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图G+-+的圈边连通度论文_朱文慧

图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经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36年到19世纪中叶,这时的图论处于萌芽阶段,多数问题是围绕着游戏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工作是著名的瑞士数学家L.Euler于1736年的七桥问题。他的那篇论文被公认为图论历史上的第一篇论文。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1936年,这个时期中图论问题大量出现,如四色问题(1852年)和哈密尔顿问题(1856年)。同时出现了以图为工具去解决其他领域中一些问题的成果,最有代表性的工作是用树的概念去研究电网络方程组问题和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问题。

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许多关于网络的理论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之一就是网络的可靠性,即网络在它的某些部件发生故障的条件下仍能工作的能力。网络拓扑结构通常被模型化为图或有向图。一般来说,一个图的连通度越大,它所代表的网络就越稳定,因此图的连通度是研究网络的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最早的图的连通度和,定义是这样的:设图,连通度,同样可定义边连通度。但是它们至少有两个缺陷。首先,一个点的若干邻点同时出错的概率是很小的。例如,n阶图G至少有t个点达到最小度k。如果G中有k个出错的点,则这k个点恰好是某个点的邻点的概率是t/nk,当n很大时这个值会很小。连通度和边连通度是人们研究网络可靠性的工具,为了使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适应现实网络的复杂性,提出了更加复杂的连通度的概念并得到了相应的一些好的结论。

圈边连通度是所有圈边割的最小基数,圈边割满足G-F至少有两个分支含有圈。图G是否是圈可分图,在相关的论文中可以看到相应的结论。对于任意圈可分图G,有,。显然,在网络设计中,构造高连通性网络也是提高网络可靠性的方法之一,变换图是图论中构图法中非常巧妙而且实用的一种方法

设图G=(V(G),E(G)),|V(G)|和|E(G)|分别表示图G的点数(阶数)和边数,dG(v)表示点v的度,NG(v)表示点v的邻点集。(G)表示图G的最小度,(G)表示图G的最大度,(G)表示图G的边连通度。对任意点集X,YV(G),满足XY=,记[X,Y]={e:e=uvE(G),uX,vY}.Pn,Cn分别表示阶为n的路和圈,K1,n称为星图。

对任意viV(G),dG+-+(vi)=2d(vi);对任意eij=vivjE(G),dG+-+(eij)=|E(G|+3-(dG(vi)+dG(vJ)).

引理1 变换图G+-+连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不含孤立点。文献[2]中可查找此结论。

定理1 变换图G+-+是连通圈可分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不含孤立点且不是星图和三角形。此定理由作者自己证明得出,下面是证明过程。

证明 情况1 图G中存在两条独立边vivj和vsvt,则G+-+中存在两个点不交的圈vivjeij和vsvtest。

情况2 图G中不存在两条独立边,由引理1知G+-+连通时,GK1,n或K3。经检验,(K1,n)+-+和(K3)+-+都不含两个点不交的圈。

定理得证。

定理2 设G+-+是连通圈可分图,则此定理由作者自己证明得出,下面是证明过程。

证明 对任意圈可分图G,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找最短圈C,求得,得到上界。

取G中的一条边e=vivj,使得中存在最短圈C=vivjeij,且有

定理得证。

参考文献

[1]Wang B,Zhang Z.On cyclic edge connectivity of transitive graphs[J].Discrete Math.2009,309:4555-4563.

[2]Wu Baoyin,Meng Jixiang.Basic properties of transformation graphs[J].数学研究,2001,34(2):109-116.

论文作者:朱文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变换图G+-+的圈边连通度论文_朱文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