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论文_周微

探析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论文_周微

广东奎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15100

摘要:城市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心,在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城市发展的质量在很大程度就代表着国家发展的实力。而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的园林绿化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城市是否能够又好又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就是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发展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并重点论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尤其在进入21世纪之后,城市面貌明显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不断改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但是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还存在园林设计良莠不齐,管理粗放;管理难度大,绿化维护成本高;园林绿化建设城乡脱节;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最终将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及作用

城市绿化是以生态效益为主,并且拥有美化的功能。和城市园林相比,其形式简单,功能单一,美学价值一般,管理不严密。城市园林绿化是园林和绿化的统一。城市园林绿化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它通过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轻人对自然的破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精华,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景观的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主要作用有:①保护环境资源。城市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②提高生物多样性。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③综合功能。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如火灾)和提供避灾场(如地震)产生的城市安全效,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④促进城市文明。城市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

2.1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绿化管理

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作用。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同时发展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种类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以种植常绿高大乔木为主,减少硬质铺装和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2.2提高城市形象,美化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的出发点以及核心都是以人为本。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其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高楼大厦众多,生活节奏十分快速,缺乏自然美,久而久之会使人产生很多的疲劳感,因此大部分居民都期待能够回归到自然生活的状态,这也已经成为了众多城市居民的重要追求之一。在城市中植人大量具有纯粹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再采取园林手法对其进行组合栽植,便能够在城市中创造一种美好舒适的自然景色,使得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大的美化。我国城市园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虽然来源于自然,但经过人工创造之后,其形式、功能更加高于自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其遵循的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不仅要满足居民对自然的观赏需求,同时还要适应居民的生理需要,确保居民的身心能够在自然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健康舒适的发展。而且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下,市容风貌更加美好,有利于为城市吸收更多的资金与人才,推动了城市文化、经济、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2.3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城市中包括用大量物质材料资源,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应该想办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富有特色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或缺的。

2.4城市园林绿化维护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城市园林绿化的维护保养工作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途径运行。一是基础资料信息化,如维护工作的图像资料、数量位置、区划分布、质量要求、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都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二是维护管理信息化,如人员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安排、材料消耗、机具使用、成本费用等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三是技术资料信息化,如作业规程、状况诊断、参考资料、技术要求、指标数据等都通过信息化渠道获取、交流、发布。

2.5转变观念,变被动消极应付为主动积极参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已有了质的嬗变,不仅仅是城市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应再象过去那样,被动的“见缝插绿”补窟窿和为应付规划用地指标将完全不能绿化的“废地”充实到绿地队伍中,而应主动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外围,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要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逐步实施,稳步推进;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以突出特色为风格,努力扩大绿地面积;同时,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园林绿化品位和内涵。

结论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突破传统意义的植树造林、建园增绿,应赋予它以人为本,美化人居环境和市容;建设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园林绿化内涵,与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发展城郊园林,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安排,园林绿地与防灾避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紧密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等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温化,卓丽环.基于层次模糊分析模型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及应用[J].森林工程,2010,03:14-17.

[2]刘双欠,于伸.纸浆模塑板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与开发研究[J].森林工程,2012,01:39-43.

论文作者:周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探析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论文_周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