马西平的浓度,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考查是否可以在临床药物监测中用唾液作为检测样本。 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来测定31例癫痫患者的两个时间点0时和24时血浆和唾液中卡马西平浓度。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唾液与血浆浓度的相关性。 结果:0时和24时唾液卡马西平浓度分别为1.01±0.79μg·ml~(-1)和0.83±0.79μg·ml~(-1),两组浓度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0时和24时血浆卡马西平浓度分别为2.39±1.37μg·ml~(-1)和2.16±1.25μg·ml~(-1),两组浓度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卡马西平的唾液/血浆浓度比值(S/P)平均为(0.335±0.061);卡马西平唾液和血浆浓度的相关系数(r)平均为0.659,经统计学分析,均呈显着性相关(P<0.01)。 结论:卡马西平的唾液和血浆浓度有相有较高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存在动态的平行关系,所以唾液替代血浆进行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是可行的。

宋亚娟[4]2009年在《苯妥英钠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DPH-Na)又名大仑丁,系二苯乙内酰脲类钠盐。自1938年起应用于临床至今,一直是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DPH-Na有效血药浓度仅在10~20μg·mL~(-1)范围内,且具非线性药动学特性,血药浓度在常用剂量下个体差异较大,极易发生中毒。DPH-Na中毒后常致小脑损害,产生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DPH-Na中毒可因给药途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长短的不同表现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由于其有效安全血药浓度范围较窄,临床上急慢性中毒的病例报道多见。多年来国内外对在有效剂量范围内DPH-Na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DPH-Na中毒后在生物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变化规律及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尚无相关报道。本文在建立生物样品中DPH-Na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静脉注射中毒剂量的DPH-Na在动物(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与已经报道的有效剂量范围内DPH-N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比较,进一步的探讨了中毒后DPH-Na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变化规律,通过二者的比较和相互补充为全面了解DPH-Na的动力学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临床上进一步合理应用DPH-Na并及时诊断和治疗DPH-Na中毒提供了科学参考。本研究还通过对该实验条件下唾液与血液、组织间DPH-Na浓度的相关性研究,对利用唾液对DPH-Na中毒病人的体内DPH-Na浓度测定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为临床上及时诊断救助DPH-Na中毒病人并采用无痛的采样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参考已报道血浆中DPH-Na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用于血液样品中DPH-Na的定量分析,同时创立了组织和唾液中DPH-Na浓度的定量检测方法。本检测方法血液及组织中DPH-Na在0.5~200μg·mL~(-1)范围内,唾液在0.2~40μg·mL~(-1)范围内定量准确,操作方便,精密度高,可以满足DPH-Na毒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为该药物的生物体内浓度测定开辟了新的途径。大鼠静脉注射中毒剂量(60 mg·kg~(-1))DPH-Na后,血浆中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二室模型过程,最高血药浓度可达61.31±7.09μg·mL~(-1)。本实验结果与已经报道的大鼠药动学相比,当C_(max)增至3倍时,AUC增至2.5倍,t_(1/2)延长至2倍,CL降至1/2,说明DPH-Na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与药物动力学规律具有一定差异,特别是CL的降低,提示DPH-Na中毒后在大鼠体内可能大量蓄积,排除减慢。大鼠静注中毒剂量DPH-Na 150 min后采集各组织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脑中DPH-Na浓度与血浆中浓度比较接近,而肝、肾、肺中DPH-Na浓度均大于血浆,即DPH-Na中毒后,在组织中也会有较大程度的分布和蓄积。对大鼠唾液中DPH-Na浓度的分析及血浆、组织中的相关性探讨的结果显示,DPH-Na在大鼠唾液中亦有一定的分布,唾液与血浆及脑中DPH-Na浓度具有直接相关性,即随着唾液中DPH-Na浓度的增加,血浆及脑中DPH-Na浓度也按一定相关关系增高。此外,本研究中唾液与其它组织中DPH-Na浓度虽未见直接相关关系,但与S/T比值存在良好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测定唾液DPH-Na浓度,可以了解到DPH-Na中毒后在血液及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推断DPH-Na在各组织的分布状况和对其的损害程度。这不仅为临床上对DPH-Na中毒的及时诊断提供了方便而快捷的随时分析血中浓度变化的方法,而且还能与DPH-Na中毒的临床诊断及其它检测方法相互补充和印证,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把握体内DPH-Na分布的准确度和适用性。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探讨了中毒剂量静脉注射DPH-Na的毒代动力学特征,在组织中的基本分布情况,以及在唾液中排泄的规律,并首次考察了在此条件下DPH-Na在唾液—血液浓度、唾液—组织浓度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与已经报道的DPH-Na的药代动力学做了比较,对全面了解DPH-Na中毒后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积累了客观依据,为DPH-Na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为调整中毒的治疗方案和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张珅, 王丽, 刘颖[5]2006年在《癫痫儿童拉莫叁嗪唾液与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癫痫儿童拉莫叁嗪(LTG)唾液与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在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我院诊断为原发性或无需特殊病因治疗的症状性癫痫患儿,达稳态血药浓度后采集肘静脉血1 ml,并同时收集自然分泌状态下的唾液0.5 ml。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血清及唾液浓度进行测定,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5。结果:以LTG浓度(C)、LTG与内标的峰面积比(Y)作线性回归,分别得到血清浓度与唾液浓度的回归方程:Y=0.1824C-0.0080,r=0.9998;Y=0.1816C-0.0119,r=0.9997。共收集39例癫痫患儿的53个血清及唾液浓度样本,其中男27人,女12人,平均年龄7.86岁(1~15岁)。LTG血清浓度(x)和唾液浓度(y)之间的相关性如下:y=0.5607x-0.6074(n=53,r=0.9510,P<0.001)。LTG唾液与血清浓度的比值为0.42±0.11。结论:LTG血清和唾液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可以用唾液替代血液对LTG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由于唾液的采集简便无创,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

李鹏旺[6]2007年在《家兔唾液和尿液中氯胺酮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急性中毒家兔唾液中氯胺酮及其代谢产物去甲氯胺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灌胃组和静脉注射组家兔唾液和尿液中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浓度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唾液样品分析方法:急性中毒家兔分为毛果芸香碱刺激组和非刺激组,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无菌唾液收集管收集唾液,t检验比较研究两组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检出量有无显着性差异。唾液样品中加入内标物SKF_(525A)后碱化,乙酸乙酯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全扫描定性,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相关性研究:家兔以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灌服和静脉注射氯胺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唾液及尿液标本(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浆;无菌唾液收集管收集唾液;导尿管收集尿液),GC法测定各时间点药物浓度,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唾液和血液、血液和尿液间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浓度的相关性。结果1.建立了唾液中氯胺酮及其代谢产物去甲氯胺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唾液中检测线性范围为0.01~101μg·mL~(-1),最低检出限均为0.005μg·mL~(-1),方法回收率为95.03%~105.35%,RSD均小于10%。对于同一时间点毛果芸香碱刺激组和非刺激组之间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在唾液中的检出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2.灌胃组给药后各时间点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唾液和血液中的浓度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达到高度相关水平,分别在0.88~0.95,0.86~0.96之间,平均为0.912和0.914,30~60min相关度最好;静脉注射组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唾液和血液中的浓度也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在0.8~0.96,0.86~0.95之间,平均为0.899和0.912。两实验组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浓度也存在相关性,灌胃组于给药后240min内达到中度相关水平,平均为0.596和0.606,给药240min后r值低于0.5;静脉注射组180min内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在血液和尿液的相关系数r均达到中度相关水平,平均为0.615和0.620,给药180min后r值低于0.5。结论1.建立的急性中毒家兔唾液收集和唾液中氯胺酮及去甲氯胺酮的分析方法简便、灵敏、快捷,适用于氯胺酮中毒与滥用案例唾液的快速检验鉴定。用毛果芸香碱刺激唾液的分泌,不会影响唾液中药物的浓度,可用于唾液的分析研究。2.灌胃组和静脉注射组唾液和血液之间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血液和尿液分别在240min和180min内存在中度相关性,之后随时间变化r值小于0.5。因此唾液可作为氯胺酮滥用案件的生物检材,可根据唾液药物浓度推断血药浓度,并用于法医学案件的鉴定分析和临床药物监测。与唾液和血液相比,氯胺酮在家兔尿液和血液中的相关度较差,尿液中药物浓度并不能直接反映血药浓度,因此用尿液药物浓度推断血药浓度时应谨慎考虑。

武斌[7]2013年在《家兔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浓度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动物模型,建立生物样品中哌替啶的提取分析方法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分析家兔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对应时间点的哌替啶浓度,探讨血液和唾液、血液和尿液、唾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浓度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哌替啶滥用时检材的合理选取、检测结果的分析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体液中哌替啶提取方法的建立:分别在pH值为9和12的条件下,选用不同萃取试剂萃取体液中的哌替啶,比较萃取效果,选择最佳萃取条件。2.哌替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分别加入内标物利多卡因(Internal Standard, IS)后碱化,调节样品pH值为12,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全扫描定性,气相色谱(GC/NPD)内标法定量分析体液中哌替啶。3.体液中哌替啶含量相关性研究:实验组家兔以20mg·Kg-1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哌替啶,对照组家兔注射相应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min后首次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刺激家兔唾液分泌,分别于给药后15,30,45,60,120,180,240,360,480,600min共10个时间点收集血液、唾液及尿液(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浆;无菌唾液收集管收集唾液;导尿管收集尿液),GC/NPD法测定所取样品各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唾液和血液、血液和尿液、唾液和尿液间哌替啶浓度的相关性。结果1.萃取体液中哌替啶,调节体液pH值为12,在此条件下用二氯甲烷萃取效果最佳。2.血液中哌替啶在2.0~10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30;尿液中哌替啶在2.0~20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8。血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最低检出限均为2.0μg·mL-1(S/N≥3),方法回收率为98.80%-114.72%,RSD均小于2.0%。3.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60min内,其唾液和血液中哌替啶含量比值(Saliva/Plasma, S/P值)在0.9844-1.3372之间;而在120min-600min时间段内,S/P值则介于1.8596-2.8310之间。血液与尿液中哌替啶含量比值(Plasma/Urine,P/U值)、唾液与尿液中哌替啶含量比值(Saliva/Urine,S/U值)在60min内波动较大;而在120min-600min时间段内,P/U值在0.0192-0.1482之间,S/U值在0.0396-0.2308之间。4.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后,其血液与唾液中哌替啶含量呈线性相关且总体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71(P<0.01);血液与尿液中哌替啶含量总体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00(P<0.01);唾液与尿液中哌替啶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1(P<0.05)。结论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后,血液与唾液中哌替啶含量呈线性相关且总体相关性良好,可考虑将唾液作为血液的替代检材,进行血液中哌替啶浓度的推断,在实际工作中可考虑用唾液代替血液进行哌替啶滥用的现场检测和法医学鉴定。而尿液与血液、尿液与唾液中哌替啶含量虽存在负相关,但线性较差,同时也存在变异,用该法测得尿液中哌替啶含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其血液和唾液中哌替啶含量,因此用尿液中哌替啶含量推断其血液和唾液中相应含量时应慎重考虑。

金瑞峰, 李兴霞, 王纪文[8]2006年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在唾液中的稳定性和唾液监测的可行性》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抗癫癎药物(AED)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血清中浓度与唾液中浓度的相关性及其CBZ、VPA在唾液中的稳定性,明确唾液监测AED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对服用CBZ和VPA的癫疒间患儿取静脉血和收集唾液后,立即检测其浓度,然后再将每个患儿剩余的唾液分为2份,一份置于室温(20℃~25℃),一份置于4℃冰箱中,于第7天再分别检测唾液中的CBZ、VPA浓度。结果血中CBZ的浓度与唾液中的浓度呈高度直线相关(r=0.95,P<0.001)。且即刻唾液中的CBZ浓度与存放7天的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仍与血清中的浓度高度相关。血中VPA的浓度与唾液中的浓度相关性很差(r=0.39,P>0.05),且即刻唾液中的VPA浓度与存放7天的唾液中浓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中CBZ的浓度与唾液中的浓度呈高度相关,且稳定性好,可以用唾液代替血液监测CBZ浓度来指导用药;血VPA的浓度与唾液中的浓度相关性差,且在唾液中不稳定,不能用唾液代替血液监测VPA浓度来指导用药。

陈磊[9]2011年在《仙茅在血浆、唾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了认识仙茅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同时观察服药后不同时段唾液和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求出唾液和血液药代动力学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便通过无创性的唾液药物的浓度来检测药物的利用度,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用药或体育运动实践。方法将仙茅药材拣净杂质,称量1250g,加入10.75L水浸泡2h,煤气灶加热,待水沸腾后,调至文火继续煎煮0.5h,依次采用4、6、8层纱布过滤,再向药渣中加入5L水,水沸后,文火档再煎煮0.5h,过滤,合并滤液,即得,采用干燥法将水提液浓缩到0.42g/ml生药;受试者试验前进食清淡晚餐后禁食12 h过夜,于次日晨空腹口服仙茅水提物溶液。受试者于服药后0.5、1.0、1.5、2.0、2.5、3.0、4.0、6.0、8.0、10.0h由前臂静脉取血2 ml的同时收集唾液2ml。血液肝素钠抗凝,离心分离血浆;唾液收集前彻底漱口,离心取上清液,于-84℃冷冻保存。测定时将血浆和唾液室温放置待融化后,经去蛋白处理后进液相色谱仪,用外标法求出其分别含苔黑酚葡萄糖苷浓度,并用DAS2.0软件求出每个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求出含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性别的受试者在服用仙茅水提取液后,其入血成分苔黑酚葡萄糖苷在唾液和血液中的浓度比值(S/P)范围在0.257~0.443之间,平均为0.350±0.038;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男女间无显着性差异;唾液药代动力学参数男女之间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2.服药后0.5~10h之内,各个时间点唾液、血浆中含苔黑酚葡萄糖苷浓度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723、0.676、0.613、0.930、0.746、0.624、0.660、0.798、0.921、0.776(P<0.05),平均为0.747。3.苔黑酚葡萄糖苷在唾液中达峰时间与血浆具有高度的同步性,通过唾液和血浆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t1/2、Ke、Ka、T1/2Ka无明显差异(P>0.05)。4.仙茅入血成分苔黑酚葡萄糖苷在人体内的t1/2为2-3h,介于1~4h,为快速处置类药物。结论1.受试者在服用仙茅水提液后,性别、年龄对仙茅有效入血成分苔黑酚葡萄糖苷在唾液和血浆中的浓度比值(S/P)无影响;性别分别对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唾液药代动力学参数亦无影响。2.苔黑酚葡萄糖苷在唾液中的浓度与在血浆中的浓度存在动态平行的高度相关性,可以用唾液代替血浆作为检测样品测定人在服用仙茅水提液后其苔黑酚葡萄糖苷浓度,并可用经DAS2.0软件测定的唾液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替代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来指导临床用药或运动员用药,故可推广唾液法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从而推广无创伤性测定在运动过程中仙茅的生物利用度。

张珅, 王丽[10]2006年在《唾液药物质量浓度在抗癫癎药物监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通过测定体液(主要指血液)中药物浓度,运用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理学原理,借助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拟合各种数学模型并求算出药代学参数;根据患

参考文献:

[1]. 卡马西平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晓菲. 第四军医大学. 2001

[2].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人唾液中葛根素、栀子苷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D]. 万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 卡马西平的血液浓度和唾液浓度相关性研究[D]. 杨春艳. 青岛大学. 2006

[4]. 苯妥英钠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D]. 宋亚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

[5]. 癫痫儿童拉莫叁嗪唾液与血清浓度的相关性[J]. 张珅, 王丽, 刘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6]. 家兔唾液和尿液中氯胺酮浓度与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D]. 李鹏旺. 山西医科大学. 2007

[7]. 家兔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浓度相关性研究[D]. 武斌. 山西医科大学. 2013

[8].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在唾液中的稳定性和唾液监测的可行性[J]. 金瑞峰, 李兴霞, 王纪文. 临床儿科杂志. 2006

[9]. 仙茅在血浆、唾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关性研究[D]. 陈磊.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10]. 唾液药物质量浓度在抗癫癎药物监测中的应用[J]. 张珅, 王丽.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标签:;  ;  ;  ;  ;  

卡马西平唾液浓度与血液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