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学校”国际研讨会综述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学校”国际研讨会综述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流派”国际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派论文,国际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15)06-0134-06

       2015年10月22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心与法国共产党加布里埃尔·佩里基金会联合发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社会主义流派国际研讨会”。来自法国共产党加布里埃尔·佩里基金会、诺曼底大学、索邦大学、第戎大学以及饶勒斯研究会的法国著名社会主义研究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辽宁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围绕着“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流派”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学术交流。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一、历史视域中社会主义流派的演进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考察和研究社会主义主要流派的历史具有现实价值和时代价值。一方面能够合理解释当代社会主义主要流派的新发展、新变化,另一方面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总结丰富的经验与教训,指明社会主义未来的前进方向,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派系即马克思主义派系,是两大社会主义派系之一,对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清楚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地位。聂运麟认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史已经证实科学社会主义流派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的巨大牵引作用。林建华认为,在社会主义一百余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主要流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与会的法国学者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介绍法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进而提出自己对于重要人物、重要事件、法国社会主义及欧洲社会主义、法国社会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关系等重要命题的判断。

       空想社会主义是法国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其进行深刻分析有助于理解法国社会主义的现状。斯蒂芬妮·罗莎认为,深入了解乌托邦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文学和政治题材,深入了解从文学到政治、从哲学到社会变革的惊人转变,就是了解法国社会主义的起源,也是部分地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起源。她认为1755年至1797年间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法国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理论来源。在对乌托邦的追寻过程中,蕴藏着法国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萌芽,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论在实践中逐渐得以调整和完善,使传统的乌托邦思想逐渐质变为一种政治见解,也就是一种社会构想。她认为,法国共产主义是在充满着法国大革命背景下诞生的。巴贝夫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的象征人物,他继承了摩莱里、马布利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人权思想。她重点介绍了巴贝夫的思想,即巴贝夫“集体农庄”的构想;将土地归为共有,用于让国家根据需要向各家家主授予用益权,并在每一代人之间重新分配的思想;建设正确再分配物资的国家机构的构想等。她认为巴贝夫主义是法国的社会主义起源,深刻影响着马克思的思想,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的部分来源。

       吉勒斯·詹达尔认为让·饶勒斯是法国社会主义的先锋。饶勒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统一和联合,建立社会党;给予合作社联盟特权,自由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共和国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形势;改革和革命不能作为实现同一目标的两个并列部分等。他认为饶勒斯不仅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还与历史唯物主义保持了根本一致性,为法国共和社会主义、法国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增色添彩,是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起源。

       第三,欧洲共产主义的诞生时间相对较晚,追溯其思想发展轨迹有益于弄清它在社会主义历史中的作用。欧洲共产主义是不同于苏联东欧已有的社会主义模式的革新路线,但是欧洲共产主义的发展前途暗淡,遇到了诸多问题。聂运麟认为,欧洲共产主义是法国共产党摆脱苏联控制的一种尝试,欧洲共产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种全新探索,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法共、意共、西共是没有打着欧洲共产主义旗号的欧洲共产主义,这三国共产党对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经济所有制、欧洲共产主义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法共、意共、西共现在仍然在坚持欧洲共产主义的道路,但道路艰难。

       塞尔日·沃里克教授认为,有关法共欧洲共产主义的疑问应当得到鉴别或澄清,各共产党虽然对这一概念很熟悉,但是却很少懂得其定义。想要研究欧洲共产主义的意义需要使用历史方法,不能仅仅满足于盘点会议和理论文本,否则可能会对欧洲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史上的重大影响产生错误判断。学习法共的西欧共产主义必须思考它的历史发展策略,但也需要在保持适度临界距离的前提下,研究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法国社会的所有活动。要考察法国共产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以及法国政治之间的关联。法共的欧洲共产主义首先是矛盾的反映,这些矛盾贯穿了法共的处境和政治策略。例如,法共从未质疑过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即使它试图彰显自己的存在。这种情况看似矛盾,但它持久存在于法共史上,并且帮助我们理解法共面对苏共政策时开展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艰难。我们再也不能对欧洲共产主义采用整体的思考方式,而应将它看做一个全球星系,很早就由区域空间组成,这些区域空间在二战结束后会彰显出来。他认为,欧洲共产主义对法国而言,是法国特色化的尝试,从政治角度来谈,欧洲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责任,欧洲共产主义旨在强调各国共产党的身份认同,以区别于苏联和东欧。

       吕薇洲指出,苏联模式消极面的暴露是欧洲共产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她认为欧洲共产主义理论主张中最核心的内容,一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即主张通过和平夺取政权、彻底改造国家机器、议会内外群众斗争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实现社会主义;二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即“建立一个独立于苏联和美国的欧洲,一个走向社会主义的人民的欧洲”,“是一种享有自由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民主的社会主义”。

       第四,托洛茨基主义是社会主义流派中的极左派,研究其历史演进过程有利于科学认识托派社会主义现状的历史根源。让·努马·迪康热肯定了托洛茨基主义在法国左翼中所发挥的重要历史地位,他认为,法国算得上是拥有少数托派活动分子队伍而且它还发挥了重要政治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很多在法国非常有名的人物曾经都是托洛茨基主义者。托派促使了一个比较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但是,他也认为,“正统”托洛茨基主义或“保持”已经变得非常边缘化了,这些流派是政治历史反思的一个重要对象。他认为,法国托派内部的纷争与分裂是其无法成为法国主流政党流派的根本原因。通过回顾法国的共产主义传承史,他认为法国托派的具体轮廓为:一是支持“渗透”战略,主张向斯大林主义靠拢的巴勃罗主义的革命共产主义同盟(LCR);二是拒绝“渗透”战略,反对向斯大林主义靠拢,要求加入法国共和主义传统的兰伯特主义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OCI);三是大型企业激进工人指导下构建的工人斗争党(LD)。法国三大托洛茨基主义流派之间差异巨大,彼此敌对,但都支持“工运中心主义”,敌视政治家和相关政治机构。

       王喜满侧重对托洛茨基主义的历史演进的阐述。他认为托洛茨基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高潮期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是服务联共(布)党内权力斗争的需要。托派组织是党内权力斗争的产物。他认为,尽管托洛茨基主义的一些理论不乏合理性、科学性,但从总体来看,它的理论主张仍然具有偏激性、极端性,托洛茨基主义依然是在曲解和扭曲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端化和凝固化的运用,与此同时,托洛茨基主义也在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力量的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拉美地区成为社会主义者致力于遵循的指导思想,直至今天秉承着托洛茨基主义的托派组织始终活跃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舞台上,当然它不可避免地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诸如缺乏群众基础、受极左理论束缚、组织分裂等。

       第五,市场社会主义是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再认识,分析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有益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吕薇洲认为,二战后市场社会主义的主阵地——苏东地区,提出的一系列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利润刺激或物质刺激经济模式”“导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市场经济模式”“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经济模式”等,有力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实现计划和市场、劳动者自主管理与宏观经济计划结合的社会主义运行模式。他认为,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史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以启发和借鉴,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

       二、现实视角下社会主义流派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特征

       社会主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一些新发展、新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共同特征。对此,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世界社会主义流派的新发展、新变化

       一是世界社会主义流派整体上呈现出多态纷呈的发展趋势。聂运麟认为当前科学社会主义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多彩纷呈,在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期折射出社会主义复兴的信号,体现了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林建华认为,整体上社会主义发展到从单一模式到多样特色的转变形成,当前社会主义流派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和总结,探索继续前行之路,逐渐形成多态纷呈的基本走势。

       二是科学社会主义派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林建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独树一帜的,是一股强有力的社会主义中坚力量,砥砺着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与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悠久的发展历程,即以俄为师、实现民主独立,以苏为鉴、探索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认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道路也会经历类似的曲折历程。余维海认为在生态危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契机和路径应该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立场、无产阶级解放的策略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逻辑论证上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两大和解,进而实现人的解放,仍然具有解释力。关照中国的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不但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选择,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固有价值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发展,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中国生态文明将会超越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所构建的生态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在发展方式上对资本主义超越,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标杆和旗帜,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社会主义,走向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道路。

       三是托洛茨基主义在新时代条件下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让·努马·迪康热认为21世纪初托洛茨基主义在法国左翼中的历史影响越来越弱、地位越来越低的原因在于法国托派社会主义遭受左翼阵线联盟成立的打击,分散和分裂越加严重,新一轮生存危机使其不断边缘化。他还强调正是法国托派社会主义的内部斗争与分裂不断,严重削弱了整个流派的势力,阻碍其成为真正影响法国政治生活的国家政党流派。王喜满认为苏东剧变后,托洛茨基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在:不再受苏共和法共的排挤与追捕,由“非法”转为合法,理论宣传其“正统性”;调整自身策略,打破托派间的敌对局面,加强彼此之间的联合,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扩大其影响力。吕薇洲认为,二战后的新托派大力主张“积极罢工”和“社会主义世界联邦”是在原有信条的基础上结合了对现代特点的新认识。

       四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引起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时代变化调整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的解释模型。余维海认为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类整体利益的分配性危机。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实现人类——无产阶级立场的转变,选择通过精神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他还特别强调,中国探索的生态文明道路是社会主义固有价值的回归,更新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手段。吕薇洲认为,发端于绿色运动的生态社会主义日益超越生态学的运动范围,广泛关注生态、和平、人口、科技负效应等问题,使得各国政府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南北问题、和平问题等,表明了生态社会主义切中时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五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党国际在金融危机后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袁群分析社会党国际在二十四大以来,不断调整与革新理论政策和组织方式:在理论纲领上,主张发展新型民主、新的国际主义和团结一致的新文化;在经济政策上,提出把扩大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新方案;在组织机制上,注重机构内部的民主化建设;在社会基础和对外联系上,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在宣传机制上,重视发昏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他认为这些调整与革新是社会党国际试图重新回归社会民主主义传统,重塑身份特征,实现重振的有益探索,有利于社会党国际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但仍存在不少难题与挑战。

       六是南亚毛主义继续进行本国社会主义的斗争和实践。聂运麟认为,尼泊尔毛主义共产党虽然已经参与政权,但整个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发展前景仍然不明朗,他认为印度毛主义和尼泊尔毛主义二者在对待中国道路、中国模式问题上有自己不同的态度。吴国富则认为南亚地区毛主义在经历了高潮和低潮之后,当前南亚地区毛主义正通过整合而进入一个回潮的时期,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调整,为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回潮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南亚地区毛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仍然十分肥沃。

       (二)世界社会主义流派的新特征

       聂运麟认为,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主要流派的发展出现了复杂的局面。正确认识各社会主义流派的性质和作用,正确处理与各主要社会主义流派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必要。他认为,当前同属世界政治左翼的世界社会主义主要流派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被边缘化的状态没有得到改变。在这种大的历史前提之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共产党和工人党应正确处理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及其政党或组织的关系,以便将它们影响下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团结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下,组织成为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革命大军,去争取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世界社会主义流派,虽派系林立,思想纷繁,但在世界政治的总体框架中仍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聂运麟认为,当代社会主义主要流派在分裂、敌对、同盟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所有社会主义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均不绝对排斥,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均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病,反对或批判资本主义;均把社会主义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的制度性选择;都把和平、民主、自由、平等、消除贫困和实现公平正义等作为价值追求。林建华也认为上诉共同特征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流派共同的问题域和思想主题。聂运麟还认为,当今科学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特点是多样性,即积极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吕薇洲认为,二战后的欧洲社会主义流派展现出突破地域界限和突破自身存在的状态的两大鲜明特点。

       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流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学者们认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和发展,社会主义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既面对重大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同属世界左翼的世界社会主义主要流派内部纷争不断,外界挑战严峻。聂运麟认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包括: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不断被边缘化;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支持率持续下降;托派的政治地位仍然不足轻重;南亚毛主义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拉美的“21世纪社会主义”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等。苏东剧变的冲击余力缭绕;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对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的深刻影响;世界左翼力量分散,内部纷争、纠葛不断,是社会主义主要流派无法打破长期困难局面、无法实现团结与统一的社会历史原因。

       二是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派系,仍然有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聂运麟认为,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边缘化的困境没有得到改变,形势十分严峻。多彩纷呈的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流派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模糊了群众对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界限的认识,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加大了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国际垄断资本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高压态势下,转向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可能性。

       三是托洛茨基主义仍未完成所谓的“不断革命”“世界革命”的历史使命,意味着其还存在有待完善的问题、有待跨越的困境。聂运麟提出,托洛茨基主义在西欧国家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仍然不足轻重。让·努马·迪康热认为,目前法国“正统”托洛茨基主义的边缘化状态是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发展困境,是法国托派社会主义政治历史反思的重要对象。王喜满认为,托洛茨基主义的理论主张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力量十分有限,是对马克思主义极端化、凝固化的运用。当代托洛茨基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困境是摆脱极“左”理论的束缚,建立广泛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改变托派组织的分裂状态,建立统一政党等。

       四是欧洲共产主义在历史长河中蹒跚前行。吕薇洲认为,奉行欧洲共产主义的共产党处于资本主义心脏地带,不可避免地遭受各党各流派的挤压和干扰,发展前景有限。塞尔日·沃里克认为,法国共产党经常遭受社会党和左翼联盟的挤压和冲击,势力逐渐缩小,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法共领导人曾不断重申“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排斥欧洲共产主义试图找到本国发展道路的行为,抹杀了欧洲共产主义取得的一些新发展。这都导致了法共的欧洲共产主义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前途一片暗淡。

       五是民主社会主义仍有不少难题和挑战亟待解决。袁群认为,社会党国际仍没有进行建设性的理论创新;在理论政策的取向上各成员党分歧严重;在新全球化时代不合时宜地企图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方式摆脱危机;对社会党国际的主导权的争夺严重削弱了社会党国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认为,这些难题是社会党国际面临的挑战,决定了社会党国际的未来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民主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

       四、新时期世界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战略

       尽管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和组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困境,但社会主义者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战略,继续坚持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社会而奋斗。

       一是科学社会主义要正确处理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关系。聂运麟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长期共存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科学社会主义应积极面对共存的现实,正确且辩证地分析各社会主义流派正面积极的一面和错误消极的弊病。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处理与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关系的原则应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政党处理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及其政党、组织关系的基本准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这也值得其他社会主义流派学习和借鉴。林建华认为,社会主义流派间需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文明成果;在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流派之间,应该用科学社会主义引领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共产党间、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甚至非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应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双边或多边联系和协调机制,从各国的“点”过渡到多国的“线”再发展到全球的“面”。

       二是各社会主义流派、政党根据时代新特征积极调整自己战略策略。聂运麟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各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社会主义流派也居于主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的成功为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尤其是欧洲共产主义,展示了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及价值。王喜满认为,托洛茨基主义的战略调整就是理论宣传其“正统性”;积极参与政治,力求在国内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加强各国托派间的国际联合,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展示其所谓的科学性。余维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生态文明及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对资本主义原生态市场经济弊端的成功化解,对无产阶级革命手段的更新,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王建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中巴尔干地区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不断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提出相应的斗争策略,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即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协调工人阶级间的斗争、组织群众加入反帝国主义战争中来、反对政府为新帝国主义战争服务、反对资本家和帝国主义联盟等。

       最后,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的成功案例,是值得其他社会主义流派、政党、组织借鉴和参考的。虽然世界社会主义流派多态纷呈,面临着令人担忧的发展困境,但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要各社会主义流派在时代变化中继续坚持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积极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加强国际联合,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探索符合各个国家、地区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就能推动社会主义走向伟大复兴。

标签:;  ;  ;  ;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学校”国际研讨会综述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