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波动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动性论文,公允论文,财务论文,价值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银行界反对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将增加银行财务的波动性,进而影响金融稳定。然而,我国于2006年出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比较全面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并要求上市公司(包括上市银行)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状况是否有影响和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重点。
银行业引入公允价值会计的动因
国际会计计量发展趋势的要求
虽然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曾引起过激烈的争论。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传统计量模式缺陷的日益暴露,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在国际上已是大势所趋。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9年发布的《初步意见:以公允价值报告金融工具与某些相关资产和负债》中建议,要完全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又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FASB对金融工具会计确定的最终目标,就是在资产负债表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金融工具。此外,欧盟、澳大利亚等90多个国家和香港等地区都要求或建议从2005年1月1日起使用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业的运用。
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内在需求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金融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自1992年以来,我国对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变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直到2006年出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之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
例如,欧盟2004年公布的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步评估认为,我国在欧盟制定的五个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中只有一个达标,而未达标的指标之一就是我国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体系。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某些成员国因为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拒绝接受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计算的成本会计数据,要求改为采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相关数据或第三国准则下的数据,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准则,以避免海外上市公司不得不编制两套不同标准的财务报告,减少跨国融资和投资的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对国外银行财务波动的影响
从国际经验来看,反对在银行业全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大银行财务的波动性,从而影响金融稳定。这是因为,在混合计量模式下,虽然资产或负债项目经济价值的减少会及时得到确认,但经济价值的增加却只有在实际实现时才会被确认。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或负债项目的经济价值无论是减少还是增加,在实际实现前就能及时得到确认。因此,与混合计量模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更为及时、全面地反映资产或负债项目经济价值的变动情况,从而也相对地增加了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波动性。或者更为准确地说,在公允价值计量下,银行的财务报告将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其自身财务的波动性。
有学者对美国206家银行1995年至2000年的财务报告进行过具体分析,通过计算其净收益、综合收益(包括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和公允价值收益(包括所有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三种替代收益指标的波动程度,并检验波动程度的风险相关性。他们发现,从平均数角度来看,银行综合收益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两倍,而公允价值收益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五倍;同时,公允价值收益的波动程度更能反映银行的内在风险。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波动的影响
本文选择了14家上市银行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作为分析样本,从资产、负债和权益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并从财务波动性角度来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
上市银行资产负债总体情况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银行的资产情况,本文通过将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以非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来进行考察。总体来看,2007~2009年,我国上市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不超过总资产的10%,且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而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公布的数据,美国上市银行2008年的这一比例为31%,远高于我国情况。
从单个银行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比最大,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控股银行的比例最小。城市商业银行中,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所占比例连续三年均超过10%,个别年度甚至达到25%;股份制银行中,占比最大的为招商银行,三年均超过11%,其他银行占比均未超过10%;国有上市银行平均占比不到8%,除中国银行2007年和2008年达到13%以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各年度占比均不超过9%,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这说明,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国有上市银行在配比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方面更加谨慎。
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类别来看,主要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考察各上市银行的总体情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这四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最大,2007~2009年,分别占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资产的86%、87%和92%。其次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年占比分别为10%、9%和5%。排在第三位的是衍生金融资产,三年占比分别为4%、4%和2%。投资性房地产占比最小。
由此看出,2007~2009年,我国14家上市银行选择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有所上升,而持有的风险相对较大的衍生金融资产则有所减少,表明在美国衍生金融工具泛滥进而导致次贷危机后,我国银行业对投资方向进行了调整,偏向风险相对较小的“保守”投资工具。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银行的负债相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规模要小得多。整体来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在2007~2009年分别为0.34%、0.43%和0.21%。而根据SEC的报告,美国银行业在2008年的这一比例高达15%。
从单个银行来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最大。中国银行的这一比例在2007~2009年最大,2007年达到2.056%。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较高,2009年占比分别为0.383%、0.136%。而城市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相对较小,其中南京银行完全没有使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的类别来看,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衍生金融负债两种。2007~2009年,交易性金融负债额是衍生金融负债额的1.5倍、0.8倍和2.4倍,以交易性金融负债为主。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银行财务波动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科目上。该科目综合反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银行当期损益的影响程度。从2009年14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来看,有六家银行存在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八家银行存在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总体上,14家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合计为-85.34亿元,占净利润合计比重的绝对值为1.95%。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净利润的整体影响不大。
从2007~2009年连续三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率(即净利润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程度)来看,南京银行的敏感系数相对较大,三年平均系数绝对值大于10%,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单个银行来看,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绝对值最大的是中国银行,其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为92.44亿元,占净利润的10.83%,中国银行也是公允价值变动额占净利润比率最大的银行。绝对值最小的为深发展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0.02亿元。从标志变异指标来看,14家银行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率的极差为13.44%,标准差为6.56%。这说明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净利润影响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公允价值变动对个别银行的净利润造成了较大影响。
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银行股东权益的影响主要包括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股东权益对公允价值敏感程度可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东权益的比值来衡量。
总体来看,2007~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东权益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45%、2.38%和0.24%,标准差分别为4.26%、2.05%和1.16%。由此可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东权益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从单个银行来看,民生银行2007年股东权益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系数高达13.51%;在2008年,仅有中信银行和宁波银行的股东权益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系数为负;在2009年,有五家上市银行的股东权益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系数为负值,变动幅度较大的是建设银行的2.35%和招商银行的-2.47%。这说明,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股东权益影响的个体差异较大,公允价值变动对个别银行的股东权益造成了较大影响。
结论与建议
从宏观上看,公允价值会计未对我国上市银行的整体财务状况带来实质性影响。但从微观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带来了较大影响,一些上市银行净利润或股东权益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而且在连续三年中出现较大的波动,说明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确实增加了我国单个上市银行财务的波动性。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虽然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比较全面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但仍有一些资产和负债项目由于缺乏活跃的市场或有效的估值技术而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二是监管当局“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结果。
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四点建议。第一,密切关注单个银行的财务波动性,及时评估公允价值变动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影响。第二,坚持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方向”,拓宽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范围。第三,适应会计计量模式变革,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完善相关监管制度。第四,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完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标签:公允价值论文; 波动性论文; 银行论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论文; 会计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金融论文; 负债融资论文; 银行上市论文; 股东权益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