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是中华民族璀璨艺术长河中的结晶。音乐是一种富有灵性的表达方式,带领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中国民族器乐欣赏对学生的乐理常识积累、艺术体悟能力提升、审美素质培养、文化自信建立等综合素质的成长均有所裨益。我国相当重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教学,但目前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现状、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能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教学的效果,使其真正成为令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民族器乐;音乐欣赏;义务教育音乐教学
一 轻视审美教学
虽然现阶段义务教育的音乐欣赏教学已有转型的好苗头,但是在良好的大趋势下仍存在一些不得不直面、纠正的问题,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审美教学的轻视。艺术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美育”,而审美教育的实际意义不仅止步于培养学生发现、欣赏、表达“美”的能力,建立其独特的美学欣赏标准,更多地,是通过这种“美”的熏陶,给予其灵魂前进的力量。因此,艺术类课程在中小学的功用相较于构建“美丽”,更突出的是构建“美好”。塑造美好的心灵是审美教学的真正目的,而这也正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审美教学是艺术欣赏类课程可以“下功夫”的一个要点。
然而,审美领域确实当前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鲜有触及的一个方面。归根到底,一是教育者未意识到审美教学的意义,二是其认为审美教学超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理解范畴。美学,这一概念是我国许多学生升至大学以后才接触到的概念,我在课后采访了五个班的初三学生,其均表示对此不了解。其实,审美引导可以从义务教育阶段起步。美学不一定要以拗口难懂的理论阐释,其可以是一种感觉,因为美本就是难以言说的。如在进行《二泉映月》欣赏时,老师可以就作品题目、音乐效果、内涵韵味等各方面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美”的角度思考。其实,思考美的标准就是建立自己独特的音乐欣赏原则的过程,这是一种核心素质的建设。
二 娱乐性高于艺术性
“音乐课就是娱乐课”这是大多数中小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看法。诚然,音乐欣赏既是一种艺术活动,也是一种娱乐心灵的方式,但是要使音乐欣赏真正有效,必须突出其价值,使艺术性强于娱乐性,从而更能调动学生的专注力与参与度。为小学生、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带来一些放松不可置否,但是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大多数音乐欣赏课堂存在喧宾夺主、纪律松散的情况,甚至由于嘻哈涣散的氛围影响到了作品主旨的传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进行《二泉映月》一曲欣赏时,教师播放了一段真人演奏视频,视频中的演奏者奏至情绪激动出忍不住颤抖,这本是老艺术家值得钦佩的优点,可在此时,班级中竟有同学在窃笑......这既是对演奏者的不尊重,也是对作品本身的不尊重,这从根本上显示音乐欣赏并未在学生心中建立其崇高的地位,艺术的神圣性在其心中是个问号。
和中小学生谈音乐艺术,这不是拔苗助长的笑话,而是必须去做的迫切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心智正逐渐成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感悟力与欣赏力,因而是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艺术性的。但是由于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的“低级化”、“俗化”处理,以“大白话”简单带过内涵深刻的作品创作,或甚至直接以影像代替教师表达,从而带给学生“音乐课就是看电影的课”、“音乐课就是边听歌边写作业的课”的主观误解,从而致使其无法以专注、严肃的态度进行音乐欣赏,也就阻断了其深入作品内部的道路。
三 音乐欣赏内涵狭窄
现阶段的义务教育音乐欣赏教学已较从前内容更丰富,实际效果更好,但是其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实际上,在进行音乐欣赏时,除了欣赏它的歌词,旋律,节奏,技法以外,还可以欣赏它所带的情感和感觉、所传达的思想力量、美的体验,“欣赏”的内涵是相当广博的,它没有具体的、可以界定的框架,因而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不必拘泥于某种定式,且可以在既定流程之外有一些新的发挥。比如在和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时,可以将重点更多地放在感悟体验中,且学生可以生发的感悟不一定是思想、情感这两方面,意境、细节、意识等丰富的感触都可以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现流行的音乐欣赏步骤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引导我们进行音乐欣赏,从而更有效率地进行音乐欣赏。但是规则可以帮助音乐欣赏的学习,也可以阻碍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如果只一味在规则之内反复演练,最终只会形成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势正是音乐欣赏创造力的“抹杀者”。
四 忽略比较欣赏
在我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音乐欣赏教学基本上均倾向于围绕某一作品而少有对两部、多部作品的综合赏析,也就是比较欣赏。在比较之中,作品的特点能得到深化,且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整体的音乐作品认知体系,同时通过比较深化记忆,更不容易遗忘经典作品的赏析要点。而比较欣赏在当前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欣赏教学中是相当缺乏的,这主要体现于作品选择的单一化和零散化,没有呈现出比较的逻辑。比如,二胡经典作品《赛马》和《二泉映月》,其在创作背景、风格、技法上均各有色彩且可以形成鲜明对照,这就一对很好的比较欣赏的例子。但是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赛马》被编排在了小学课本中,《二泉映月》被编排在了初中课本中,二者相距遥远,且未有补充,这体现出编者在进行教材编排时忽略了对比欣赏的意义。
总结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并有理性审美活动参与的综合活动过程。音乐美带来的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而且是心灵的升华。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参与“逐步感知”、“情感体验”和“理性审美”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
论文作者:苏婕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