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永勤,沈娴,胡茂珍,刘梅媛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永勤,沈娴,胡茂珍,刘梅媛

吴永勤 沈娴 胡茂珍 刘梅媛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二科 江苏 无锡 214062)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均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资料确诊的晚期肺癌患者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2例,入组患者卡氏评分均≥70分,均进行化疗,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4%)显著高于对照组(65.6%)。结论:集束化护理使晚期肺癌患者对化疗充满信心,减少化疗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晚期肺癌;化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258-02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化疗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会造成不良反应,使部分患者难以耐受、遵医行为差。集束化干预是集合一系列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的方法[1]。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科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资料确诊的晚期肺癌患者共190例,选择其中无严重认知障碍且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共6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 65~81岁,中位年龄76岁,小细胞肺癌10例,腺癌23例,鳞癌11例,未明确病理类型的低/未分化癌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2例,入组患者卡氏评分均≥70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理分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入组患者均进行化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时间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2.1 干预措施

2.1.1 呼吸道护理 (1)晚期肺癌患者无力咳痰可采用雾化吸入、胸背部叩击等方法促进其咳嗽排痰。(2)当患者发生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抬高床头或取端坐位,予氧气吸入、减少不必要活动等以减轻不适。(3)有胸腔积液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必要时予高流量吸氧,改善缺氧症状,做好管道护理知识宣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疼痛护理 晚期肺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1)轻度疼痛可用暗示疗法及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或缓解疼痛。(2)中重度疼痛按WHO“三阶梯止痛疗法”药物止痛治疗。(3)由于多数患者存在止痛药物认识盲区担心止痛药物的成瘾性,所以要做好药物使用宣教指导,按时用药,并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评价患者止痛治疗效果,及药物副反应情况。

2.1.3静脉输液通道的护理 (1)为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及静脉化疗输液安全,以及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指导患者选用中心静脉置管,如PICC置管等。如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受到病情等特殊原因限制,则选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但避免手背、手腕、肘窝及下肢的静脉。(2)合理安排化疗药输液顺序,先输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3)严格控制单位时间内给药剂量,按时巡视病房,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根据不同化疗药物要求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2.1.4化疗反应的护理 (1)胃肠道反应:指导患者化疗前后 1h~2h内禁食,化疗期间进清淡易消化饮食。(2)脱发:用药前告知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指导脱发严重患者戴假发或帽子,改善外在形象。(3)骨髓抑制:白细胞数低于 1.0×109/L 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措施,按医嘱予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皮内注射;血小板低下患者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瘀点、瘀斑等,按医嘱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皮下注射,必要时予输注血小板,告知患者用软毛刷刷牙,避免碰撞皮肤损伤出血,注射拔针后按压 7~ 10 min,避免或减少皮下出血。

2.1.5心理护理 晚期肺癌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如家庭经济及社会支持不好者更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1)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使其尽快适应病房的环境。指导家属予亲情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2)化疗毒副作用可导致患者产生对化疗副反应的恐惧心理,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多用安慰及鼓励性语言,耐心地听患者的倾诉、抱怨[2]。(3)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依据各项心理问题评分量表结果,有针对性的疏导,必要时上报护理部预警,请院心理护理专家小组会诊,树立患者信心。(4)鼓励患者定期参与病区团体心理护理,取得病友之间的扶持及专属心理培训机构志愿者服务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2.2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在院病人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100分、较满意99~95分、一般94~90分、低于90分为不满意,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恶心呕吐 脱发 静脉炎 骨髓抑制

观察组28 8(28.6%) 10(35.7%) 7(25.0%)13(46.4)

对照组32 17(53.1%)14(43.8%)11(34.4%)21(65.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例数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28 15(53.5%)12(42.9%)1( 3.5%)0(0 %) 96.4%

对照组32 12(37.5%) 9(28.1%) 9(28.1%)2(6.3%)65.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普及,“循证实践指南”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集束化理念,国内一些学者也将集束化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3]。集束化护理强化了治疗护理方法的具体执行,也反馈性的提醒医护工作者预后的改变可能与某个治疗护理项目是否完成有关。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医疗护理方法实施过程,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过程[4]。我们通过对晚期肺癌化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后,降低了恶心呕吐、脱发、静脉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并提高了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情感放松,得到尊重,身心达到最佳状态,化疗能顺利进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计划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冬梅,卢玉琴.集束化干预对器官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9-791.

[2] 诗燕,高娟,王传英.1例晚期肺癌骨转移、脑转移自杀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11):3014-3015.

[3] 陈齐红,郑瑞强,林华,等.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792-794.

[4] 唐红兰,陆启琳,张梅.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18-19.

论文作者:吴永勤,沈娴,胡茂珍,刘梅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永勤,沈娴,胡茂珍,刘梅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