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黄金水道再现繁华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孙蕙
《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年)》明确将乌江高等级航道规划提升为三级,由现在的500吨级提升到1000吨级通航能力,以有效解决乌江通航能力不足的问题。
具体施工过程中,采用爬升式千斤顶,逐步提升施工模板和施工工作平台,完成对高度混凝土浇筑基础上,使工作平台缓慢向上滑动。这种施工方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机械强度高、施工快、底面积小等多项优点,这也是其它施工技术不具备的[3]。但是,该施工方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各个施工人员必须都接受过专业操作,此外,采用该技术建造的桥梁墩台,外观相对较差。
“下石阡,过湄潭,经思南,标水德而入武彭,会岷江而趋赭龛;走三省以绵亘,纳众谷而流谦。”200多年前,清代举人李凤珺写下名篇《乌江赋》,文字气势雄浑,声色俱美,对乌江沿岸的风光、物产作了全面的描绘。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和“北入长江”的水运主通道,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曾是陆路不畅的贵州最便捷、最经济的交通方式。
很多年以后,他像当日杀鼠一样,被判五刑加腰斩——劓刖、割舌、剁肢、笞杀同时执行之际便腰斩,最后慢慢碎尸。一家老小、三族亲戚、宾客门生……不分男女,一律斩首。七八个刽子手斧起刀落,也是一直忙到傍晚,这是一个雨夜。雨整整下了一个月。
实践创新能力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确保为学生提供安全、正规的实践教学机构。并通过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相关单位评价等,整体设计创新且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条江记录一段航运史
如瓮安沿江依水而建江界河工业园区、磷化工等企业专用码头;沿河自治县建设乌江航运码头,着力布局大能源、大健康、大旅游、大物流四大产业;乌江千里画廊、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石阡泉都等形成的精品旅游线路,旅游效应凸显……
“乌江曾是重要的航道,川盐、布匹等沿乌江入黔,桐油、生漆、茶油等山货又顺江而下进入中原。”已跑船34年的思南县洪达船队队长王守刚说。这个年近半百的土家汉子是个“老船家”,13岁开始跑船,祖祖辈辈生活在乌江上,断航10余年的乌江得以复航,让王守刚又找回了记忆中那条热闹的乌江。
一条江就是一条经济带,也是一条产业带、致富带。乌江航道上连接贵阳、遵义等中心城市,下连接长江直达重庆、武汉、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水运具有运量大、运价低和节能环保等独特优势,在给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乌江航道复航至今,每年有很多企业跟我们对接租借货船,运量都是几十万吨的大宗货物。”崔永刚说。
沙坨水电站。(贵州省乌江航道管理局供图)
然而,随着乌江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等梯级水电站开发,自本世纪初开始,受闸坝碍航和通航设施未同步建设影响,航道被电站闸坝截断,导致乌江黄金水道断航,加之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乌江水运日渐没落,乌江航道的货运船舶也日渐减少。以思南为例,全县客运船只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数百艘锐减到2015年的38艘,货运船仅12艘。
连日来,贵州华联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田书华忙于跟沿河乌江轮船公司对接,希望能增加货运船只。“今年有30多万吨的水泥运输需求,我们公司的运力不够。”田书华说,贵州没有专门的货运铁路,汽车运输成本高,水运对公司来说价格特别合适、货运量特别大。“沿河是乌江流经贵州的最后一个县,从重庆的彭水县到沿河,走水路每吨的价格在20至30元之间,而公路运输则要90多元。”田书华跟记者算了一笔运输账。
直至2010年,乌江被列入国家“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成为长江黄金水道的一部分。贵州从2014年初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运建设三年大会战。2016年,随着乌江500吨级标船“空载入渝、荷载返黔”实船试航成功,断航13年的乌江贵州段实现复航目标。
一条江就是一条经济带
在现代社会的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森林保护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心,努力做好森林保护工作,让森林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并且我们还要随时关注森林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还要注意让森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真正的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出相应的贡献。
沿河乌江轮船公司副总经理崔永刚说,乌江复航前,公司走访了沿线的开阳磷矿、瓮福磷矿、遵义铝业等多家大型企业,了解到每年需要通过乌江进入长江中下游的货运量达到600万吨左右。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早在先秦时期,勤劳智慧的贵州人民就开始利用水道,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大力发展水运,用舟楫之利,创山区奇迹,促内外交流,谱写了贵州厚重的航运史、发展史。
乌江流经毕节、贵阳、遵义、黔南、铜仁5个市州30余个县,在重庆市酉阳县龚滩镇与贵州分界管理,至涪陵汇入长江。沿线的思南、德江、沿河等县曾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甚是繁华。在陆路交通欠发达的漫长历史中,以乌江航道为主的内河航运作为贵州早期对外开放的通道,为贵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乌江梯级电站建设虽然使乌江断航10余年,但梯级电站建成后,乌江航线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延伸,载航能力大大提升,给乌江航运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贵州把“突破闸坝碍航,全面打通乌江”作为“水运三年会战”的重要项目,列为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来抓。按照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标准建设乌江渡—龚滩航运建设工程,建设开阳港、乌江渡、江界河等8个重点码头共15个500吨级泊位,配套建设航运安全支持保障系统设施,思林、沙沱水电站升船机相继建成,乌江通航建设被明确为“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写进贵州省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和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尽管人们对于精品的评价尺度不尽相同,但是精品酒店还是能够成为某一群宾客心目中的精品,关键在于,精品酒店能够满足某一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精品酒店总能在细微之处打动人心,以其特有的“管家式服务”为宾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专署的服务让宾客留恋忘返。
“以前年轻力壮的思南人大多都在码头上装卸货物、拉纤等谋生计,那时的卢家码头一天往来的货船有几十甚至上百艘,热闹得很。”王守刚回忆道。
叶芝写于19世纪末的诗歌在主题上似乎缺乏连贯性,这些诗歌似乎从一个主题“流浪”到另一个主题,但是这些看似散落的“珍珠”被隐喻串接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事实上,在他的早期诗歌里已经种下了他后期诗歌的语言、思想和技巧的种子。换而言之,叶芝的后期诗歌里都有他早期诗歌的影子。叶芝希望从混乱的世界中找寻美好的、令人愉悦的事物,从中展现爱尔兰和爱尔兰人的美好性格。
“笛——”,8月6日上午8点,在乌江中下游的思南县卢家码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载满货物的船缓缓从思林电站升船机驶出。
千里乌江重现舟楫往来如鲫之景,黄金水道再现繁华。
一条江构建一条生态新走廊
构皮滩水电站翻坝运输系统工程自2015年投入使用以后,其三级升船机也正加紧建设,目前,正在加紧开展设备安装和调试。
乌江航道管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王启乔介绍,复航后的乌江航道等级为四级,仍不能满足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年)》,明确将乌江高等级航道规划提升为三级,通航能力由现在的500吨级提升到1000吨级,建设构皮滩、思林、沙沱二线1000吨级过船设施,以有效解决乌江通航能力不足的问题。
“乌江航道升级工程完工后,重庆的大宗货物可通过乌江直达黔中经济区,而贵阳的货物走水路运输出口,每吨运输成本将比目前的铁路运输方式节省近30元。通过‘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等方式,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王启乔说。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于地处长江上游的贵州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乌江是贵州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有效载体,随着乌江复航,贵州抢抓融入长江经济带契机,借力打造生态新走廊。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贵州主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战略对接和规划衔接,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贵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优先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环保项目,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并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
“下一步贵州将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借势发展、借力突围。到2020年,全省通航里程达4100公里,水运能力达500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突破4000万吨,初步形成贵州通江达海的水路运输体系,水运交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水运发展实现投资总量、通道建设、融资方式、水路运输、创新发展‘五个突破’。”王启乔说。
(责任编辑 / 付松)
标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