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厦门 361001)
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更加优质化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为1.67%,明显对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18.3%;另外,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脐部感染率,缩减脐带脱落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脐部感染
前言:
新生儿是指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天的这一段时期[1]。此时期婴儿免疫屏障未完全建立,具有抵抗力低、免疫力极薄弱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各类疾病。脐部感染在新生儿产时或产后比较常见,轻者可导致患儿出现脐周发红、脓性分泌物、脐部黏性等炎性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出现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2]。因此,本文提出将系统化、全面化的优质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为验证该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应用指正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新生儿,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具体如下:
对照组,33例男性新生儿、27例女性新生儿。其中,顺产42例、刨宫产18例,日龄0-28d,平均日龄为(7.1±1.5),体重(3.5±1.2)kg。
观察组,30例男性新生儿、30例女性新生儿。其中,顺产38例、刨宫产22例,日龄0-27d,平均日龄为(7.3±1.3),体重(3.6±1.3)kg。
另外,新生儿之间性别、日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研究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
(1)新生儿出生后2min内,采用络合碘消毒液对脐带进行消毒。同时,利用气门芯在距离脐带根部0.1cm处进行结扎,在距离结扎部位上0.5cm处进行脐带剪断处理,并将残血挤除干净;
(2)脐带断面后,用3%碘酊进行消毒,同时给予包扎;
(3)护理人员每天给予新生儿进行一次沐浴,随后利用2%碘酊对脐轮周围、脐根、脐带残端进行消毒,以等待其自行脱落;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优质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前提与基础。首先,制度应对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无菌意识、责任意识进行控制,制定严格、系统的无菌操作程序,以及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工明确的任务,并针对任务给予赏罚分明的处理措施;其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监督,同时加强对分娩室、幼儿沐浴的卫生监测,避免细菌滋生;
(2)选择合适的消毒液。消毒液的选择应以新生儿实际特点为依据,具体有一下几种消毒液:首先,75%含量的乙醇。此种消毒液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且杀菌效果明显。但此种消毒液杀菌时间较短,同时对真菌的消除效果并不明显,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其次,1%含量的聚维酮碘消毒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消毒液与75%含量的乙醇相比,除杀菌效果更明显外,对真菌消除效果更佳,同时对新生儿皮肤刺激性较弱;最后,除上述两种消毒液外,过氧化氢也是高效消毒液之一,对预防脐部感染效果明显;
(3)二次剪脐。二次剪脐是指当发现新生儿断脐之后断脐端存在问题,并可能造成脐部感染时,便再次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修剪。行二次剪脐后,由于新生儿皮肤与脐带间的血液循环被阻隔,并且这样脐带基部更容易受到外部空气的影响,从而干燥更早、术后愈合效果更佳;另外,二次剪脐的时间点选择是关键,通常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3天内进行。如果发现新生儿脐带内部胶质数量较多对脐带干燥进度有影响,那么则需要以其脐带干燥程度为依据进行剪脐。通常可延迟1-2天进行二次剪脐,这样可以避免局部出血现象的发生;
(4)健康教育。加强对产妇卫生、保洁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具体包括:指导产妇尽量母乳喂养,以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告知产妇在护理前后正确对双手进行消毒、清洁;指导产妇充分了解脐部异常情况的临床表征;指导产妇正确包裹尿布,并定时更换尿布;指导产妇新生儿脐窝根部消毒清洗的方法,以确保消毒的彻底性[3]。
1.3观察指标
(1)以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
(2)以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方法
计算资料利用 ?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 ±s)表示;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如果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60例新生儿中,脐部感染1例,感染率为1.67%;对照组60例新生儿中,脐部感染11例,感染率为18.3%。且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 ±s)
组别 n 脐带脱落时间(d)
观察组605.13±2.27
对照组608.13±3.16
3.讨论
据相关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新生儿败血症的有42万之多,其中因脐带感染而诱发的败血症占较大比例[4]。脐带主要由血管和其间的胶质组成,胎儿分娩后胶质内水分会逐渐消失,从而脐带残端会出现干燥、脱落,最终脱离。通常情况下,经过断脐、包扎等医学处理后,需7d左右残留脐带才能脱落,再经4周左右脐血管才可完全闭合。然而,此过程中病原菌容易从脐部残端创面侵入,同时加上婴儿具有抵抗力低、免疫力极薄弱的特点,致使脐部感染成为新生儿高发病。
常规护理主要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为依据,应用常规性、基础性护理知识为新生儿提供服务。此种护理在临床中较为普通,其取得护理效果也不及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以常规护理基础,给予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优质化护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液、二次剪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以新生儿为中心,以思想观念与行为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护理,从而最大化降低脐部感染发生率[5]。
本文提出将系统化、全面化的优质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为1.67%,明显对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18.3%;另外,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系统化、全面化的优质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脐部感染率,缩减脐带脱落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海萍,谢巧庆,谭宝琴,韦婷,迟春昕.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3:5478-5479+5496.
[2]寿文惠.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3:275-276.
[3]孙冬梅.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1:252-253.
[4]辛昆.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26:3714-3715.
[5]王楠楠,杨曼曼,李慧.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02:83-85.
论文作者:陈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新生儿论文; 脐带论文; 消毒液论文; 对照组论文; 感染率论文; 两组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