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徐小云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更多的高层建筑工程出现在城市中,这对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建筑工程桩基础的施工条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具有一定难度、工艺相对复杂,如果不能很好处理桩基础施工技术,则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因此,要重视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认真研究桩基础施工技术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前言

现阶段,伴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建筑物的体积与高度也急剧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状况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等问题,一旦桩基础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大打折扣。此外,一旦桩基础出现质量问题,也将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而,控制好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提升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桩基础施工的具体概念

1.1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具体概念

桩基础施工技术具体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连接地面与上层建筑物并且共同构建结构的一种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的质量它是主导整个建筑主体质量核心价值的体现,他将上层建筑产生的承重压力向下传递下去,大大提升了建筑物抵抗外部压力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效果。桩基础还能提高基层岩石的承压力,避免建筑沉降方面都又很大的作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根据施工方式还可以分为,单桩基础施工、低承台桩基础施工和高程承台桩基础施工。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建筑施工最常见的是低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

1.2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技术特点

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技术。它的特点主要是:①建筑施工中,桩基础的承重能力必须要强,而且必须具备承载上层建筑的能力,无论是在怎样恶劣的施工环境中;②桩基础必须具备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能力,保证每一桩基础都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而且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中应有的抗震能力;③桩基础施工部位必须是坚固的基层岩石上,避免建筑物倾斜的现象发生。

1.3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的前提条件

在建筑施工前期,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必须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以及桩基础施工模式。所以,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前提条件是:桩基础施工必须经过实地地质勘查,经设计、审查以后方可确定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类型;桩基础施工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必须达到设计资料所要求的抗震等级;桩基础施工必须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用方法。

2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以及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其中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利用外力直接将桩基打入土体中,施工操作比较简单、工艺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沉管过程中外力对桩身的作用容易出现桩基损坏等情况,因此,必须控制好桩锤的力度。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一般采用单打法、反插法、复打法等工艺,采用单打法拔管时每拔 0.5 ~1.0 m 需振动 5 ~ 10 s,之后再拔 0.5 ~ 1.0 m,重复操作拔出管道;采用反插法时每拔管 0.5 m 需下插 0.3m,重复操作拔出管道;采用复打法时需要在同一桩孔位置连续单打,局部复打。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在施工时使用人力进行挖孔,之后进行桩基浇筑、保养,由于这种方法桩的精度不能得到控制并且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所影响,已经逐渐被淘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见图 1)是使用机械钻孔之后进行桩基浇筑、保养的一种施工技术,为当前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的灌注桩施工技术。其在施工时,必须保持护套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在 50 mm 范围内,保证回填土严实紧密、避免漏浆,确保桩基的整体工程质量。注浆时一般采取分层注浆的方式,每层厚度为 50 ~60 cm。

图 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采用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为:清理场地→放线确定桩位→放置桩机→钻孔→清孔→检查桩孔质量→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根据桩位的平面布置图确定桩基的位置,并在施工前进行核查。之后埋设护套,其作用是固定桩孔的位置,避免地下水流入,防止塌孔。一般护筒采用 4 ~8 mm 钢板制作,内径一般比钻头的直径大 100 ~200mm,顶面比地面高 0.4 ~0.6 m。埋设护筒时,其深度在砂土中要超过 1.5 m,在黏土中要超过 1 m,泥浆面要比地下水位高 1 m 以上。泥浆的制备一般需要根据土质情况来确定,在黏土或者粉质黏土时,控制泥浆密度为 1.1 ~1.3 g/cm 3,在穿过卵石层时,密度要控制在 1.3 ~1.5 g/cm 3,一般黏度控制在 18 ~ 22,含砂率小于 8%。待准备好后进行成孔作业,一般采用回转钻成孔的方法进行,当桩孔合格后进行清孔作业,必须保证孔底 500 mm 内泥浆密度不超过1.25 g/cm 3,孔底部沉渣厚度符合相应规定。待清孔完毕后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 35mm。

2.2 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预制桩施工技术是在建筑工程基础建设前根据建筑工程对桩基的要求提前制作,之后将预制完成后的桩直接打入地层形成建筑结构基础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采用预制桩施工技术主要有钢管预制桩和混凝土预制桩两种,其中钢管预制桩多以钢管桩和 H 型钢桩为主,一般用于特殊的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混凝土预制桩采用混凝土预制,具有耐久、坚固、施工方便快捷的优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广。预制桩基础施工必须根据打桩顺序、桩尖方向进行,预制桩灌注必须从桩顶开始灌注直至桩尖。预制桩沉桩方法一般有静力沉桩、锤击沉桩以及振动沉桩。由于沉桩过程中会出现挤压土层导致土层破坏的情况,因此,必须合理规划沉桩顺序,准确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范围,合理确定桩基数量及间距,减少桩基挤压土层现象。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与工程相适应的沉桩技术,全面探查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区域情况,控制桩顶的高度和方向,避免出现偏差,如果发现偏差必须及时纠正,确保每一根预制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承载力。预制桩施工技术一般流程为:清理场地→铺筑碎石并压实成工作面→放置桩机→打桩→质量检查→开挖桩帽形成土模→绑扎。清理场地完成后根据工程设计标明桩点位置,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并校核。在施工场地上铺设 20 cm碎石并压实,形成工作面,进行网格控制,防止桩的挤压土体效应。待场地准备完毕后,放置桩机,检查各机械是否正常运转,最后按照既定的打桩顺序,调整桩机位置对位。之后起吊预制桩,将索具捆绑在桩上端吊环的附近,一般不超过 30 cm,之后起吊预制桩,确保桩尖与桩位中心垂直对准,之后缓慢插入土中,先用较小落距的锤进行锤击 1 ~2 次,待桩进入土体一定深度后稳定桩身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0.5%。之后用最大落距小于 1.0 m 的落锤进行打桩,循序渐进,最终将预制桩打入地下,形成桩基础。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是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现象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对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予以充分的重视,严格地按照施工现场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桩基础施工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2(18):37-38.

[2] 沈艳扬.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37(9):101,104.

[3] 黄晓军.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作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35(23):69.

论文作者:徐小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徐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