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物质空间形态研究*
孙 娜1,张 冲2
(1.长春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新科普计算机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2)
摘 要: 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空间形态尚处于建设形成过程中。本研究基于深入剖析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在空间形态构成方面的建设现状及特征,通过对合心轨道交通文化特色小镇及集安清河人参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详细了解特色科技创新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在空间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空间特色构建、项目建设落地、区域空间延展及空间功能复合等四大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要素;空间布局形态
1 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形态要素特征分析
1.1 相关概念
空间是指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1]。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是指在规划面积内各种物质要素组合而成的承载人居、产业活动的载体[2]。
空间布局形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小镇空间用地、道路肌理、建设界面以及生态资源,是特色小镇空间布局形态的影响因素,又是构成特色小镇空间布局形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
1.2 构成要素特征
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的空间构成主要通过空间布局手段实现,将小镇的功能划分、主题彰显、道路肌理、建筑布局、景观环境营造等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组织和规划,主要体现以下三点特征:
此诗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记录的便是此次乾隆皇帝的木兰行围。诗歌以“南天门,古北口,绝壁盘盘上奇陡。青石梁,黄土冈,山行牵确何其长”展现了木兰围场之广袤和山势之陡峭,进而以“五云多处晨霞炳,犹隔坡陀广仁岭”描绘了木兰围场宏伟壮丽的景象,为读者呈献了云霞萦绕、晨光万丈的壮美景色。诗歌后半部分详细描写了王公贵族身跨骏马驰骋猎场的景象,这景象使得身为一介书生的诗人恨不得策马奔腾,一吐快意。其中“射虎当熊俱不敏”暗用苏轼“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既赞美了统治者的文韬武略,又抒发了诗人拳拳爱国的情怀,并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心志。
立足特色科技创新主题。特色科技创新小镇多立足特色科技创新主题,针对小镇的科技创新模式、特色文化传统和未来主导发展方向,筛选、提炼并确定相适宜的建筑风格、环境风貌,并按照小镇风貌控制要求,落实总体性的概念设计方案和重要节点的意向效果,塑造完整、连续、有辨识性的小镇形态风貌[4]。
3.1.1 空间布局形态
场地利用与交通网络建设。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布局应因地制宜,多利用场地环境特点,如河流水系、山地、平原等场地,依托用地开发现状及资源环境,组织安排相应的功能活动。同时特色科技创新小镇要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够实现城乡区间多向流通的无障碍性。
3.1.5 基础设施布局
2 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土地利用现状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5]。特色小镇与传统园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比传统园区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6]。为准确掌握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土地利用情况,将吉林省86个特色科技创新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特色科技创新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其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约60平方公里,农用地约46平方公里,耕地接近12平方公里。
2.1 小镇建设紧扣省市重点产业导向
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主要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兼顾农产品、袜业、人参等历史经典产业以及地域特色产业,并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成为支撑特色科技创新小镇未来发展的大产业。
2.2 小镇建设土地政策较为优厚
吉林省对特色科技创新小镇建设的土地政策作了明确规定:赋予市(州)政府示范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大力支持在特色小镇开展试点项目,通过整理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所节约的土地,在满足农村发展用地的前提下,节余指标可在县域内用于特色小镇建设。加强土地市场建设,鼓励市(州)、县(市、区)政府提高对特色小镇存量土地的利用强度,拟开发建设的工业、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实行收购储备。综合考虑城镇容纳空间等因素,根据特色小镇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工矿废弃复垦利用试点项目。
3 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型小镇空间布局形态
3.1 案例1-合心轨道交通文化特色小镇
强化功能整合与叠加。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的空间布局立足各项功能定位,进行功能空间形式的细分,并按照复合集约利用的导向,将其中可整合、叠加、聚集的功能空间类型进行归并设置,采用复合型建设方式,以期达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合心轨道交通文化特色小镇规划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核心,以交通为纽带,形成“两轴、五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两轴”分别指产业发展轴和文化展示轴。“五区”分别指的是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区、先进制造创新引领区、轨道交通主题商务区、轨道交通文化宜居区以及轨道交通配套加工区。
但实际走访过程中,小镇整体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相对较为完整的功能空间主要有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区、先进制造创新引领区、以及轨道交通配套加工区,相应地,产业发展轴基本形成。空间形态肌理还以一般农田、基本农田、村屯宅基地等方式存在,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相应的配套设施较为落后。
3.1.2 产业空间形态
3.1.3 生活空间环境
纸面石膏板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轻质板材料,具有质轻、隔声、隔热、抗震、收缩率低、强度高、自动微调室内湿度、加工性能强及施工方法简便的特点。[1]目前,主要以天然石膏和脱硫石膏为原料进行制作。近年来,由于生态环保的意识加强,一些地区天然石膏受到限产,加之脱硫石膏价格上升,导致建筑石膏的原料紧缺,然而随着磷石膏净化除杂技术的提高,给磷石膏制备建筑石膏创造了条件。贵州省瓮福磷矿与山东的泰山集团合作生产纸面石膏板,每年稳定消耗约30万吨磷石膏,每年生产约4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
合心轨道交通文化特色小镇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加速核心零部件产业生产及研发检测等配套服务产业集聚,小镇的产业空间形态按照规划理念基本实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集聚态势较为明显。同时利用周边村屯农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及淳朴的乡村风情,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一村一品”、分工协作的互动模式正在形成。在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小镇通过完善镇内道路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改造,进一步延伸原有的块状经济,传统的产业园区、镇区、农业区孤立发展的局面正在发展改变。城镇综合配套功能及产业服务配套功能正在完善过程中,目前吸引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员工在镇区居住、消费的局面还没形成,产镇分离的状态仍然较为明显,实现由传统工业园区及以产业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向特色综合服务区转变。
余荫山房呈现了人居环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岭南造园史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建筑美学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从跨学科交叉综合的视角探析了余荫山房空间布局、空间组织、植物景观与意境营造的审美文化内涵,阐述了余荫山房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与人文艺术品格,以期在余荫山房造园智慧的挖掘、展示和传承中,推动当代岭南地域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小镇在推进城镇风貌、镇区环境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有一定成效。在特色城镇风貌塑造上,挖掘和传承合心镇轨道交通文化内涵,通过城镇标志性符号,展现轨道交通产业“时尚、快捷、安全、效率、轻便、技术、创新、清洁”等特色,将轨道交通文化符号体现在标志性建筑造型、建筑外观形象、街路路标设计等小镇景观中。依托镇区内的50公顷合心湖面景观,将田园的自然之美与城镇生活空间进行融合,实施对镇区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以及生态廊道工程。留存乡村原始建筑气息,延续乡村极具历史感的建筑风格,对长白公路沿线的村庄进行整线连片的洁化、美化、绿化和秩序整治,将关东文化中农耕、饮食、居住等文化融入村屯建设中,全面呈现乡村淳朴的自然风情。
图1 合心轨道交通文化特色小镇基地现状环境
3.1.4 特色文化形态
在特色文化形态方面,以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文化为主导,以关东文化、旅游文化等共同发展的城镇灵魂与文化为底蕴。将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文化渗透到小镇建设中,特别是在产业功能区,景观小品、厂房建设等实体中加入独有的科技创新文化符号,增加游客及参观学习来访者对轨道交通文化体验,小镇品牌影响力及识别度已经初现。在文化的传播上,通过各种以轨道交通文化为主题的论坛、党建示范基地、教育实践基地等平台为载体,轨道交通文化得到很好的宣传。
第二,旅游产品价格公开化。在该板块中,旅游经营商对每个产品进行编号,明码标价,进行合理的竞争。管理部门不定期查访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产品。在板块中设立第三方支付,鼓励游客所有的交易都经过第三方,以作为双方产生纠纷之后的凭证。行程结束后,未出现违约、欺骗等情况,旅游经营商才能获取收益。
清河镇地处吉林省东部朝鲜族聚居区范围内,具有典型的朝鲜族民俗风情。集安清河人参特色小镇空间规划布局结构为“两心三区”。“两心”主要指人参贸易中心和创业中心。“三区”主要包括以人参及人参周边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生产园区;以低密度住宅为主的绿色低碳生活区;以商务办公、创业中心为主的产品贸易区。目前来看,人参交易中心、产品贸易区、人参生产区及生活区的空间集聚态势基本形成,小镇整体空间格局没有发生较大变化,规划的创新创业中心还未投入开发建设,小镇的科技创新功能还没有发挥作用。
3.2 案例2-集安清河人参特色小镇
3.2.1 空间布局形态
小镇建设以来,在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公共服务等城镇配套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建设通畅的车行通道,休闲化的慢行交通系统,加快推进通往长春市中心的轨道交通4号线建设,谋划联络轨道园区与小镇生活区的通勤轨道线和核心区的观光轨道电车线,以满足居民日常出行的需求。城镇道路改造、集中供热、排水管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全面启动。启动智慧合心建设,实现4G网络全镇域覆盖。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相对滞后,医疗、养老及教育设施相对缺乏。
3.2.2 产业布局形态
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就是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体系,所以“微利模式”下的中国制造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自己找寻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断的实现经济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2.3 基础设施布局
集安市清河镇是吉林省的产参大镇,域内盛产园参、西洋参、林下参、野山参。全镇园参面积312万平方米,西洋参面积237万平方米。林下参总面积506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矿山、东岔、幸福、热闹、天桥、杨木、文字等几个村。近三年镇政府着力发展平地栽参,现有平地栽参3000亩,发展平地栽参有利于保护环境,消除毁林种参。清河镇已注册的人参加工企业共有65户,还有少部分未注册的小型加工企业若干,占全市人参加工企业的半壁江山。这些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镇区及周边,加工品种有红参、生晒参、大力参、西洋参、林下参、礼品参等。
小镇建设以来,完成清河大桥改造及镇区雨水井清掏及井盖更换。改造镇区“移动、网通”等“弱电”线路。引进中信地产对桥南学校附近区域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全镇新修建水泥路2300延长米;新建大川至蚂蚁河口段沿岸6054延长米防洪河堤。镇区内改造公路两侧人行步道,铺设柏油路面;粉饰沿街31栋楼体;完成镇区临街牌匾整治、安装新型太阳能路灯218盏;完成1180延长米的堤顶景观路改造工作。清河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1m2;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5%。
4 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形态布局存在的问题
4.1 土地开发利用不充分
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建设较为缓慢,过去三年时间,我省80%以上特色科技创新小镇仍然处于完善和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状态,有的甚至连基础设施都没有得到改进,存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活配套、产业用地等开发利用极不充分,空间开发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对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镇的土地基本上处于低开发状态,依存的产业用地规模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有些特色小镇现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存量产业用地,但规划过程中仍然预留较多的产业用地,没有充分考虑到存量用地的转型升级问题,并且个别特色小镇的存量用地大多数并没有实现投产运营。还有个别特色科技创新小镇主导产业为文化旅游业,但规划过程中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不合理,使得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无法提高土地产出价值,只得依靠大量搞房地产业消耗土地指标,打着建设人居环境的口号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而且会刺激出现空城、烂尾楼等,造成大量浪费,带来很多特色小镇建设后遗症问题。
图2 集安清河人参特色小镇城镇风貌现状图
4.2 空间集聚态势不均衡
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集聚发展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研判,一方面从区域大空间视角来看,吉林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不均衡的布局态势。特色小镇中67.5%分布于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域,主要集中于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以及公主岭市域范围,并且特色科技创新小镇更是85%以上以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为主要集聚区,而东、西部科技创新小镇较为鲜见,空间分布态势呈现中高四周低的态势。另一方面,从特色科技创新小镇自身空间发展来看,吉林省75%的特色科技创新小镇位于城镇近郊区,交通区位条件较为优越,小镇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设施都能够借助主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力发展,客观上空间的集聚发展应较为容易些。但实际上,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发展较为零散,通过对长春合心轨道交通文化特色小镇、农安县烧锅酒工坊、永吉县北大湖小镇等案例进行走访调研和卫星地图空间判读发现,大部分的特色小镇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生活、生产、生态空间仍然呈现出横向圈层式结构,“三生”空间的融合联系较差,缺乏纵向空间联动发展轴带,还有个别特色小镇如今发展与创建之初无较大的差别,规划的空间形态雏形还没有形成。
目前国内银行没有正确认识到产业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在对授信客户进行风险评价时并没有将产业风险评价摆在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而是着重强调对客户自身风险的评价,即使有些银行在进行授信分析时将产业风险考虑了进来,但其权重通常只占到了5%~10%,相比美国美林银行、JP摩根银行所赋予的30%权重,比重太小。在我国当前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产业发展分化的格局逐渐显示出来,过剩产能产业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在这个新经济形势下银行进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时更要关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对产业风险评价加以重视。
4.3 小镇空间要素不齐全
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识别度较低,空间肌理与特色小镇规划存在较大的差别,空间要素不齐全造成特色小镇发展影响力逐步降低。一般来说,随着特色小镇经济不断壮大发展,特色小镇空间肌理由相对稀疏转向细密,更多的工业生产制造空间转化为服务类第三类产业空间,特别是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要素应由空地、厂房转变为办公、休闲、商务空间。而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环境要素仍然处于低级状态,空间边界模糊,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建筑以低层为主,绿化较为简单。尤其是部分特色小镇位于乡村地带,市政基础设施相对较为缺乏,无形之中增添了特色小镇建设负担。并且还有部分特色科技创新小镇除了主导产业空间形态较为明显之外,缺少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配套设施,造成小镇发展业态单一、前居后厂的空间分割状态,空间吸引力较低,严重影响了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生活适宜度,毫无氛围活力。
4.4 小镇空间面貌较混杂
由于城镇居住建筑多为东北传统民居,占地面积大,布局分散,居住建筑质量差,建筑造型单一,影响了城镇建筑整体风貌。同时许多特色小镇,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底蕴深厚,但是,部分小镇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以发展旅游业为噱头而大量拆除原有历史文化片区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具有特色文化空间的小镇在特色打造过程中采取清空街区居民的方式,部分沿街、沿河面做类似的商业化处理,最大化适应现代商业需求,以求取得短期经济效益而对历史文化空间环境形态面貌造成极大破坏,有的甚至呈现出古代与现代、城镇与乡村混杂的风貌。
进入2018年,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被整合其中,对外不再保留牌子,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步入新阶段。
5 优化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形态布局的对策及建议
5.1 以特色为主线,体现科技创新小镇人文关怀
特色空间是特色小镇树立和展示特色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地域特色及适应居住的人文环境,避免“千镇一面”及“空城”、“鬼镇”。在建筑风貌的个性和特色塑造中,与主导产业特征、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以及原有的建筑风貌有机融合,避免大拆大建与大城市同质化。同时小镇的空间布局应体现宜人的尺度,以人的活动行为习惯安排动线和场所,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繁荣乐活的特色小镇。
这下安吉明白了,原来小象安琪儿已经去了天堂。苏樱哭了,好几个女孩都哭了,但是安吉没有。看到大家都围在安吉身边安慰他。他感到周身被温暖的光芒笼罩着,也许这就是小象安琪儿的祝福。
5.2 以项目为抓手,释放科技创新小镇土地效益
综合来看,目前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空间发展仍处于原始开发状态。交通设施、餐饮业、创新资源、商业业态等方面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方面以政府为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小镇创新、集聚发展。另一方面,找准小镇产业定位,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强化自身土地价值,化被动为主动,吸引重大项目落地,形成科技创新、生活宜居、文化突出、产业繁荣的小镇形态,从而衍生新的产业链,不断推进空间形态更新,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5.3 以区位为引擎,强化科技创新小镇空间延展
在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上,应具有地域均衡性,考虑各地的特色产业,突出区位优势,在小镇空间布局上选择在城市的郊区或郊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布局具有示范意义的小镇。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型小镇来说,创新资源大多数位于核心城市区域,人才、科研、技术、信息等资源要有效的与特色科技创新小镇进行联通共享,同时有利于吸纳大城市或城市中心区人口,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缓解大城市住宿、交通过于拥挤的局面。
5.4 以功能为动力,营造小镇多元复合的空间业态
按照提升吉林省资源品质和产业基础,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容要求,结合吉林省产业分布和人口分布特色,选择那些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产业特色、有利于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特色小镇,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或休闲旅游、民俗文化传承、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有一定优势的小城镇,应构建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特色小镇,打造多元复合的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提升特色小镇的空间集聚能力和对创新资源要素的吸附能力。
2018年8月28日上午7:00左右接本镇养殖户王先生咨询电话:池塘鱼在一次拉网取样后,零星死亡,用药后3~4天不吃食,为什么?拉网吓的?因王先生今年刚从其叔叔手中接过池塘,是养殖新手,笔者决定到现场实地看看。
参考文献:
[1]孙冰冰.山东半岛港口小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2]李娜,仇保兴.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与空间优化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D].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8-12.
[3]陈哲霖,郑杭军,蔡静宣,等.基于GIS的浙江省特色小镇空间布局形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182-186.
[4]许德丽.特色小镇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研究——以庄河兰店乡集镇规划设计为例[J].价值工程,2018(8):13-15.
[5]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1):4-10.
[6]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6-38.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wn in Jilin Province is in the initial stage,and the spatial form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This study is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wn in Jilin Province,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s of the rail transit culturally characteristic town of Hexin and the ginseng characteristic town of Qinghe in Ji'an City,discusses in detail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characterist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w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the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the landing of project construction,the extension of regional space,and the combination of spatial func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wn of Jilin Province;spatial element;spatial layout
中图分类号 :F7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2945(2019)22-0020-04
*基金项目: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70418081FG)
作者简介 :孙娜(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区域空间综合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标签: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小镇论文; 空间要素论文; 空间布局形态论文; 长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论文; 长春新科普计算机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