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初步体会论文_马青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初步体会。方法:90例BPH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非那雄胺胶囊+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干预,两组均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残余尿量(RU)、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LS)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RU和IPSS评分明显下降,QLS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BPH能减少残余尿量,降低IPSS评分,缓解排尿不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22-0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表现为进行性排尿不畅,严重时引起慢性尿潴留或尿毒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需积极干预[1]。传统西医护理模式模式治疗BPH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根据中医证型进行辩证施治,难以达到最优效果[2,3]。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治疗BPH,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BPH患者90例。纳入标准:均行超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肛检等确诊。排除标准:尿路感染、尿道狭窄、急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癌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年龄57~80岁,平均(64.1±5.7)岁;病程3~12年;平均(7.1±1.7)岁。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等均衡可比。

1.2 方法

两组予非那雄胺胶囊+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护理模式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和饮食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干预,内容包括:(1)情志调护:采用暗示诱导、清净养性、移情易性、情志相胜等中医情志调护方法调整其情志,指导患者心态平和、心情舒畅、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进疾病早愈;(2)中医养生:根据体质和疾病证型予起居养生调护,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相宜和起居有常。(3)饮食调护:顺应节气变化进行针对性饮食调护,改善患者阴阳俱损、肾气亏虚偏颇体质。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RU和IPSS评分评估 RU采用泌尿系超声检查测定;IPSS评分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调查问卷表,总分35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重;(2)QLS评分测定 采用郭燕芳等[4]修订BPH QLS量表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治疗前RU、IPSS评分和QL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干预6个月后,两组RU和IPSS评分明显下降,QLS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RU、IPSS评分和QLS评分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3.讨论

BPH是中老年男性较常见的排尿障碍性疾病之一,常常伴有不同程度尿频、排尿不畅等排尿障碍症状,对其日常生活、社交生活及睡眠质量影响较明显,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身心健康[5,6]。临床治疗BPH常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α1-受体阻滞剂治疗,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不能根据中医证型进行辩证施治,效果仍欠理想,停药后病情易复发[7]。

BPH属中医“癃闭”的范畴,其发病基础是年老体衰、肾气亏虚,需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中医辨证施治[8-10]。因此 我们将情志调护、食疗膳食和中医养生等中医手段融入到护理中去,在西医护理基础上巧妙发挥中医特色,将西医护理模式与传统的中医理念相互融合建立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以提高治疗效果[11-13]。本研究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RU和IPSS评分下降幅度及QLS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提示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BPH能减少残余尿量,降低IPSS评分,缓解排尿不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勇强,梁蔚波,林启瑞,等.广州高校社区退休男教工前列腺增生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40-1541.

[2] Parsons JK, Kashefi C. Physical activity,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J]. Eur Urol,2008,53(6):1228-1235.

[3] Stroup SP, Palazzi-Churas K,Kopp RP,et al. Trends in adverse event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 in the USA,1998 to 2008[J]. Bju Int,2012,109(1):84-87.

[4]郭燕芳,史静琤,胡明,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修订与考评[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3):260-263.

[5] Safarinejad MR. Prevalence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Iranian men 40 years old or older[J]. Int Urol Nephrol,2008,40(4):921-931.

[6] Roehrborn CG, Siami P, Barkin J, et al. The influence of baseline parameters on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with dutasteride, tamsulosin,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among men with symptomatic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an enlarged prostate: 2-year data from the CombAT study[J]. Eur Urol,2009,55(2):461-471.

[7] Sarma AV, Wei JT. Clinical practice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J]. N Engl J Med,2012,367(3):248-257.

[8]骆继军.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治疗思路[J].实用中医学杂志,2008,24(8):539.

[9]蒋泉,李义学.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3(19):350-351.

[10]黄勇强,王艳芳,梁蔚波,等.中西医互补慢病管理模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影响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5, 31(11):1861-1863.

[11]黎松湘.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26):46-48.

[12]乐立虎,孔祥一.近十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20):20-21.

[13]傅琴云,楼刚.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6,48(12):184-185.

作者介绍:马青萍,女,主管护师,邮箱:379280658@qq.com.

论文作者:马青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初步体会论文_马青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