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政建设集团股份公司 山东枣庄 277100
摘要: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上的应用,可以使工程项目各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取工程基础数据,有利于各参与方的工程成本控制。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将BIM应用于造价管理所存在的障碍,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BIM应用于中国工程造价行业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BIM技术的运用也愈加广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BIM技术简介
BIM技术指的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所应用的一种信息技术,相比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BIM技术的优点是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和所有信息组合起来,利用数字技术将其变成各种新的组件,并将这些组件建立成建筑群。在传统的建筑图纸上,我们所见到的只能是二维图像,而有了BIM技术,建筑图像可以从平面转为立体,而且可以进行多个角度的展示,内容更准确、直观,发现和解决问题都更方便。BIM技术相当于建筑工程的缩小模拟,即用数字化的技术来管理工程,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目前对BIM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决策提供可依据的过程。(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应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2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无法做到全程把控工程造价
因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建筑领域中实施较为缓慢,特别是缺少一个系统且完整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建造商方面也缺乏全程管理控制各个项目进程的管理理念。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之中各方面的有关部门有时缺少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及协商方式,使得各个单位部门各自为政,只关注自身利益,最终使得工程造价管理难以把控,出现混乱管理情况。
2.2造价管理与市场联系不紧密
目前,国内各界普遍采用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由各地区主管部门统一采用单价法编制工程预算定额施行价格管理(地区平均成本价),与分阶段调整市场动态价格、将指导价和指定价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公布指导性系数,再由各地区的工程造价机构据此编制、审查、确定工程造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并已开始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造价信息数据不及时
数据是进行造价开展的根本支撑,因此造价数据信息的准确、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造价管理的进行。就现阶段的造价体系来看,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导致后期造价纠纷问题频出。从信息准确性的角度来看,由于缺少高效的信息互通平台,同样为后期的造价纠纷埋下了伏笔。一些施工单位出于某种目的对施工造价进行虚假谎报,给业主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造价信息缺乏全面性,就整个工程而言,造价信息一定程度上为各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工程的开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4未能实现信息共享功能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共享程度很差,造价师与其他人员如果需要对某个与造价管理有关的事项进行沟通,往往要耗费较长时间,效率很差。举例来说,工程项目多算对比时,可能需要收集消耗数据、仓储数据、财务数据等多种信息,而负责收集数据的部门,与造价管理人员并没有合适的途径可随时进行信息共享,数据的交换存在滞后性,工程造价管理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3BIM技术的应用分析
3.1BIM技术在投资阶段的应用
作为一项应用在电脑上的操作系统,BIM技术能够将历史数据保存起来,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从中得到有用的数据指标,开发商们根据这些得出的数据进行评估最后确定投资建设方案。
3.2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是概预算和施工图预算。要依据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借助于BIM技术,将信息数据库中所储存的之前所发生的工程项目的历史数据提取出来,并对这些数据按照不同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工程限额和限额指标,通过限额指标来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在这一阶段,技术经济人员也可以借助于所构建的BIM参数化模型,测算工程量和项目数据,将所得到的项目概算与概算指标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知道工程是否符合投资估算标准,以及造价管理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
3.3BIM技术在招标阶段的应用
招标成功是工程进行的前提。在招投标阶段,要确定好施工方案和施工单位,制作招投标文件时,采用传统人工工程量计算方式,有可能会将工程量清单中的某项漏掉,而应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就可以参考设计方关于工程的信息数据,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完成工程量清单,而且不会出现漏项问题。招标单位也可以获得BIM模型,并通过BIM模型对工程量清单进行二次计算,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招标单位就不会因为工程量计算不准确而发生损失。招标单位将BIM模型提供给出投标单位,借助于这一模型,投标单位可对工程中各构件的组成有更准确的分析,在三维模型中了解不同构件的分布,这样一来因为工程量不明确而导致的项目结算纠纷就会大大减少。
3.4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首先,工程开始施工意味着各种工程资源将被源源不断的投入。工程建设时间往往较长,而且材料设备价格有较大差异,如果中标的是低价单位,在汇审图纸时可借助于BIM模型对各工种协同性进行分析,并启动碰撞检测功能来了解专业交叉的问题,这样因为协调性不足而导致工程索赔问题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其次,BIM技术可实现工程施工期间信息的有效流通,例如施工时某项设计需进行改变,那么利用BIM技术可马上将改变之后的工程造价计算出来,而且可将新的信息传递出去,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第三,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工程造价软件和BIM模型的有效连接,并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将施工工程中的建设资金情况随时共享出来,那么工程材料管理人员就能够随时了解施工现场对于各类工程材料的耗用,进行限额领料。BIM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的同步传播,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3.5BIM技术在竣工阶段造价的应用
由于工程建造持续时间长和环境复杂等原因的影响,使得工程在很多时候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总结起来根本原因是长时间的施工和过程中间的人员调动问题导致工程竣工时期的资料不完整不全面,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的丢失和遗漏等,而这些也就使得有些工程建造最终竣工时只能敷衍了事,这给工程的安全性和后期的维护等留下很多问题。将BIM技术应用在工程的造价上可以全程记录和存储整个施工阶段的全部数据和建造信息,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那么资料和图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得到保证,并且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查看和对比。这样竣工时期的工程款结算效率将大大提升,一些工程竣工时遇到的问题也将有据可查,避免了互相推卸责任导致的问题搁置情况。
4总结
BIM技术是贯穿于全过程的数字模型应用技术,在项目不同阶段完成信息传递,对工程造价管理而言可有效分享信息资源,支持项目决策和部门协同作业,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圣山 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7(1)
[2]李鹤龄 BIM技术在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6)
[3]陈赛君 基于BIM技术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
论文作者:张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造价论文; 数据论文; 模型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