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

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

张曼[1]2000年在《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文中指出风险投资又称为创业投资,是集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与市场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的资金运作模式。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产业。 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大提高。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以科技为核心,以综合国力为标志的国际竞争,各国政府都把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战略重点,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的策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但如何实施这一战略?如何才能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业?科技领头羊的美国凭借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创造了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这一奇迹的背后有我们所需要的答案,即发展风险投资业。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有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风险投资本身是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其行为的结果是直接刺激了高科技企业的产生,推动其成长壮大,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的推动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我国从1985年就开始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业还处于起步阶段。1998年3月政协1号提案推动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热潮,风险投资在我国如火如荼,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尚不十分理想,就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国的风险投资规模不足和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 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之间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借鉴国外在风险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就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和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进行探讨。 根据以上考虑,本文分为四部分,即四章。 第一部分:风险投资概述。主要对风险投资的内涵、特征以及风险投资的作用进行说明和分析。首先,简要说明了风险投资的涵义,接着在本章的第二节中详尽分析了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高风险、高<WP=3>预期收益;投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专家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分阶段、组合式、长期性权益投资;适时退出及买方金融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风险投资的本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第三节以美国为例论述了风险投资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即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本国产品和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扩大产品和技术出口;促进产业结构技术升级;扩大就业;促进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所期达到的目的。 第二部分: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为了对风险投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第一部分分析的基础上,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风险投资的运作机理。风险投资活动采用由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对象(风险企业)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整个运作流程包括风险资本的筹措、投资、管理、退出四个主要过程。本章首先对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作简要介绍,其中对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的最成功、最典型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着墨较多,分析了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产生较强的内部激励机制;道德风险极弱化;避免双重纳税。在风险资本的筹措这一节里介绍了美国风险资本 来源构成及其变化;分析了影响风险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这对风险资本严重不足的我国具有借鉴意义。风险资本的营运介绍了风险资本投资活动的五个主要过程:交易发起;投资机会筛选;机会评价;交易设计;投资后管理。风险资本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适时退出风险企业、实现增值变现、进行下一轮投资。所以便捷的退出机制对风险资本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它,风险资本难以成气候。在第二部分的最后一节详尽介绍了风险资本的三种退出方式:首次公开发行;股份转让(出售);清算;最佳退出场所:二板市场。以上所述对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公司)的运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风险投资实践。首先介绍了美国较发达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美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主要成功经验:富有活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寻求高成长企业;风险资本家的能力,创业家的创业精神以及对他们有效的激励机制;灵活的变现方法;政府创造有利的政策法规环境。失败的<WP=4>教训:按“政府意志”兴办风险投资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美国风险投资业的这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构建我国风险投资机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赋予我们重要启示。紧接着在本章的第四节简要地介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况。为下一章作了铺垫,最后分析了国外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思路。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第一、二两部分为本章构思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风险投资实践则为本章的写作做了充分有力的铺垫。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一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二是怎样才能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有鉴于此,本章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我国产?

樊五勇[2]2001年在《风险资本市场研究》文中指出风险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创新的制度安排,其运行遵循特殊规律。论文应用马克思资本理论、现代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风险资本市场的发育、地位和作用、运行机制、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全面总结国内外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风险资本市场的目标模式及对策。论文强调:建立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筹集资金的过程,而是建立一种适合资金有效配置的机制和制度安排。论文的结论是: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率的风险资本市场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就内部环境而言,就是要有一条通畅的资金来源渠道,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健康的风险资本中介组织;就外部环境而言,则是指要有一个高效的风险资本退出市场和一个积极扶持风险资本的政府。

顾华详[3]2001年在《论建立西部地区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文中指出本文界定和分析了旅游业投资的涵义及其特征;指出根据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西部地区旅游市场需求潜力大,丰富资源亟待开发建设和利用转化,发展旅游业的资金十分紧缺,矛盾日益突出,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中引入风险投资,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论证了西部地区建立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的现实意义以及建立西部地区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基本思路。

王荣[4]2010年在《我国农业风险投资问题研究综述及趋势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业风险投资的实践发展,农业风险投资的理论研究也逐渐从早期的必要性呼吁阶段转向多角度和全面的深入探讨阶段。本文将从农业风险投资的概念特征、必要性、可行性、制约因素、发展思路与对策等宏观视角,农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及风险管理等微观视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投资及实证分析角度,对我国农业风险投资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梳理和评述,并对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张龙[5]2003年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各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与高新技术发展的相关关系为例,指出风险投资的特点较好地促进了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过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了风险投资的机制特点,指出了风险投资机制相对于其他融投资机制的优越性。在微观机制方面,将风险投资机制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区别为融资与投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融资机制方面,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模型,分析了有限合伙制在解决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越性。指出有限合伙制的报酬机制可以发挥鉴别风险投资家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一个最优契约实现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相容。在投资机制方面,本文从风险投资项目的定价、风险投资工具的选择和风险投资企业的治理机制等方面研究了风险投资的机制特点。对风险投资项目可以从三种思路出发定价,即期末价值贴现法、贴现现金流法以及期权定价法。经过对三者的对比分析发现,期权定价法更好地考虑了企业价值变动的不确定性对股权价值的影响,因而是更合理的定价方法。利用博弈论建立模型,比较了股权、债权、可转债和可转换优先股等几种投资工具以及相应的报酬制度,经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债与可转换优先股是较好的投资工具。通过分析风险投资机制在解决公司治理问题时的机制特点,指出风险投资机制对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借鉴意义。在宏观机制方面,指出可以从促进风险投资的供给、促进风险投资的需求以及完善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等三个方面出发建立和完善宏观环境机制。指出要从政策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以及区域文化环境出发发展完善风险投资所处的宏观环境。最后,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从微观和宏观方面指出了我国风险投资运行的机制缺陷,并同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给出促进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发展和完善的政策建议。

曾福生[6]2001年在《论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融资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复合投融资模式的构想 ,并探讨了建立农业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的思路及对策。

吴娟[7]2006年在《风险投资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是以高新技术和知识为基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运作。由于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委托代理风险,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风险投资运作的关键。 本文首先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委托代理的一般模型,就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的逆行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 其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就风险投资者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约束问题进行了必要性研究,针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最优契约模型。通过对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的比较研究,建立了“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使风险投资者的效用最大化,从而保障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完善。 文章最后分析了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和我国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揭示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不足和缺陷,探讨了有限合伙制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可行性,提出了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法律措施。

朱琪, 曾福生[8]2000年在《论建立农业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高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后盾 ,风险投资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为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农业高科技术产业加速健康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已是当务之急。一、建立农业高科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必要性1.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巨大风险性

张然[9]2016年在《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内经济新常态化、四川传统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加大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是维持经济增速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监管审慎度的不断提升,依靠信贷、BT等手段开展的传统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而目前监管层大力呼吁的直接融资、PPP等模式又难以在短期时间内填补资金缺口,直接通过政府举债来解决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的难度较大。基于这种现状,设立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既能够在不增加政府显性债务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又能够通过结构化设计让政府享受杠杆收益,还能够提升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效率,使得上述困局迎刃而解。可以预计,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这一新兴投融资模式将会在四川省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地运用,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由于处于发展萌芽期,各界尚未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界定,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甚至和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混淆的情形时有出现,由此引发监管缺位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国内外直接关于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成果较少,现存的文献也主要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研究框架尚未形成。在这种情形下,选择研究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不仅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还具有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在研究框架上,本文首先厘清了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进行了界定:即以基础设施领域项目运营(包括基础设施项目设计、建设、管理等)和项目资本(基础设施项目的直接关联企业股权、债权、资产支持证券等)为特定投资标的物,采用非公开募集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机构投资者或自然人投资者募集资金的私募基金,是广义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随后,通过理论与投资实务相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基金的运行机制,发现四川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存在市场化、行政化和结构化三大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内部架构、市场竞争策略以及基础设施定价三个主要因素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产业组织的视角作为切入点,依托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引入博弈论、委托代理、机制设计等研究方法,分别建立数理模型,对决定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特点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基金的组建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劣后级合伙人履行对应的出资义务对提升基金的运作效率大有裨益,但同时会导致政府对基金运作事务进行过度干涉。当这种干涉越多,影响越大时,管理人的积极性越低,致使基金运行效率下降。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严格按照合伙协议履行自身的义务,少插手甚至不插手基金的投资运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2)在内部架构搭建中,提升内部信息传递效率,加大基金人员下沉力度、实现项目分类隔离、提升业绩提成率都是提升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四川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应当尽量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同时分别建立投资团队和投后管理团队,尽可能的让投后管理人员在项目公司任职,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行;建立高效的项目隔离机制,避免不同类型项目的交叉影响,同时按照市场行情根据业绩给予管理人额外的业绩提成。(3)在市场竞争策略选择中,基础设施市场会随着进入基金数量的增加和基金管理人能力的增强逐步由垄断向竞争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的素质越强、市场容量越大、行政干预越少、基金存续期越长、募资成本越低,市场竞争度则越高,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行也越高效。因此政府应当减少行政干预、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自身的团队建设,选择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投资,尽量延长基金存续期和降低募资成本。(4)在产品定价中,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内部管理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两种。当管理费率越高、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越高、业绩报酬率越低、劣后级出资比越低、优先级的固定回报率越高时,基础设施定价也会越高。而当地基础设施禀赋、定价权的主导等因素会由于地方政府和基金管理人的种类不同对基础设施定价带来不同的影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基础设施定价中,首先应当界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人和管理人的类别,评估及投资区域的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现状,适当的提高管理费提成和业绩报酬,增加当地政府的出资比例,通过有效的增信措施降低优先级的回报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如下:(1)构建了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第四章)。基于市场结构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内部架构—市场竞争策略—价格形成机制”为主体的分析框架;依托该框架分析了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内部组织架构(第五章),系统地研究了基金内部组织存在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进一步丰富了基础设施领域企业治理、产业投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后续分析建立了理论基础。(2)研究了市场细分情况下,产品属性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的作用机制(第六章)。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在三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对策,分析了行政影响存在时,三类产品(经营性基础设施、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基金收益和运作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市场可能的演进路径。(3)对政府双重定位和“明股实债”投资模式同时存在时的基础设施定价机制进行了剖析(第七章)。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中同时扮演投资人和规制人的双重角色;基于优先级资金以“假股真债”的形式出资的现实情况,利用线性规划的分析方法,对规制人是否完美和是否给予管理人业绩提成时的基础设施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进一步研究方向:(1)完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在本文的分析架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监管机制、税收处理、基金管理人内部治理、资金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因素,结合公司金融、企业治理、投资组合等金融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对现行的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同时根据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及资本市场的变化对分析框架进行调整,使后续研究更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2)通过实证分析对本文主要结论进行验证。由于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在四川投资运作的时间较短,样本量和数据量难以支撑实证分析,而且普遍采取了封闭运行的模式,相关数据的采集难度较大。在上述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本文主要建立数理模型对相关结论进行了推导,其对应的实证分析可在数据和案例足够丰富时再行展开,进一步提高本文的研究深度。

李丹[10]2010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的缺陷和所处的宏观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规模、融资能力、市场竞争等方面上处于劣势,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大企业抗衡。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十分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近几年,我国政府已经给予了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支持政策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还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从整个政策支持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改善中小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实现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阐述了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含义,并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庇古津贴理论论证了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运用掠夺性定价原理、政府规制理论和波特竞争力模型证明了政府保护中小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从企业边际收益的角度论证了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文章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支持体系、法律支持体系、行政管理体系、财政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这五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典型地区的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和支持政策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和对比,并总结了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在融资、财政、法律、行政管理和技术创新这五大体系方面的先进经验。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文章从企业成长周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健全以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体系,加强信用担保机制和发展非金融机构融资支持为主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加强以基本法律和其他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以及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财政政策体系和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对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D]. 张曼.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2]. 风险资本市场研究[D]. 樊五勇. 暨南大学. 2001

[3]. 论建立西部地区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J]. 顾华详.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1

[4]. 我国农业风险投资问题研究综述及趋势展望[J]. 王荣. 山东经济. 2010

[5]. 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研究[D]. 张龙. 重庆大学. 2003

[6]. 论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融资机制[J]. 曾福生.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1

[7]. 风险投资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 吴娟.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8]. 论建立农业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J]. 朱琪, 曾福生. 农业科技管理. 2000

[9]. 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研究[D]. 张然. 西南财经大学. 2016

[10].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D]. 李丹. 天津财经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