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_董雨

推动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_董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3

摘要:面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和劳动力的日益短缺,建筑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建筑业产业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装配式建筑,尤其是装配式房屋,是建筑产业化的实现形式,装配式建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何更好地实现装配式房屋是建筑师在方案设计阶段一开始就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系统地学习装配式房屋的理论知识,以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支撑,完成装配式房屋的设计。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推动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发展推动;关键因素

1、前言

装配式建筑并不是个新鲜事物,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抬梁式木构建筑便是以斗拱为基础部件拼装而成,古罗马建筑中的柱式也是在石料工厂生产好后现场拼装。因此,装配式建筑是指:主要部品部件在工厂预先生产好,通过现场装配、锚固而迅速构成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而且环境污染小。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装配式住宅上。

2、阻碍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因素

(1)我国地域广阔且地质条件各异,因此有着不同的抗震等级,在发展中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装配式建筑减震隔震、材料性能、构造做法等先进技术不能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及验证。

(2)技术有待提高,现有的设计模式是通过可靠的竖向钢筋连接技术、预制构件和现浇结构相结合的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但在施工上,竖向连接钢筋技术单一,节点、接缝较为复杂,外墙防水节点、保温节点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如外墙易渗水等。钢筋与预留孔错位、偏移也大大提高了现场的施工难度。

(3)设计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发展时间短,设计人员对装配式的生产、加工及施工理解不够全面、缺少全局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例如有些地区明确规定,装配式住宅做内保温或夹心保温,其中内保温在施工厨房、卫生间区域如果没有考虑保温的因素,降板不够就会出现完成面影响门框、窗框、玻璃的效果。同时设计标准程度低,不满足装配式建筑“多组合少规格”的设计要求。

(4)缺乏统一的规范,装配式住宅的模数化缺乏统一的标准。虽然全国各地有一些法规条文引导,但实际上并不完善,各个企业间按照自己摸索的经验,其施工差别也会很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业现代化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设计》已于201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规范日益完善,企业加工生产有据可依。但这也是一个逐步完善规范、标准的过程。

(5)成本的制约,目前我国装配式成本比传统现浇成本高200~900元/m2(因预制率不同而浮动),因此经济性不能满足,不能让开发商大力发展装配式住宅。

3、推动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关键因素

尽管不同地区装配式住宅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但仍存在统一之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结发现,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3.1政府扶持机制

住宅产业化发展初期,企业习惯传统工法而怠于改变,加之建造成本高,近期利益不大,使装配式住宅较难推进。政府主导也有助于提升市场接受度,通过政府示范效应,带动装配式住宅整体发展。日本的“住宅体系生产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低息长期贷款和新加坡对承包商工厂、现场设备投资提供免息融资政策等等,都有效解决了建筑工业化发展初期成本较高的问题。

3.2驱动创新技术

实现绿色装配式住宅的规模性发展,即追求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安装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建造方式。任何环节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以充分发挥装配式住宅“速度、质量、安全、环保、效益”的五大优势。在国外的成功实践中也不乏此类案例:绿色材料的创新应用促进了法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目前实现装配率80%,脚手架用量减少50%,节能70%;日本的高抗震性能结构建筑等关键技术,满足了日本本地化需求,加快了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的进程。

3.3部品通用体系

部件标准化、通用性是实现批量生产、批量定制的产业化基础,可降低构件链接技术难度、增加不同类型住宅间的互换通用,更有利于生产和安装的机械化、自动化,是一种理想的工业化形式。住宅产业化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是由集团住宅体系向全行业化的通用化住宅部品发展。瑞典将“瑞典工业标准(SIS)”作为全国统一通用体系,规范部件尺寸、连接方式等。目前,瑞典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采用率达到80%以上。

3.4质量认证规范

规范完善的质量认证标准是保证装配式住宅安全的根本手段,使预制建筑验收有据可依,住宅质量得以保证,为住宅后期运营维护奠定基础。同时,严苛的认证验收规范可提升市场接受度。例如,日本的优良工厂认证制度、优良住宅部件目录和美国联邦工业化住宅安装标准等等,都为其工业化住宅发展提供质量保障。反观我国,由于目前国内质量认证规范体系的缺失,装配式住宅安全标准参差不齐、管理混乱,成为制约国内装配式住宅发展的重要障碍。

3.5大型企业集团

生产企业组织形式对开展装配式住宅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集合具备一定开发规模和技术能力的大型住宅开发建设企业,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现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引导带领整个行业的改革进步。例如,日本在1995年成立了大企业联合组建集团即住宅公团;法国也建立了类似住宅公团的工业化建筑集团,实现对装配式住宅的全过程管理。此种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整个行业的产业化、工业化进程。

4、策略建议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我国装配式住宅更好更快地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健全标准体系,完善评定制度

(1)政策方面,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标准仅限于企业层面,尚未在市场推广,因此需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2)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标准化,明确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法,建立部件通用标准,推动住宅工业化、产业化进程。

(3)完善质量认定制度,并以此为依据严格履行程序,严格把控装配式住宅质量,严格规范监管整个装配式住宅市场,做到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4.2辩证借鉴引用,实现技术创新

我国装配式住宅刚刚起步,需要认真学习国外工业化住宅的成功发展经验。但是,新加坡错误借用欧洲大板预制体系的失败经历也提醒我们,需要结合中国本土化特征,辩证借鉴引用,选取适合国情的装配式结构和产业化对象。同时,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创新改进,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装配式住宅发展之路。例如运用BIM技术、RFID追踪技术等建立构件信息化系统,对预制构件生产、运输、装配整个流程实现集成管理;加强装配式住宅混凝土、木材、钢材多种混合新型结构和绿色高强度建材研发,进一步推动装配式绿色建筑发展。

4.3创建产业基地,推动联盟合作

建立装配式住宅产业基地是加快产业化住宅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工业化住宅大规模应用的有效手段。

(1)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缓慢,需要充分发挥具有先进技术集成能力的大型住宅建设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集团间的联盟合作,发挥规模效益。

(2)提倡与构件部品生产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联盟,建立产业基地,形成装配式住宅产业链。

(3)整合优质资源,通过装配式住宅示范项目,积累实践经验,为大规模技术推广提供依据。

(4)以点带面,实现整个行业住宅产业化。

参考文献

[1]]王亮,裴予.关于我国装配式住宅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17,26(1):47–49.

[2]王瑞强.谈预制装配式建筑[J].山西建筑,2013,39(22):102-103.

论文作者:董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推动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_董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