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和谐--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矛盾与和谐--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矛盾与和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建和谐社会论文,说对论文,社会矛盾论文,矛盾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针对我国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的新理念,而“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求社会有机体的各个要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关系、社会意识形式等之间互相适应、协调发展。”[1]

一、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

从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以来,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些同志对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有一些片面的理解,如有人认为讲和谐就是要回避斗争,和谐社会应是不存在矛盾的社会。实际上这样的观点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用于指导实践也是有害的。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些观点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关系之间的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创立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3] 44并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十分美好、没有坏的东西、没有矛盾,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会有矛盾,没有矛盾的想法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没有发展。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一开始就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人民所厌恶的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国的六亿人民正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3] 204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3] 213,他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和团结看成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一文中,毛泽东还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 214,“在毛泽东的观念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在社会主义社会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始终存在的矛盾,也就是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始终的社会基本矛盾”[4]。毛泽东还进一步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作了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它的矛盾可以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具体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不断解决”[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消除不和谐的成分,使社会保持稳定、有序、协调的状态,以利于它的持续、平衡、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把握矛盾的多样性,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比当年毛泽东提出这个问题时错综复杂得多,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从新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内容,积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在经济领域,首先是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悬殊,已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高收入与低收入人群差距悬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悬殊等;其次,失业和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失业人口出现了增长趋势,以及近年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突出。这可以说是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成为人民内部的一个新的突出矛盾。

第二,在政治领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党政矛盾、政企矛盾、执政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等等。其中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是主导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个人私利,大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这大大激化了干群矛盾,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二是某些领导机关官僚主义严重,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思想僵化,办事效率低下,造成领导和群众关系紧张。

第三,在思想文化领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革新与守旧、解放思想与思想僵化、社会主义思想与封建残余思想、科学与迷信之间的矛盾等。这方面的矛盾有时还十分突出,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动摇和困惑,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等。此外,学术领域不同学派和不同风格之间的矛盾也是经常发生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物质利益矛盾冲突。这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同时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益关系的新调整,因此必然会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触及人民的利益,人民内部的各种经济矛盾必然更突出。

二是人民内部矛盾较之过去更复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竞争、流动、分化的趋势,人们开始打破单位、地区、城乡、所有制的局限,使得交往范围扩大,横向联系加强,群体矛盾明显化。

三是矛盾容易激化、影响社会稳定。改革是人们经济利益的调整、权力的再分配、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心理的变迁,弄得不好会引起矛盾的激化,发生对抗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才能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上述这些矛盾都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正视的问题,只有通过各种努力和斗争,不断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因此,为了表面的和谐而不采取一定的手段解决矛盾,不仅无法和谐,反而会因为矛盾累积和激化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即不是抹煞对立,否认斗争,而是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运动中把握平衡,从斗争中把握和谐。和谐思维不是违反辩证法,而是对辩证法的巧妙运用;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而是指矛盾的相对平衡、暂时统一。中国传统哲学历来主张“和而不同”,认为和谐的本质就在于统一和协调各种因素的差异;西方哲学认为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黑格尔说:“有异才有和谐”。和谐是矛盾诸方面结合的最佳状态、最高境界,属于平衡的最高层次。

三、认清解决矛盾的艰巨性,为构建和谐社会付出长期的努力

首先,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只能创造条件逐步逼近,或加快步伐缩短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之间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社会的和谐需要一个积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和谐必须有必要的物质财富、经济基础和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必须保持从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不适应的方面不断进行调整、改造。不可能在一年、两年内建成和谐社会。要克服那种急于求成的浮躁作风。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努力为和谐社会增添物质保证”。[5]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必然包含着斗争。要实现民主法治,必须同不民主和违反法制的行为作斗争;要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同社会不公正的现象作斗争;要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必须同那些妨碍安定有序的因素作斗争。因此,如果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轻松、无矛盾的过程,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目标,满足于从形式上套用和谐的概念,而忽略和谐的真正内涵,势必因盲目乐观而导致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状况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说,斗争只是手段,同一才是目的,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出发,真正理解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我们所面对的矛盾和挑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矛盾学说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标签:;  ;  ;  ;  ;  ;  ;  

矛盾与和谐--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