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舒韵[1]2002年在《明清广东瓷器外销研究(1511-1842)》文中研究说明1511-1842年是西方殖民者与中国商业势力在东南亚初次接触,到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强迫开埠通商的重要时期,广东的瓷器外销事业从一个侧方面,反映了广东以至中国传统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中外关系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从叁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第一章根据国内外收藏和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对广东、江西在明清时期瓷器生产的文献记录,分析了广东出口瓷器的商品来源及其种类和质量。第二章从宏观的角度,论述在中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广东瓷器外销事业在不同时期经历的兴衰变化及其特点。第叁章则从微观的角度,分别阐述各国商人的商业行为,总结出各国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对中国瓷器的要求及购销活动的特色。
李超[2]2016年在《“中国早期油画史”研究系列之六:“第一站”和“第一港”——明清之际“珠叁角”地区的西画东渐现象》文中提出明清之际发生于中国民间江南地区的近代西画东渐的“暗流”现象,使我们将所研究关注的对象与本土地理文化环境相联系。倘若说“欧西绘画流入中土”的一个重要区域,是与长江叁角洲一带的人文、自然条件生息相连的话,那么,另一个中国本土的“叁角洲”,即以珠江叁角洲为主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同
参考文献:
[1]. 明清广东瓷器外销研究(1511-1842)[D]. 翁舒韵. 暨南大学. 2002
[2]. “中国早期油画史”研究系列之六:“第一站”和“第一港”——明清之际“珠叁角”地区的西画东渐现象[J]. 李超. 油画艺术.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