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小学生由于其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广大数学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数学课程理念、改革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了切身的体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重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重视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但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教学需求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对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以下几点思考。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其基本依据是数学课程标准,还必须强调要体现数学课本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强调服从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确保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能获取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和能力;内容的安排顺序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内在的逻辑结构。可适当考虑安排一些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的数学内容,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
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应以学生具体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初中数学内容的呈现应直观、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高中教学内容的呈现也应根据学生实际知识背景设计问题情景,采取适当的表达方式。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现成结论的呈现,还要考虑这些结论的形成过程;内容要具有弹性,为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二、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的学习动机,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心弦,活跃思维,改变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局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活动,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动脑筋,也学不好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是必要的,但不能满堂灌,要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营造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气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讲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尤其是讲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演算、推导、证明等
如垂径定理的证明方法、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学习等。初学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容易将正弦、余弦、正切混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难理解的地方可让出一点时间给学生考虑,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叫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可随时举手发问,使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多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较有艺术性的提问以活跃思维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学习中较少发现问题,教师如若在其似懂非懂之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平行线的定义”,学生并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可问学生:“平行线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限定呢?”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有了疑点,必定进行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以探究性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解完某一道题后,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扩展。例如:计算(2+■)3?(2-5■)2=?当学生按顺序算出结果后,追问“运算依据是什么”,继而问“谁能找出最简便的算法”。教师简短的话语,就会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学生探求简捷方法的好胜心理,为灵活运用幂的运算法则开辟坦途。
三、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 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新理念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情”让学生自己抒,“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在“情”中自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这里的老师主导作用就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疏导与诱导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教师的帮助不但能使学生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而且本身就是期望的一种具体表现,能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感受更加深刻并更加努力,成功并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 。
论文作者:石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课堂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