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论文_王云玲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血站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方法:从2016年5月-7月献血者中随机抽取实施常规交谈的850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的850人作为观察组,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850),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34/850),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献血者心理干预能消除不良心理,预防不良反应,保障献血者生命,壮大献血队伍,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献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327-02

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如何保留固定的献血者成为无偿献血工作重点。但从献血实际情况来看,因献血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的存在,影响献血工作的开展、推广,甚至还会影响献血者生命[1]。为从根本上规避献血不良反应,强化献血者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下面,将献血者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2016年5月-7月献血者中随机抽取实施常规交谈的850人作为对照组,女性400人(47.1%),男性450人(52.9%),年龄20~49岁,平均(30.6±1.5)岁;初次献血540人(63.5%),2次及以上献血310人(36.5%);实施心理干预的850人作为观察组,女性405人(47.6%),男性445人(52.4%),年龄20~50岁,平均(30.7±1.6)岁;初次献血545人(64.1%),2次及以上献血305人(35.9%)。2组献血者的献血次数、年龄段等基线资料无差别,P>0.05。

1.2 方法

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用一次性的白细胞滤器血袋,进行血液的采集。献血期间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服务,8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交谈,比如,讲解健康体检、献血知识,确定是否延期献血。让献血者了解献血200~400ml仅占全身血液的10.0%,不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也不会轻易出现不良反应。采血期间选用主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密切观察身体变化情况,一旦出现立即处理。献血结束后,叮嘱休息20分钟后再离开;850人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包括:①献血前。献血前期,多和献血者交流、沟通,做好心理疏导,消除不良心理,使其对采血器材、设备产生信任感;认真、详细的询问献血者是否空腹,空腹者喝点糖水或吃些甜点;询问献血者是否正常睡眠,若睡眠不好,择期献血;②献血中。借助心理支持、认知疗法等放松献血者思想,并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的变化情况,询问是否存在不适现象,若发现表情木讷,面色苍白,及时调整止血带位置,同时给予一定支持和鼓励,预防不良反应加重;③献血后。献血结束后,教会献血者正确的按压方法,一般按压针眼5分钟;认真交代献血后相关注意事项,递上一杯热牛奶。另外,告知献血者献血后极有可能出现疲劳、困倦感,这种现象属于献血后的正常反应,短时间内会自行消退。针对献血后饮食,需大补,多喝水,献血2天内禁止剧烈运动,注意休息。

1.3 判定项目

统计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软件包SPSS18.0分析文中数据,计数类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并实施卡方检验,P<0.05,有差别。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有差别,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期间或结束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呕吐、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为主,严重者还会休克、晕厥,不但影响采血进行,还影响血液质量。从血液的生理学角度看,健康人每次献血量为200~400ml,仅占全身血液量的10.0%,故不会出现低血容量反应。

通过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包括这样几点:①精神紧张。随着献血工作的开展,参与献血的人员越来越多。无偿献血也达成共识,认为适量献血是不会损害机体健康的。但由于多数为初次献血,多存在恐惧、抑郁等心理,影响采血的正常进行。并且,献血期间献血者情绪过于紧张,还会导致肌肉收缩,妨碍进针,增加机体疼痛度,加重心理负担[2-3];②休息不好。部分献血者因熬夜未得到充足休息,体力尚未恢复就献血;③空腹献血。空腹献血是造成头晕的主要因素;④献血环境不好。为更好方便市民献血,多数血站都设置在人流量大的区域。但由于采血车空间小,空气不流通,再加上献血环境过于嘈杂,影响献血者情绪,引发献血不良反应。另外,有晕血史的献血者也是引发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发现,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于2次及以上的献血者,发生原因为献血者初次献血,不够了解献血知识,对采血人员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对较大,献血期间高度紧张、恐惧,造成血压降低,面色苍白。而对献血知识有着初步了解的献血者,心理承受力好,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初次献血者。由此可见,精神因素是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因此,强化献血者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献血过程中采血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感知献血者心理,制定有效措施消除不良心理,能保证献血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并且,采血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密切观察献血者情况,一旦发现献血者精神状态欠佳,立即和其交流,分散注意力,以消除紧张情绪,预防献血不良反应[4-6]。若献血期间献血者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需立即制定保护性措施,让献血者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并松开领带、衣领处纽扣,给献血者喝点糖水。针对抽搐献血者,可用开口器预防咬破舌头。另外,采血人员做好宣传工作,保证每位献血者了解休息后相应症状能自行消退,不会留下后遗症,这样不但能预防献血者之间的连锁反应,还能减轻献血者的心理负担。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献血者经由心理干预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低于基础护理对照组发生率的4.0%,有差别,P<0.05,说明:献血期间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献血者心理负担,预防献血不良反应。

综上,给予献血者心理干预能消除不良心理,预防不良反应,保障献血者生命,壮大献血队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萍,季宝建,刘丽杰,等.心理干预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7):277-277,278.

[2] Amrein,K.,Valentin,A.,Lanzer,G.et al.Adverse events and safety issues in blood donation-A comprehensive review[J].Blood reviews,2012,26(1):33-42.

[3]柴颖.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在减少其献血反应方面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2(21):121-121.

[4]王皓,刁亚林,张志波,等.军人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与影响因素[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893-894.

[5]欧阳克梅.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原因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6(2):347-347.

[6]徐洪,严书梅,王雪梅,等.心理干预对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31(12):158-158,159.

论文作者:王云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论文_王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