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亳州 236700
摘要: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引言: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混凝土是重要建筑材料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技术现代化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贯穿在各个环节之中,和建筑结构质量、建筑主体耐久性、安全性存在密切联系。
一、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概述
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在一模板上,让混凝土固化,进而形成结实、稳定的建筑结构。现阶段,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依照浇筑方式,可以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及斜面分层浇筑技术。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一)强化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控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技术中,混凝土内各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决定该技术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将强化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控工作作为现阶段的着力点,严格遵照国家所颁布相关规定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筛选,并专门派遣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协同采购部门对材料的性状、种类、使用年限、生产合格证等方面进行严密的的审查,注意材料营销商是否具备相应的营销资格证件,对配置混凝土的各类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从根本上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安全,进而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混凝土的配制。在混凝土浇筑技术前期材料质量监控工作后期,就需要进行混凝土配制的工作,而此项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混凝土配制的科学比例,严格进行所需材料所需比例的计算,不仅如此,在配置过程中还要注意各项材料下放使的顺序。第二,在明确各材料的所用比重与放入顺序后,还要注重混凝土的搅拌时长,根据建筑结构最后预期效果合理控制搅拌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在混凝土配制后,还要进行相关检验工作,进而保证其而配制后的性状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稳定性的要求。另外,混凝土的运输。在混凝土配制过后,还要趁其尚处于一定稀释性状下,运输至施工现场,而就目前来看,能够运输混凝土的工具有两种,分别是移动泵与拖泵。而在混凝土的运输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明确了解到关于移动泵与拖泵的工作原理,为事故的发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还要运输工具的安装过程中仔细检查好工具工作的稳定性,及时清除残留在泵内混凝土残留物,并保证安装时泵管要有一定的稳固性,以有效规避漏浆等现象的出现。
(二)基础浇筑
考虑到建筑工程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建筑基础浇筑在对混凝土浇筑技术予以应用之时需分类进行,具体有阶梯状、大体积与条形3种形式。在阶梯状施工应用中,浇筑工作需按照台阶的实际分布一次完成,此过程不能出现任何的缝隙。进行杯口状柱基础浇筑之时,要想对杯口标高实施特定范围的有效控制,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迅速且尽可能地使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足够密实,稍作停顿之后,再继续后续的浇筑工作,这一工作如果做得不够充分,混凝土重量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导致芯模上升等问题的出现。在大体积施工应用中,可对分段分层浇筑方法予以采用,相邻层之间要进行密切结合,保证没有缝隙出现。若一次性浇筑难以完成。可以适当对基础后浇带进行设置,在定量其具体尺寸之时,要对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收缩及膨胀等现象予以重视,制定有效的避免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条形施工的应用中,水平距离通常都比较长,这就需要在浇筑以前对其两侧模板进行准确无误的标注,同时,对分段分层法予以采用,以根据梯形结构实现对不同层段浇筑工作的良好衔接,段与段之间的浇筑距离须有严格的范围控制,标准为2--3m,由此,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细节对混凝土浇筑的展现。
(三)剪力墙浇筑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剪力墙浇筑所采用的浇筑方式以长条形流水线方式为主。具体而言,需先在墙体地面均匀浇筑一层厚度约为5cm的混凝土,以此工作的完成为基础对整个墙体进行浇筑,这样的浇筑顺序可以留下一定的施工缝隙,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对缝隙的位置加以明确,看其到底是在帘洞上还是门洞上为宜。剪力墙的浇筑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中间不可随意间断,此外,接口处的振捣力度还要足够大,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能够与其接口实现真正的结合。孔洞位置与洞口周围混凝土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内外墙墙柱及墙体的浇筑工作应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在进行振捣之时,应将洞口与振捣棒的距离保持在30㎝以上,洞口两侧的振动也需要同时进行,以避免由于振捣力度而导致的洞口变形现象。为了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予以保证,削弱浇筑工序对剪力墙结构的影响,应在对建筑工程剪力墙进行浇筑之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且时刻关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保证保护措施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四)位置浇筑
钢筋在整个建筑中起着主体性的支撑作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时,需要严格地关注与控制钢筋的具体位置,保证其位置的正确性。若出现钢筋位置偏移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更正,保证建筑物结构足够牢固与稳定。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钢筋通常会在建筑物的主梁部位有最为密集的分布,这部分混凝土浇筑工作必须严格谨慎,绝对不能在钢筋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下便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质量必须得到百分之百的维护[1]。
(五)梁板浇筑
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中,建筑梁板的不同会有不同混凝土浇筑方案的选择,其中,在对肋形楼板进行浇筑之时,可以采用赶浆法,按照阶梯式分布对梁进行分层浇筑,当浇筑位置逐渐上升到达楼板之后,便可以开始对板的浇筑工作。在浇筑楼板之时,虚铺厚度应大于板的厚度,振捣的方向可以与浇筑的方向相一致,在振捣之时,应对标志进行积极的移动,以此保证混凝土板厚能够维持在一个科学的范围之内。在完成振捣工作之后,可以对刮尺等方法予以采用,以此找平,使浇筑后的表面呈现出一种平滑的状态。此外,对与墙、柱相连接的梁体或板的浇筑工作必须晚于墙体或柱子混凝土浇筑工作60--90min,这样能够保证浇筑效果。总之,混凝土浇注作业是一项连续性作业过程,各环节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要保证整个过程连贯与协调。只有施工各个环节质量得到了控制,整体建筑施工质量才会有保证[2]。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社会不断趋向于现代化的发展,建筑行业要想进一步巩固与夯实自身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就要认清当前社会与国民对建筑行业日益提升的需求,注重强调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升此项技术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为推动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文章围绕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面展开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价值[3]。
参考文献:
[1]乔晗.论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9):130.
[2]刘滨权.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27):57~58.
[3]杜海军.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7(5):141.
论文作者:吴志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之时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