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为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并且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脚步的逐渐加快,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无论是在使用的技术上还是在工程的规模上都在不断的更新和扩大,这也就给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不断的暴露了出来,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渗漏问题就是众多质量问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渗漏问题的出现不但会给后期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还会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年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避免渗漏问题的发生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针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防渗堵漏的施工要点以及施工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我国该行业的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堵漏;施工要点;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防渗漏以及堵漏施工时,最常用的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浆、基础加固胶泥、砂浆以及混凝土等,其中水泥浆比较适用于灌浆堵水。而为了保证地下管道的防渗漏需求则可以适用基础加固胶泥来提高管道的抗压防水性能,砂浆以及混凝土比较适用于大面积的混凝土建筑物补强和加固的施工作业中。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的防渗堵漏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发生渗漏的原因,之后才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和防渗漏材料对渗漏位置加以处理,另外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堵漏施工作业完毕之后,后期的保养和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运行。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出现渗水现象的成因分析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出现渗漏水现象,对其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其中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从产生时间进行分析,可能是在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产生,也可能是在施工过程某个环节没有做到位而产生,也可能是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一些外界的因素是不可控的,但是施工的质量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的根据设计方案及图纸规范操作,并且在施工每个步骤都尽善尽美,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以及方法就能够有效的减少,甚至杜绝工程渗漏现象的产生。
1.1 由结构裂缝而引发的渗漏水现象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引起渗漏现场的原因。而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温差而引起的,温差的出现就会引起热胀冷缩现象。进而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结构材料出现横向或者竖向的裂缝,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还要注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混凝土具有较大间距,并且具有较大厚度时,就很容易在搅拌之时形成斜坡带,使得混凝土的厚度分布并不均匀。而正因为这种不均匀的分布,使得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之下,薄弱部位较易出现裂缝,而当这些裂缝没有及时解决时,会使得裂缝加大,甚至是贯穿,这就很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
1.2 施工缝处产生渗漏水
在一般情况之下,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当中,在施工缝处均有完备的防水装置防止渗水。因此,一般情况之下,施工缝处不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而在施工缝当中出现渗漏水,通常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而产生的。这种错误操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在施工方施工结束之后,没有及时的清理施工缝处的建筑垃圾,比如说施工缝当中出现积水、夹沙或者是夹泥现象;二是起到防水效果的止水钢板,或者是止水带被认为的损害,导致施工缝的防水及止水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三是在施工缝出的混凝土漏浆厚度不厚,在进行混凝土浇捣之时厚度过厚或者是对其密实程度没有及时的处理,就可能会在施工缝当中形成渗水,而处理程度不够,就可能出现漏水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堵漏的施工要点及施工技术
2.1 针对裂缝渗漏的施工要点及施工技术分析
针对于结构裂缝采取相应的预防以及解决渗漏水现象的措施,就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设计方面考虑,就应当保证在进行设计时,使得混凝土的内衬墙保护层拥有三厘米的厚度,该厚度应固定在三厘米,不应再加大。其次对构造筋来说应将其放置于主筋外部,从而达成防止出现裂筋现象的结果,还应当保证水平方向构造筋具有较小间距,并且选择钢筋时,也应当选择较小规格的钢筋。
其次,从施工方面考虑防止渗漏的措施,首先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工程结构的具有作用。为了防止因施工问题而导致结构裂缝,出现渗漏现象。应当首先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从多个方面保证其质量。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颗粒大小以及水灰之间的配比大小,保证颗粒大小既不过小,水灰配比不过大。从而使水泥的用量大大的减少,也减少高标号混凝土的使用率。在进行混凝土浇捣之时,应当派遣专门的人员对其分区域并且分工进行操作,防止出现漏振现象,对于混凝土布料也应当采取以上措施,防止出现欠振现象,在浇捣全过程当中避免出现集中现象。而防止以上三种现象的发生,防止混凝土结构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部分区域过于薄弱,从而产生裂缝,就应当采取先进的教导技术,进一步的加强混凝土的强度,使裂缝的产生率大大降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2 针对孔洞渗漏的施工要点及施工技术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孔洞现象导致的工程渗漏现象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因,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堵漏施工人员在进行孔洞的防渗漏处理时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防渗堵漏施工人员在一些水压较低的孔洞处进行堵漏时,可以采取直接堵漏方式记性添堵,在孔洞的位置直接注入填补的材料,堵塞漏水点。其次对于一些水压较高,使用直接堵漏法无法有效进行堵漏的孔洞,施工人员需要采取下管堵漏法进行堵漏施工,采用下管堵漏法进行堵漏时,施工人员首先应该查看孔洞的大小以及水压,之后需要在漏水点下方先铺设一层碎砂石,之后在碎砂石上层在铺设一层油毡,之后再想孔洞中注入水泥砂浆,并确保水泥压浆的压实度,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已经堵漏的孔洞进行检查,确保孔洞的渗水性,再检查完确定孔洞不再漏水的情况下,进行孔洞的防水层施工,风水层敷设完成之后将胶管拔出,完成孔洞的防水堵漏施工。
其次针对孔洞引起的渗水漏水现象,施工人员还可以采用木楔块堵漏的方式进行防渗堵漏的施工作业,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用于孔洞较小但是水压较大的孔洞,具体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应现在孔洞的内部插入一个用砂浆涂抹均匀的铁管,然后顺着铁管注入水泥砂浆之后在铁管的内部插入经过沥青浸泡完全的木楔块,今后进行压实,并检查,确保其不再漏水之后进行防水层的敷设,进而实现了孔洞的防渗堵漏,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运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先进社会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强度,进而也就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频发,一些自然原因,使我们不可控制的,但是因为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引起的渗漏现象是可以加以制止的,所以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的保证施工的质量,最大程度的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渗漏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桂爱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6(5):56-57.
[2]张连.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防渗堵漏的施工要点及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40):239-240.
[3]岳偲婧.防渗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6(7):76.
[4]任杰.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施工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3):95-96.
论文作者:彭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孔洞论文; 混凝土论文; 现象论文; 裂缝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渗漏水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