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面瘫患者行中医特色护理对促进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以完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中医特色护理,评估两组干预效果及满意程度。结果:①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1.51%(P<0.05);②观察组干预满意程度总评分(13.58±0.5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9±1.23)分(<0.05)。结论:对面瘫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护理评价,值得推广。
关键词:面瘫;中医特色护理;康复
周围性面瘫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其发作后患者会出现口角歪斜、眼不能闭等症状[1]。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现代神经病学诊疗手册》[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③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面瘫因腮腺炎、外伤、肿瘤等所致;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存在认知障碍或交流障碍。采用完全双盲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n=51)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23-75岁,平均(49.2±23.4)岁,病程1-23天,平均(13.6±5.6)天;观察组(n=51)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24-76岁,平均(49.8±23.1)岁,病程1-24天,平均(14.2±5.3)天。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西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①面部护理:叮嘱患者做好面部保暖措施,外出时戴口罩、帽子、围巾,以免风寒侵袭加重疾病,每天用热毛巾敷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若面部有破损,应做好消毒工作,以免造成感染。②眼部护理:若患者难以完全闭合眼睑,应叮嘱其多休息,少看电视、玩电脑,尽可能减少用眼时间,外出时佩戴墨镜,避免强光、风沙刺激,为避免眼部感染,在睡觉时用无菌纱布覆盖患眼,根据实际情况,涂抹金霉素眼膏。③膳食指导:为患者准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且清淡易消化,食物做好后需冷却一会,避免过烫使口腔黏膜损伤。④面部功能训练[3]:闭眼练习:让患者闭合、睁开眼睛,反复练习10-20次。抬眉练习:让患者借助额肌、额腹运动向上提两侧眉毛。耸鼻练习:同时提压鼻肌、收缩上唇肌完成耸鼻运动。鼓腮练习:口内鼓气,并封闭嘴唇,若嘴唇闭合不严出现漏气情况,让患者用手捏住患侧上下轮匝肌进行练习。努嘴训练:用力收缩口唇,同时向前努嘴。⑤心理疏导:该病会破坏患者面部形象,导致患者出现自怨自艾的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安慰患者,告知患者临床症状只是暂时的,只要患者配合治疗很快便能康复,并列举恢复良好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特色护理[4,5,6],具体操作如下:①面部穴位按摩:首先用双拇指交替点按印堂穴,取两侧太阳穴、鱼腰穴、攒竹穴、丝竹空穴,以抹法按压各穴位10次。其次,从印堂向上以抹法按摩至正中发际,持续按摩20次,沿眉弓左右以抹法按摩至发际,随后以搓法交替按摩前额部,待皮肤微红时停止。再次,取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地仓穴、颊车穴,自上而下各点按15s,随后以搓法从迎香穴按摩至地仓穴,持续按摩10次。最后,以搓法由地仓穴按摩至对侧口角,以大鱼际揉法从前额按摩至颏部,反复3次后,继以抹法按摩。②针刺:取患侧下关穴、颊车穴、地仓穴、颧髎穴、翳风穴,双侧合谷穴、风池穴,对所选穴位进行消毒后,以沿皮浅刺法刺入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得气后,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毫针,留针30min。③温针灸:取颊车穴、地仓穴、印堂穴、四目穴、翁风穴,常规消毒后,放置灸盒,点燃艾条,每个穴位持续艾灸5min,结束后,叮嘱患者半小时内不可外出。④耳穴贴压:选择质硬光滑、合适大小的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将其粘贴于患者耳垂部舌、眼、面颊等穴,夏季埋留3天,冬季埋留7天,在埋留期间注意保持耳廓干燥,洗澡时,让患者用保鲜膜包裹住耳朵,以免淋湿耳穴。若在耳穴留埋期间,患者出现瘙痒、疼痛症状,应立刻用水润湿,将王不留行籽取下,以免损伤皮肤。⑤拔罐:行拔罐干预前,需对患者皮肤进行检查,若有局部水肿、瘢痕、破损等情况,应禁止拔罐。小心避开患者眼睛、鼻子及毛发,行闪罐干预,定时更换火罐。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Ⅰ级:脸部各区面肌运动无异常;Ⅱ级:静止时面部对称,肌张力无异常,运动时,口角轻微不对称,稍加用力可完全闭眼;Ⅲ级:静止时面肌无异常,运动时,额部减弱,最大用力后口角仍轻微不对称,用力后和完全闭眼;Ⅳ级:静止时面肌无异常,运动时额部消失,最大用力后口角不对称,难以完全闭眼;Ⅴ级:静止时面部不对称,运动时额部消失,口角有轻微运动,难以完全闭眼。根据治疗前后H-B分级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康复:患者干预后H-B恢复至Ⅰ级;改善:患者干预后H-B恢复至Ⅱ级或至少上升1级;无效:患者干预后H-B分级无明显变化。康复、改善患者占比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②满意度评估: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评价指标包括礼仪素质、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症状缓解,各项指标采用0-4级评分制,满分1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观察
对照组干预总有效率为74.51%,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4.12%,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面瘫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周围性面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故将此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周围性面瘫是因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反应损害面神经功能所致,患者发病早期会出现耳后疼痛症状,该病进展快,一般1-2d内,就会导致面部表情肌瘫痪,平时随意可做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均难以顺利完成,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出现面部两侧不对称、眼裂变大难以闭合、口角歪斜等症状,甚至部分患者还伴有听觉过敏、舌前半部味觉障碍等症状[7,8]。
单纯抗病毒治疗仅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难以使面部功能完全恢复,需配合护理措施。祖国医学将周围性面瘫归于“口噼”等范畴内,该病的基本病机为风寒侵袭致气血阻滞,故临床治疗主张祛风散寒、活血通络[9,10]。我院将中医特色技术如针刺、艾灸、拔罐、耳穴压豆等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实践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中医特色护理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这主要是因为中医特色技术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收缩、缓解面部水肿,且其能提高面部运动神经兴奋性,有利于面肌功能恢复[11,1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明显,表明中医特色护理更容易获得患者认同感。
综上,中医特色护理对促进面瘫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崔彦牛, 王兵荣, 李风军. 弯针透穴法针灸配合自拟黄芪纠正汤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5(a01):466-466.
[2] 余宗颐, 陈清棠. 现代神经病学诊疗手册[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
[3] 刘阳, 王平. 面部肌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C]// 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 2011.
[4] 刘艺琴, 田盛华, 李应昆.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疗法的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9):28-28.
[4] 许学兵, 许涛, 陈燕. 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2(18):120-121.
[5] 石育才, 张东升, 夏勇江,等. 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1):47-48.
[6] 董雪. 神经电生理在早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及治疗价值[D]. 大连医科大学, 2012.
[7] 张栩. 周围性面瘫发病影响因素的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8]潘育君, 吕梁燕琼.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在面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17(3):138.
[9] 袁奋义. 针灸配合腺苷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92例[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3(4):339-341.
[10] 张晓梅, 孙建华, ZHANGXiao-mei,等. 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27例[J]. 河南中医, 2016, 36(1):148-150.
[11]李国平.中医特色护理对面瘫康复的应用价值探讨[J].医药前沿,2017,07(26):54-56.
[12] 唐雪, 林巧梅, 蒋谷芬.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观察[J]. 当代护士, 2016(12):115-119.
论文作者:严鸿 代俊非,余丽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患者论文; 面瘫论文; 面部论文; 中医论文; 特色论文; 口角论文; 耳穴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