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 王紫铱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大学是创新创业的摇篮。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学校的创业园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调研学校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在调查中,本文通过了解创业园投资力度,创业园项目数量,创业项目的后续发展情况等方面来总结概括高校的创业园的基本概况,不足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园 不利因素 发展对策
1.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的背景
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为了鼓励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国家加大了对创新的政策扶持。高校创业园是一个提供各种新鲜的创业资讯、开设创业项目、举办创业大赛、分享大学生兼职信息的平台,能够成功的引导大学生创业。因此,很多大学都特别设立了创业园区,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创业园建立从清华开始,逐步在全国各大高校展开。
2.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的现状
对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现状,有人说:“数量激增,难免质量滑坡。” 那么高校创业园究竟发展如何呢?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复旦科技园覆盖多个领域,发展迅速,规模大,以信息技术企业为主。园区下设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文化教育行业,生物医药行业,节能环保行业四个园区。目前入驻企业800多家。目前上市企业11家,在园区办公200余家,规模已经很大。该创业园区主要提供科研转化,金融服务,创业孵化的核心服务。品牌项目“众创空间”是大学生科研成果创业孵化的载体,办公面积2300平方米,累计孵化80个项目或企业,获融资逾4500万。目前在孵的企业和项目24个,含复旦、交大、清华、同济、海外归国团队。
同济大学科技园注重利用社会资源,科技产业发达。它是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依托百年名校——同济大学独特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强大的科技实力而建立。经过近13年年的建设发展,同济科技园业已发展成为专业特色鲜明、服务体系完备的科技园区,形成了“一园多基地”的发展格局。截止目前,注册企业超过900家,其中建筑规划设计类相关企业40%,高新技术企业3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4家,先后培育出新眼光医疗、中卉生态、同捷科技、同磊土木等一大批高科技骨干企业,2014年同济科技园主园区累计实现区级税收4000多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以文化产业为主,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人文资源。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开风尚之先,率先成立文化科技园区,开始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及人文社科成果转化的探寻之路。人大文化科技园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地带,周边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科技与创意资源富集、各大高校云集。园区有6700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为创业企业供给不同户型的优惠办公空间。目前入驻企业大概180家。
清华科技园规模庞大,注重创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北京主园区地处清华大学东南角,位居中关村创新示范区核心地带,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入园企业和各类机构超过1200家,聚集研发人才3万人,年度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清华科技园北京主园区不光是中国第一家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是当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大学科技园,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清华科技园制定了“国际化、支撑平台、辐射发展”三大战略,以“聚集、聚合、聚焦、聚变”为发展形式,整合“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等多方创新资源,努力营造卓越的科技创新与创业环境,为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了完备的增值服务。
本次调查我们还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中进行调查,由网友们填写并回收。有效问卷224份,收回215份,回收率达96%。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3.高校建设创业园的意义
创业园在大学生创业中起到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给予了他们更多的选择,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同时也是探索大学生的培养方向的平台,为制定培养计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政府颁布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大力促进了大学生参与到创业中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给了他们好的机会去成长,去展示自己的才能,提前接触社会,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政府通过完善创业扶持机制,保证创业团队高效运行,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来,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创造了一些空缺岗位,调动一些人的创业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问题。创业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节约了社会工作岗位,也增加了社会收入。
4.创业园发展的不利因素
如今,高校创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经过调研发现,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创业园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
(一)目标不清晰,定位不明确。
国家建立高校创业园的目的是发展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搭建一个发展创新力的平台。而很多高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则侧重于创业和就业。
(二)学生对创业园的存在感到陌生。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宣传样式不够多样化,对高校生的创业需求陌生等原因,很多高校大学生对于创业园并不熟知,对于创业园项目和创新比赛也不了解,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三)资源缺乏,利用率低。
很多高校创业园的资源都主要来自本校,没有或很少得到政府、企业、媒体和社会的扶持。对于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导致了高校创业园运行效率低下。
(四)结构混乱不完善。
目前,创业园的组织结构没有统一要求,很多学校的创业园组织结构混乱,分工不明确,缺乏有经验的队伍来领导创业园更好的发展。很多活动落实不到位,由于缺乏人员支持,创新活动举办的很少。
5.创业园发展对策
针对创业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今后创业园发展的思考。
(一)选择适合本校的的创业园发展类型。
高校创业园的建设模式按投资主体来分,主要可以分为“高校直管型”,“校企共建型”和“校府共建型”等。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
(二)提高创业园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选拔优秀的管理团队,其次要完善园区的保障机制和科学有效的评估体制,来保障创业园可以健康长远的发展。
(三)提升创业园的服务水平。
一个高校创业园的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入驻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入驻团队进行培训,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提供一站式服务,开拓公司注册、纳税、融资绿色服务通道。搭建学生和名企的交流平台。
(四)加强创新文化环境建设。
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包括创业园内的文化建设,和其他未加入创业园大学生的创新文化教育。例如,开设有关创业创新的大赛,从而增加大学生对创新的理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在创业园区内,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座谈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官网、同济大学官网、清华大学官网、复旦大学官网,《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王涛
作者简介:李欢(1995.4--),女,北京市延庆区人,北京工商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
作者简介:王紫铱(1996.4--),女,河北省承德市人,北京工商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
论文作者:李欢 王紫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园区论文; 高校论文; 科技园论文; 大学生论文; 企业论文; 同济大学论文; 清华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