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已经开始了对超高层建筑的大范围使用。超高层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居民的住房问题,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工作需要。建筑物深基坑的施工,将直接决定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安全。在建筑物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运用后拆支撑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深基坑的施工完成质量,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本文将针对后拆支撑法的使用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超高层建筑;后拆支撑法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超高层建筑被广泛的引入到了城市化的进程中。但是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其具体施工要求会明显高于普通建筑物。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在超高层建筑物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地下结构的完成质量。普通的施工工艺想要做到这点比较困难,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我们选取了后拆支撑法,来完成地下结构的施工。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后拆支撑法的应用进行说明。
1实际施工案例
为了更好的对后拆支撑法在超高建筑中的应用进行论述,本文选择了对某地的真实施工案例进行说明。案例中的超高层建筑位于膜一线城市的市中心繁华地带,周围交通发达,居住人口较多,流动人口密度也很大。该超高层建筑总楼层数为45层,其中地下结构为3层。该建筑主要为各种企业和单位的办公楼。大屋面高度为180米,总建筑面积为90818平方米。建筑的主楼主要应用的是刚性混凝土框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该建筑的基坑为呈发散状的矩形结构。总面积约为5540平方呢。裙带楼区基坑的开挖深度为18.25米,主楼区基坑的开挖深度为19.85米,建筑电梯井落区的深度为25.60米。建筑施工中,主要选用了两墙合一的结构完成了对基坑的围护工作。在围护支撑工作中,主要选用了钢筋混凝土的支撑方式。支撑平面整体为圆形,最大支撑截面的面积为2.42平方米。
2实际施工情况
由于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工程的自身特点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1工期问题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从建筑结构的钢筋和砼结构的施工开始,到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几化工期为78天。但是由于该工程的3层地下结构施工量过大,如果沿用传统的砼支撑爆破和清渣的施工手段,保守估计完工需要101天。这严重超出了开发商规定的施工期限。但是,如果不拆除建筑基坑原有的工程结构,直接进行地下结构的减少,保守估计60天即可完成施工。
2.2建筑的地理位置问题
如前文所述,该建筑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施工环境相对复杂。为保证建筑的完成质量,也为进了能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控制的工作必须高职量完成,才能避免对周围建筑造成危害,也能减少对市中心空气环境的污染。
3选定施工方案
对于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需要经过的具体施工环境的仔细考察。在此工程的施工之前,施工团队仔细考察了工程的各方面因素,最终选择了在基坑的围护工程中,采取后拆支撑法,对基坑原有的水平支撑进行拆除。这样能够尽可能的加快工程的完成速度,进而避免对工期的拖延现象的发生。另外,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减少由于支撑拆除而造成的对挡土结构的破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延时爆破的手段,通过对时间的设定,使主体结构完成到第9层的时候,通过爆破手段,完成对钢筋砼结构支撑的拆除工作。
4后拆支撑法施工方案
4.1对设计方案的优化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根据施工地的具体特点,对设计的主体结构进行了细微的调整。将平面和高程的具体后拆支撑方案都进行了优化。这样将能够有效的解决由于施工过程中构件的受力问题。这也为工程的顺利运行打下了基础。
基坑围护初步设计方案为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结合4道中部十字对撑、四周边桁架的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施工单位在综合考虑了业主进度要求、施工场地等方面因素后,对基坑围护初步设计方案中支撑体系的布置提出建议,即将十字对撑桁架布置形式改为圆环撑布置形式,中间设置直径为60m的圆形环梁、基坑四周设置边桁架,利用圆形支撑的受压特点,形成完整的支撑受力体系。
在后拆支撑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竖向结构的位置问题,使其与支撑平面的相对位置达到工程规定的标准要求。其次,还要减少格构柱结构的产生,以避免给施工团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好要注意为爆破工程的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把握好支撑结构与地表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后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施工缝的设计,这样才能为工程的完成做出环境方面的保障。
4.2地下结构施工
4.2.1局部先拆支撑区域确定以及拆除方法
将影响竖向结构施工的最小部分水平支撑先行拆除,该部分支撑采取人工用风镐拆除的方式。此外,栈桥由于距离地下1层顶板较近,采用室内封闭爆破较难实施,在地下1层顶板浇筑前,予以先行拆除。
4.2.2地下室四周竖向结构施工方式
本工程地下室四周沿地下连续墙边设置截面尺寸400mm×1000mm、400mm×1200mm、400mm×1800mm的结构壁柱,壁柱正好被每道支撑围檩上下分隔开,因此一部分壁柱必须待支撑围檩爆破清渣完成后再进行补全施工。
4.2.3局部竖向结构后做施工
部分位于支撑下面的竖向结构考虑在支撑室内爆破、清渣完成之后再补做,但须在前期施工楼板的相应位置上预留好混凝土浇捣孔,如图1所示,以便在前期施工好的楼板下进行竖向结构的后做施工。
图1 预留浇捣孔
4.3室内爆破及主体结构保护措施
4.3.1爆破拆除方案
针对地下室的顶板和底板、梁、柱都已经浇筑完成,上部结构仍在施工,待拆支撑梁处在地下1层~地下3层,夹在上下楼板之间,支撑梁距离楼板最近处约为35cm,部分立柱与支撑梁连接在一起,爆破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小药量、微差延时起爆,着重注意孔距、排距的调整,确定合理的药量,严格控制单孔药量和单段起爆药量,采用粉碎性破碎与松动破碎相结合的爆破方案。
4.3.2爆破拆除顺序
支撑采用爆破的方法从下至上逐道拆除,即先进行第4道支撑的爆破作业,然后依次进行第3,2,1道支撑的爆破。每道支撑爆破拆除时间间隔在2周左右。单次起爆量近百段,任一局部按切割孔→连系梁→支撑→围檩顺序逐段安全解体。
4.3.3渣土清运施工
废钢筋和渣土由于受地下室空间、通道以及车道楼板承载能力的限制,采用了人工清理废钢筋,由小型挖机、铲车将散落的渣土归堆,5t小型卡车外运的方式。
5结语
超高层建筑,正在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对象。但其实际的施工难度和工作强度,都会明显高于普通的建筑工程。只有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超高层建筑在完工后能够正常的投入使用,进而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通过以往的施工经验,我们不拿发现,对后拆支撑法的应用,能够保证超高层建筑物地下结构的完成质量,优化建筑深基坑的性能。与此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团队在施工进行中的工作压力。而且,即使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中,这项技术的功效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后拆支撑法有推广的必要。
参考文献
[1]刘洪明.几种地下结构施工技术的对比分析[J].城市建筑.2013(04)
[2]柴艳飞.盖挖逆作法的地下结构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J].天津建设科技.2013(03)
[3]朱合华,丁文其.地下结构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05)
论文作者:王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结构论文; 地下论文; 基坑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物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