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口论文,体育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207(2004)03-0001-05
1 前言
体育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体育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政府决策部门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观赏、关心体育的人口、参加体育人口的数量、体育人口的演进、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国民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消费等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其目的旨在分析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体育人口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揭示体育人口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借鉴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发展的经验,探讨体育人口发展途径和方法,为我国制订体育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本文的资料来源主要是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China-sports数据库和加拿大“SPORT”光盘检索收集有关体育人口论文64篇。运用1996年和2000年全国群众体育调查报告的原始数据。
2.2 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是运用比较方法、归纳与演绎、因果分析和结构与功能分析等。
2.3 数理统计:所有数据用计算机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观赏、关心体育的人口国际比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的发展,特别是体育传媒的普及,观赏、关心体育和参加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人口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程度的提高,体育人口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本文对体育人口界定分为广义体育人口和狭义体育人口。广义的体育人口是指在总人口中以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和以追求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直接参加身体活动和观赏、关心体育的一种社会群体。狭义体育人口是指以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和以追求运动成绩为目的,直接参加运动和体育活动的社会群体。根据体育人口的定义,参照国际体育人口统计的标准,本文认为体育人口的统计是指广义的体育人口,应分为直接参加身体运动的体育人口和观赏、关心体育活动的人口两部分。
观赏、关心体育人口是体育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外对观赏、关心体育人口的研究比较重视,日本每年都要对观赏、关心体育的人口进行调查,作为体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日本总理府2001年对3000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92.1%的人口观赏或收听体育比赛或体育节目,有7.9%的人口不观赏或收听体育比赛或体育节目。
根据笔者2002年对中国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5186人抽样调查结果,有62.8%人口经常观赏、收听体育赛事或体育节目,有30.3%的人口偶尔收看收听体育赛事或体育节目,有6.9%的人口不观看、收听体育赛事或体育节目。从调查结果来看,中日两国观赏、关心体育的人口均超过90%以上,观赏体育赛事人口之多,说明体育经过历史的积淀和时空的过滤,升华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活动和焕发人的美质与潜能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研究观赏、关心体育人口对于提升国民的体育文化素质,将观赏、关心体育人口转化为体育人口,以及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2 中国与发达国家参加体育人口的比较
3.2.1 每周参加一次体育活动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是反映一个国家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国在统计体育人口的时候,分为每年参加1次以上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每周参加2次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进行调查统计(见图1)。
图1 每周参加1次体育活动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1999)/Hillary Commission: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Survey(1997)/UK Sport,Comitato Olympic Nazi ale Italian no(CONI),Sport England:Sports Participation in Europe,COMPASS(1999)/Singapore Sports Council:N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Survey(1997)/日本总理府“关于体力·体育运动世论调查”(2000)/中国体育人口的资料是采用2000年体育人口调查数据。
从图1可以看出加拿大、新西兰、芬兰和瑞典等国每周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人口较多,分别为86%、80%、73%和59%。这也说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与本国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图1中,中国体育人口的资料是采用2000年体育人口调查数据,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每周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人口为35%,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中下水平。日本总理府2000年“关于体力·体育运动世论调查”结果,每周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人口为37%,但是日本的体育人口调查是从20岁开始。另据日本SSF财团2000年对体育人口调查数据,每周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人口为51%。说明日本每周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较多。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各国在统计每周参加一次的体育人口时的年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在比较时只能作为参考。例如新加坡是从15岁开始统计体育人口,中国从16岁时开始统计体育人口,英国从16岁统计体育人口,日本是从20岁统计体育人口,美国从20岁统计体育人口,加拿大从18岁统计体育人口。尽管各国体育人口统计标准存在差异,但是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每周参加1次的体育人口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3.2.2 每周参加3次以上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主动积极体育人口是指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坚持体育活动,把体育当成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体育素质的社会群体。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的界定不尽相同,新西兰把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界定为每周在5h以上,运动强度为中等。澳大利亚把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界定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5次以上,每次运动30min以上。美国把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界定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5次以上,运动强度为中等。日本把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界定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2次以上,每次运动在30min以上,运动强度为中等。图2是每周参加3次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图2 每周参加3次体育活动的体育人口国际比较
参考资料:Hillary Commission: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Survey (1997)/Active Australia: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Survey(1997)/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1999)/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1995)/SSF“体育运动生涯数据”(2000),/中国体育人口的资料是采用2000年体育人口调查数据。
从图2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国家每周参加3次体育活动,即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的比例较高,且男性体育人口高于女性体育人口。新西兰为50.2%,澳大利亚为49.5%,加拿大为36.5%,美国为23%,日本为18%。
中国体育人口的资料是采用2000年体育人口调查数据,每周参加3次体育活动的主动积极体育人口为18.2%,男性为20.2%,女性为15.2%,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些距离。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的数据是采用2000年中国体育人口调查原始数据,没有加上当然体育人口。因为国际上在体育人口统计和比较时均使用体育人口调查的原始数据。
主动积极体育人口是体育人口中最积极活跃的群体,但目前我国这类体育人口数量还不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体育人口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发展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研究不同阶层人群主动积极体育人口形成的过程、条件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发展主动积极体育人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今后体育工作的重点。
3.3 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演进的比较
为了更好的掌握和比较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主动积极体育人口的发展过程,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把我国和加拿大、日本的主动积极体育人口演进过程绘制成图。加拿大从1981年开始对体育人口进行调查统计,1981年体育人口为21%,其中男性体育人口为24%,女性体育人口为18%。从1981年到1995年是加拿大体育人口快速发展期,体育人口从18%发展到1995年的37%,其中男性体育人口为40%,女性体育人口为34%。从1995年到2000年体育人口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37%下降到36.5%,其中男性体育人口由1995年的40%上升到41%,女性体育人口则由34%下降到32%。日本从1992年开始对体育人口进行调查,日本主动积极体育人口从1992年的6.6%增加到2000年的17.6%,其中男性主动积极体育人口从1992年的7.7%增加到2000年的18.6%,女性主动积极体育人口从1992年的5.5%增加到2000年的16.6%。我国从1996年开始对体育人口进行调查,1996年主动积极体育人口为15.6%,其中男性主动积极体育人口为16.9%,女性为13.6%,2000年主动积极体育人口比例为18.3%,其中男性主动积极体育人口为20.2%,女性为15.8%。从数量上看我国主动积极体育人口高于日本,但实际上日本是从20岁开始对体育人口进行调查统计,我国是从16岁对体育人口开始调查统计。与加拿大和日本相比我国主动积极体育人口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明显少于加拿大的体育人口。图3是中国、加拿大、日本每周参加体育人口的演进过程。
图3 中国、加拿大、日本体育人口的演进
参考资料: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Progress in Prevention,Bulletin no.1(1997)/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1997-1999)/SSF“体育运动生涯数据”(1993-2000),中国体育人口的资料是采用2000年体育人口调查数据。
3.4 各国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强度标准
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是反映一个国家人口身体素质的重要参数。各国在统计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强度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以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和适宜强度作为判断参加体育活动强度的指标。美国对低强度或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要求是进行持续有节奏的肌肉运动,运动量至少相当于持续性的散步,以达到相当于自己年龄的最高心率的60%(最高心率=220次/分-本人年龄数)。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是指大肌肉群有节奏、重复性的体育活动,达到本人最高心率的60%以上。达到本人最高肺通气量的50%。日本适宜的运动强度计算公式为:本人的年龄+运动时的脉搏次数=170。比如50岁的人,在运动时脉搏次数为120次,体内呈优良代谢。如果身体好的话,运动强度可以稍大一些,身体差,运动强度可以小一些,具体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决定运动强度。
3.5 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的比较
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是反映该国体育人口体育生活方式中的内容丰富程度和体育消费特点的重要标志。表1是中国与各发达国家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项目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口参加体育项目的共同特点是体育活动内容简便易行、小型多样,是一些易于掌握和便于活动的体育项目,散步与跑步项目在各国均排第一位,特别是老年人参加这类活动的人居多。因此,近些年来各国非常重视修建供人们散步和跑步的道路和健身路径,以满足国民的需求。
中国国民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前4位的依次是:散步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篮排等球类运动。羽毛球项目对场地、技术要求不高,器材的价格适宜又便于运动,参加该项活动的人口较多。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深受国人的热爱,很多人喜欢观看和从事该项运动。足篮排球项目是青少年喜爱的项目,大多数青少年都从事该项目活动。
表1 中国与各国国民体育活动项目的比较(前10位项目)
参考资料:Hong Kong Sports Development Board:Sports Participation Survey(1999)/Singapore Sports Council:N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Survey(1997)/Hillary Commission: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Survey(1997)/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1998)/Sport England,UK Sport:General Household Survey:Participation in Sport in Great Britain(1996)/SSF“体育运动生涯数据”(2000)/中国体育人口的资料是采用2000年体育人口调查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体育活动内容有如下特点:一是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技术性较强,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高,体育运动项目呈现多样化。如日本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多达400项以上,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参加游泳项目的人口较多。二是体育活动内容的消费较高。如高尔夫球、滑雪、棒球、保龄球等项目。三是发达国家的体育活动休闲性特点更加突出,如参加园艺、海水浴、野营等项目的人口较多(见表1)。
3.6 中国与世界各国国民体育观念的国际比较
体育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体育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感觉、思维、评价、判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情感、态度和直接体育行为。由于各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体育观念也会产生一定的区别,呈现出体育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征。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居民对于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力与健康的认识程度较高,我国正在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中,增强体力与健康对于提高劳动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日本国民把愉悦身心放到第一位,新西兰国民对于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放松紧张情绪认识较高,这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后,对参加体育活动新的需求。美国由于“现代文明病”的蔓延,国民对于参加体育活动增进健康的意识较强(见表2)。
表2 中国与各国国民体育价值观的比较(%)
资料来源:日本总理府1995年调查资料
3.7 中国与发达国家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的比较
体育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人口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国民生活质量和人们对社会体育满足程度的具体体现。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体育的发展,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国策,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发展体育人口促进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以此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消费是社会体育消费的基础,它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体育人口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从表3中可以看出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土、日本等国的家庭体育消费水平都比较高,表现出体育消费生活化的特征,家庭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表3 中国与各国家庭体育消费比较
国别
家庭体育消费合计
平均每个家庭消费
平均每人
(亿美元)
(美元) (美元)
德国
149
-18.78
英国
13060.98
22.59
法国
85
40.45
14.98
意大利 94.35 48.91
16.3
西班牙 81
72.99
20.85
瑞士
81
-120.72
瑞典
12.58 -13.02
加拿大 36.64 386
-
新西兰 10
70.62
28.25
中国
-
14.217 3.73
日本
5.41兆日元
75776日元30300日元
德国
149
-18.78
注:我国资料为1996年抽样地区调查结果,日本为1994年资料,其他国家为1990年资料
3.8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差异分析
3.8.1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差异的社会学分析
体育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在现代社会,体育人口的数量、结构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体育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近代体育是伴随工业社会而产生的和发展的,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快速增长,为体育发展和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可能。中国工业生产发展相对较晚,发展速度较慢,体育设施较少,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相对较少。
第二是体育在西方国家发展时间较长,人们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养成了体育活动的习惯。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强度的减少,长期的人—机对话使人际关系冷漠等,导致“精神疲劳症”和“VDP综合症”的蔓延。参加体育活动,通过运动改善人们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已成为人们的需求。近代体育在“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到真正的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纲要”实施以后,体育人口才得到快速发展。
3.8.2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差异的文化学分析
从游戏和竞技演进而来的现代体育,经过历史的积淀和时空的过滤,升华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活动和焕发人的美质与潜能的文化现象。对于人类自身的进化、完善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从文化学视角来看,中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立在“超越、竞争”和“提高机能水平”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之上的西方体育,强调身体形态与机能的提高。大多参加相对剧烈、竞技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居民则强调身心放松,侧重参加简便易行、运动负荷较小和技巧类的运动项目。如散步与跑步、羽毛球、乒乓球、气功与太极拳等。
第二是随着西方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取向、运动行为,也逐渐向多元方向发展。呈现出强身健身性、休闲娱乐性、社会交往性、目标达成性等体育价值观念的多元取向。中国国民体育价值观念虽然有多元性的趋向,但是,现阶段仍以健身为主。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和参加运动项目的多种形式,是当今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
4 结论
4.1 中日两国观赏、关心体育的人口均超过90%以上,研究观赏、关心体育的人口对于提升国民的体育文化素质,发展体育人口,促进社会的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2 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每周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人口处于中下水平。每周参加3次体育活动的人口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4.3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国民则强调身心放松,侧重参加简便易行、运动负荷较小和技巧类的运动项目。建立在“超越、竞争”和“提高机能水平”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之上的西方体育,强调身体形态与机能的提高。其特点为:一是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技术性较强,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高,体育运动项目呈现多样化;二是体育活动内容的消费较高;三是发达国家的体育活动休闲性特点更加突出。
4.4 随着西方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取向、运动行为,也逐渐向多元方向发展。呈现出强身健身、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目标达成等体育价值观念的多元取向。中国国民体育价值观念虽然有多元性的趋向,但是,现阶段仍以健身为主。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和参加运动项目的多种形式,是当今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
4.5 经济发达国家的家庭体育消费水平都比较高,表现出体育消费生活化的特征,家庭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人口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将会得到提高,体育产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