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嘉明[1]2001年在《《案例》: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行战略分析和今后战略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一篇应用性学术论文。全文分为案例部分和案例分析部分。案例部分描述了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概况,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详细介绍了其所在的白色家电行业情况。案例分析部分从案例提供的素材为主要出发点,运用行业生命周期、行业吸引力等理论和工具,对美的公司现行战略选择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美的公司今后发展要注意的战略领域作出了思考。
祝美群[2]2002年在《乡镇企业发展规模经济与培育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工业经济、扩大出口创汇、增强综合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外部约束条件的增强,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供求格局的转变和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影响,乡镇企业在法律法规、宏观政策和市场竞争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竞争优势弱化和经济效益滑坡成为困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难题。这种状况是其基本矛盾多年积淀,经营理念陈旧保守,企业核心能力低下等的客观反映。它不可能仅仅依靠产权问题来解决。其中,产业组织优化和规模经济问题,对于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更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实践意义。 论文运用产业组织方法、博弈论理论、统计学方法、战略管理等基本理论,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政策和微观规制研究相结合、框架分析与重点研究相结合、一般理论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等基本原则,按照战略管理的一般过程,以提高乡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规模经济和产业组织为重点,着重探讨了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五个主要问题: 规模经济和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是提高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在对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两种理论的贡献、片面性及其内在联系,提出了核心能力+规模经济的竞争策略;简要回顾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乡镇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和优劣势,在对竞争战略及发展趋势把握的基础上,建立了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框架体系。 理论分析是实施规模经济战略的依据。论文强调了规模报酬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性,分析了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规模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系统探讨了规模经济的实现,组织层次,数量表征及其系统特征;在企业最佳规模确定上,比较了不同学派的观点,明确了实现最佳规模的基本条件,认为企业最佳规模的形成是市场选择、企业自组织和企业博弈的结果;探讨了规模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实现形式和途径上的重大变化。 产业组织状况和经济效益分析是战略实施的出发点。文章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演变谈起,指出规模化和集中化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接着,分析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发育状况;在对统计资料合理调整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乡镇企业增长因素进行合理的分解,肯定了规模经济对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依据产业经济学方法,对乡镇企业行业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论文还比较了乡镇企业行业规模有效性以及与国有企业的差异。 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是规模经济战略的核心。论文研究了乡镇企业规模经济战略遵循的基本原则,行业选择,投资决策等,并以格兰仕规模经济战略为例,分析了规模经济战略成功的基本条件。然后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融资问题。分析乡镇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及其对发展的束缚,论述乡镇企业如何实现融资方式创新,认为资产运营是乡镇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捷径;其二是组织创新问题。论文强调中间组织对乡镇企业规模经济实现的作用,然后以乡镇企业集团为研究重点,在考察其理论起源、经济效应及运行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企业集团的组建政策、产业结构、地域特征、组织结构、治理特征以及规模经济效果,提出乡镇企业集团健康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 效果评价问题是实施战略控制确保实现目标的基本保证。首先给出一个战略控制的一般过程,分析了乡镇企业规模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着重从微观角度建立规模经济战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为例,检验企业规模经济效果差异及乡镇企业的地位,提出在新形势下家电行业提升核心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和农村市场等发展对策。 论文得到了卢风君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乡镇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机理及保障体系研究(批准号79870062)》资助,并秉承师兄李玉刚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的思路,加强了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针对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可供企业经营者、职能管理和科研人员研究决策参考。
封泉明[3]2012年在《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研究》文中指出知识产权具有多重属性,既是平等主体的知识财产权,也是权利主体控制的、可以货币衡量的并能为其带来效益的无形资产,还是政府关于知识资源的归属、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规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日益知识化使代表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成果商业化专用权的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则使知识产权成为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进而又使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基本规则。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利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不断将自身知识资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由此进一步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创造,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或关键技术上的知识产权布局,力图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优势来化解危机,并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先机。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还在我国进行知识产权跑马圈地,加快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知识产权经略。而从我国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拓展,并且经过多年努力,部分中国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增长,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中国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拥有上,包括优秀中国跨国公司在内的我国企业普遍较为缺乏。这种状况,使中国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往往遭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伏击而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中国跨国公司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冲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打压,就成为其进一步发展并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不断交互融合、深化发展为背景,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控制方面的竞争态势入手,系统深入地探讨中国跨国公司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原因、重点、路径、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国际经验借鉴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中国跨国公司,尤其是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怎样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培育什么样的自主知识产权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出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对策与建议,以为现实经济服务。
朱凤涛[4]2009年在《中国微波炉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波炉产业是当今中国家电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最为集中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家电产业中,发展最为成熟,对中国的产业转移最为彻底的产业之一。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各国企业的竞争、跨国经营、进入国际市场,越来越依赖于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恰当定位。基于此,本文首先从价值的概念及其内涵出发,通过梳理价值结构、价值关系到价值创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价值创造方式的角度把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划分为OEM、ODM、OBM、OSM等形式,并结合价值创造环节的特征和价值链定位对每种模式都进行了相应的界定。接下来,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价值创造方式、进入模式、竞争优势四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并提出了两大基本逻辑,以及包含着“天时”、“地利”、“人和”叁方面要素的全球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协同演进的模型。在微波炉全球价值链的“天时”演进中,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充分印证了价值创造环节中知识产权含量与价值含量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在微波炉全球价值链的“地利”演进中,主要产品市场的次第兴起和主要生产区域的逐渐转移,都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能提供的价值创造环节的有利因素与价值含量空间,推动着微波炉全球价值链的区位环节分布的变化。而来自四个国家的四家代表性企业,对自己的价值创造方式即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调整,充分说明了“人和”需要与“天时”、“地利”形成协同的演进。最后,美的微波炉在进入产业之初,立足于当时微波炉全球价值链的“天时”、“地利”,以及竞争对手与自身的“人和”现状,通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升“人和”,在产业与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则再次完整展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及其演进过程。
张捷[5]2014年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并购交易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目标是实现投资的成功退出,实现投资的可观回报。IPO退出和并购退出,是较为通常的退出方式。IPO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完成融资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2012年11月2日浙江世宝登陆A股市场的之后1年多时间里,A股IPO市场关闭,直至2014年1月,A股IPO尽管重启,将近700家排队企业,按每年200家发行速度,存量企业预计需要2-3年才能发行完毕。投资于排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无法通过IPO顺利实现退出。并购退出成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退出的另一种渠道,同时经济转型也为并购退出提供了契机。2014年上半年GDP增速是我国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最低的,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国正经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要发展依托内生性增长和并购重组两条路径。并购重组能够快捷的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各项资源,得以实现规模效应得以降低成本。因此各上市公司分别成立并购基金,积极推进并购重组。在并购交易中,私募股权投资担任着角色并不总是积极正面的,国美兼并永乐,雷士照明吴长江同软银赛富阎焱爆发的矛盾,都是“门口野蛮人”的现实事例,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私募股权投资的作用。最近的一次A股市场并购交易中,被并购方的中电加美股东中同样出现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风投)。中国风投运用其自身资源从企业发展及协同效应的角度,通过战略分析匹配度剖析,为中电加美寻找到适合的收购公司,从而顺利实现退出。中国风投充分解决了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代理问题。相较于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同样具备专业的能力及资源,而独有的股东地位却使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具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使其完全不同于投资银行担任的传统并购财务顾问角色。同企业价值捆绑,使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主动催化交易完成,提高并购效率。对收购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及被收购企业发挥私募股权机构能动性具有借鉴作用。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讲述本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方法。同时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及并购相关的概念定义。第二章并购交易中的利益冲突涵盖股东回报及控制权缺失两大主要冲突,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第叁章案例背景以隆华节能并购中电加美为核心,从并购双方基本信息、投资背景、并购背景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中国风投推动并购交易实施详细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并购交易中的作用,如何解决各方的冲突。第五章并购案例的经验和启示对本论文进行总结。私募股权投资在整体并购交易发挥的重要性,除了进行交易双方的协调,最为关键的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对最终交易的完成起到了催化及推动作用。对于收购企业来说,很难以全球化和互联网化的思维选择适合的目标并购对象,引入适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充分利用机构投资价值理念,协助筛选合适的目标公司,完成并购整合。对于被收购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能够协助企业完成合适收购公司的寻找和筛选,出于保障其投资股份价值,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能够平衡短期及长期的均衡。如同本例中的中国风投,从中电加美未来发展及并购后企业的整合角度出发,合理筛选收购公司,最终实现退出。
徐鸣雷[6]2004年在《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财务战略管理的研究正日渐成为财务管理领域的新热点。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企业拥有的财务资源和可以使其增值的机会总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有效筹集、科学投放和合理分配财务资源,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最终被市场淘汰。那么,如何更加完善财务战略管理理论、方法与管理框架正是理论界与实务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首先揭示并验证了企业价值与财务战略的相关性。本研究提出了“以追求长期盈利能力为目标方向”、“把建立竞争优势作为本质要求”与“突出分析战略环境因子为首要重点”为财务战略管理叁大要素,并揭示了要素本身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论证了企业价值增加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合理性,从而明确界定财务战略管理的科学内涵,完善了财务战略管理理论中的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通过以Tobin's Q代表企业价值,将财务战略分解成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战略叁个方面,分别采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投资比率及股利增长率等叁类8项指标分别度量了相应的叁个方面,以在沪深两地上市的3个行业81家上市公司1999年—2003年5年的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对企业价值和财务战略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产增长率、流动投资比率、资本投资增长率、股利支付率、资产长期负债率、债务融资率与Tobin's Q显着相关,进而从实证层面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效地解决了财务战略活动效果难以进行量化研究的问题,弥补了目前从实证角度研究财务战略的不足。 接着,论文提出并验证了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战略制定模型。结合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EVA与CVA两个互补性变量为定量维度,以企业生命周期因素作为定性维度,建立了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战略制定模型,提出了价值内涵集中型、价值外延扩张型、价值多元均衡型及价值收缩转移型四种整体战略模式,并分别给出了4种模式相应的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战略。通过选取四组(每组两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别对上述模型提出的财务战略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论验证了模型中所提出的财务战略模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上述模型能够解决战略设计中重板块轻整合,以及定量变量选择中的会计利润短期倾向的问题,并给出了目前财务战略制定中定性与定量整合及合理选择定量变量的方法。 最后,论文提出了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战略实施框架。以企业价值管理框架为基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核心价值驱动网络为桥梁,选择创值导向预算、评价和激励为循环运行环节,以“人本观”的领导支持、战略沟通、企业文化及治理结构作为支撑,构建了由目标层、桥梁层、运行层及支撑层组成的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战略实施框架。该实施框架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层次围绕创造企业价值核心来展开:构建了价值驱动因素网络,解决了财务战略实施目标与运行过程脱节的问题;将预算、评价与激励整合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基础上,纠正了传统预算控制中重利润的倾向;在运行层和支撑层中充分考虑了财务战略实施主体,克服了财务战略实施重客体轻主体的问题;通过所构建的目标层、桥梁层、运行层及支撑层而组成的系统整合的实施框架,改进了目前财务战略理论中缺乏有效整合的实施框架的不足。
张国杰[7]2005年在《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虽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己有二十余年,但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权责不分、产权模糊、管理不善、设备陈旧、技术创新不足、投资效益低下、市场风险不足的现象仍相当严重,许多企业资不抵债,己濒临破产的边缘。 改革国有企业,不仅是我国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所面对的问题。综观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情不同、企业状况有别,其改造的方式及改革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通过并购等手段来实现国有企业民营化、实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因此,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的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尝试运用这一手段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往往伴随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并购的效果,还阻碍了国有经济改革的进展,更严重的是给国民经济带来动荡的风险。 本文回顾了我国叁个并购浪潮,同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情况对我国的并购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一些财务问题: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问题;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与评价问题;杠杆收购在国有企业并购的运用问题;国有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随后,抓住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相关财务理论,提出解决这些财务问题的建议。
顾丽姝[8]2014年在《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盟新四国(以下简称新四国)是指东南亚十国中最后加入东盟的四个新成员国,即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亦称CLMV国家。其中,柬埔寨、老挝、缅甸属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政治局势长期动荡的影响,新四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推进和印度“东向政策”的实施,新四国以其重要的地缘政治、逐渐开放的经济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日益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成为各大国角逐的焦点区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的推进,我国与新四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快速推进,新四国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东盟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成为新四国最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就我国而言,无论是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中央企业,还是不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但却拥有为小规模市场服务能力和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中小企业,都能在新四国找到自己发展的“广阔天地”。我国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在获取国内稀缺战略资源、转移过剩产能、开拓境外市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西南边疆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既符合企业经济利益,也关乎我国的国家战略。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和现状分析相结合、国际关系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四国引进外资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就中国对新四国和老六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和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就影响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对于细化东盟问题的研究对象,验证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高风险国家的适用性,补充和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客观而深入地认识我国与新四国的经贸关系,正确处理双边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而且能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拓新四国市场提供具体的帮助,为各级政府制定和调整对外投资政策、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通过系统地梳理国际直接投资基本理论,依次对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归纳、介绍和评价。二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首先,回顾了新四国的引资进程,分析了各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分布和产业分布;其次,总结回顾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归纳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叁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分析。首先,基于投资国的宏观战略,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必然性;其次,基于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可行性;再次,基于双边关系的推动因素,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有利基础;最后,基于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区位优势。四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绩效分析。通过指标选取、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重点研究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绩效中的贸易效应,并与中国对东盟老六国的投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五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分别从东道国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叁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六是推动中国企业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对策和措施。首先,从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策服务、深化双边合作叁个方面,就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其次,从目标定位、产业选择、进入模式、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就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的创新性研究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创新。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大都把东盟十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鉴于东盟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根据东盟新四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与中国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上的密切关系、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亲缘优势、地缘优势等因素,将新四国放在一个次区域内进行研究。第二,建立了“投资国-东道国-双边关系-企业”四位一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因素分析框架,强调双边政治关系中政治互信与双边经济关系中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等子因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提出在对类似东盟新四国的高风险国家直接投资中,双边经济关系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双边政治关系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第叁,通过实证对比研究中国对东盟新四国、老六国的直接投资绩效,提出中国对两类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是贸易创造型投资,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进出口创造效应均高于对老六国的直接投资。本文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之处:首先,新四国均属最不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低,受世界关注的程度不高,文献资料匮乏,一些研究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文对某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其次,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典型案例和重要地区投资主体(如云南、广西)没有进一步展开深入的分析。对此,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罗人杰[9]2016年在《H集团战略分歧与财务管理体制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旅游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游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产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比例不断上升,使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现象为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紧紧依托黄山风景区的优势旅游资源,并以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上市主体为整个集团的业务核心。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本、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使闲置的资源价值最大化,是决定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多元化战略和一体化战略作为企业配置资源的两种战略,近年来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也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规划中得以实施。然而,企业在实施的多元化战略及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势必会对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带来影响甚至是冲击,如何使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变更好地适应多元化及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论文研究的思路、内容、框架以及论文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回顾了财务管理体制和集团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为下文进一步讨论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与财务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第叁章介绍H集团概况,阐述了H集团以旅游服务为主营业务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特点,从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两个层面对H集团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简单介绍,最后简要分析了H集团的财务状况。第四章首先分别从多元化战略和一体化战略两个方面详细叙述了H集团的经营的背景与原因、有利条件和具体措施,最后对比阐明H集团多元化战略与一体化战略分歧的具体表现以及H和集团的战略选择。第五章论文从多元化与一体化战略分歧的角度分析其对H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选择的影响。第六章介绍了H集团发展战略分歧给财务管理体制建设带来的困扰以及H集团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大胆地预测H集团未来经营战略的发展趋势。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H集团一体化和多元化两个不同发展战略的分歧对H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和建设影响的角度,再结合H集团旅游主营业务的特点以及集团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阐述和分析H集团选择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决策过程和背景原因,为今后行业内其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和数据。本文还通过对H集团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的剖析,结合当前我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为H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
金亮[10]2014年在《企业保守财务战略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财务战略(financial strategy)是指企业为了谋求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为了增强企业财务竞争力,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进行全面性、长期性以及创造性的谋划。根据企业不同的财务结构,企业的财务战略分为扩张型、保守型和紧缩型。其中,保守型财务战略一般表现为企业为稳定增长相关投资,在一个固定期内采取公司保留部分利润,将外部筹资与内部利润相结合。当前由于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尚未完全退去,企业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风险,企业的财务战略不仅难以发挥它真正价值,反而制约了企业发展。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财务战略并且成功地运用,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成为理论与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海信电器作为我国家电行业中财务‘保守型财务战略”的典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仍然保持着健康高速发展,因此,本文选取海信电器作为研究案例对其财务战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了财务战略以及保守型财务战略等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以海信电器作为案例研究,并提出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海信电器为案例,深入分析其财务战略选择原因。最后,本文总结海信电器在运用财务战略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我国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通过对海信电器保守型财务战略的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首先,海信电器正是由于选择了一整套与企业总体战略想配合的财务战略,才能实现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需求,推动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其次,保守型投资战略的实施使公司的生产和销售迅速规模化,筹资战略又为投资战略进行服务,保障了投资的持续性和收益性,继而保障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健康,降低了财务风险。最后,通过保守型财务战略的实施,降低了企业负债水平,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率,使得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更加灵活,为企业更有效地增加收益。我们还得到启示:企业的总体战略必须倚重财务战略,财务战略制定必须要适应当前的企业环境,筹资战略服务于投资战略,投资战略要符合公司的总体战略,总体战略离不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
参考文献:
[1]. 《案例》: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行战略分析和今后战略思考[D]. 龚嘉明. 暨南大学. 2001
[2]. 乡镇企业发展规模经济与培育竞争优势研究[D]. 祝美群. 中国农业大学. 2002
[3].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研究[D]. 封泉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4]. 中国微波炉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 朱凤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09
[5].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并购交易中的作用[D]. 张捷.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6]. 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D]. 徐鸣雷.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7]. 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D]. 张国杰. 广东工业大学. 2005
[8].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D]. 顾丽姝.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9]. H集团战略分歧与财务管理体制选择研究[D]. 罗人杰. 安徽大学. 2016
[10]. 企业保守财务战略的应用研究[D]. 金亮. 浙江工商大学. 2014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直接投资论文; 企业价值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 进入国际市场模式论文; 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财务战略论文; 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规模经济论文;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并购融资论文; 产业并购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市场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