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海绵城市是适应新时代城市转型的新理念和新方式,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统筹协调给排水、园林绿地、道路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着力解决技术问题和难点问题,力求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发挥其功能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研究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像海绵一样借助于城市建筑、绿化以及道路等不同种类的公共设施,打破了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充分保证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城市用水的安全,利用特殊的建筑方式来完成蓄水、渗水和净水的资源再利用。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条件,保证城市排水安全的目的,实现城市对雨水的蓄积以及净化的过程。为雨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创造有利的条件。
1海绵城市的作用
1.1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市政设施进行的如火如荼,但相应的城市绿化面积也在不断减少,城市渗漏能力持续降低,对雨水、生活用水的利用与排放也变得越来越差。海绵城市对于这类情况有着良好的改善能力,海绵城市充分利用城市的河流和湖泊以及现有的绿色植被,同时还采用各种新型材料强化城市的保水吸水能力,从而增强城市的渗漏能力,防止由降水带来的洪涝灾害。
1.2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伴随着环境的污染,比如: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这些都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海绵城市最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方向,它充分利用城市的河流、湖泊、绿色植被、湿地的生态平衡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内部处理能力,以自然的方式净化城市的污染,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1.3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水资源对人类和城市来说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能够对雨水等自然地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雨水通过市政排水设施进入城市地下水循环系统,经过处理应用在不同的地方。许多沿海城市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在夏季强风强降雨的天气下很容易发生城市内涝、地基泡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城市建筑和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助于城市应对各种强降水天气,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2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分析
2.1“绿色海绵体”不足
针对我国大多数城市状况来讲,都具有海绵体不足的情况。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大了城市人口数量,扩大了城市房地产业规模,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开发商因为受到经济效益的影响,加快了地产开发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硬质地面,使城市海绵体急剧流失,限制了海绵城市的发展进程。
2.2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我国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时间较短,处于摸索阶段。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难以有效预见以及把控,因此为了顺利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将政策法规挺在前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海绵城市建设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完善以及调整。若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支撑,缺少强制性要求,则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则会出现混乱以及无法可依的情况,进而影响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突袭式建设风险和弊端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虽然能够获得不错的生态效果,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风险难以预测。以改造道路绿化带为例,将其转化为海绵体,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撑以及安全评价。在具体建设工作中,涉及到原有设施的改造,会破坏基本结构,因此开展海绵体建设时,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以免人为灾后重建。从雨水回收再利用角度来说,后期净化以及回用,不仅成本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初次之外,随着建设以及使用的逐步加深,还需要加大检测力度,以便做好全面的把控。
3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3.1提供政策支持
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注意规范相关的法律政策,在方案的审核、监督、检查等方面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把控好建设施工中的每一道关卡,尤其是设计方案,必须结合周围环境、地下空间、降水信息等数据。政府还应当对相关的主管部门:市政、规划、园林、水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动员,各部门联合建立完善长久的建设制度和管理制度,保证建设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把关,落实各部门的职责,从而使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在政策的支撑、相关部门的监管中有序的进行。
3.2因地制宜选择开发性技术
首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和所占面积比例进行明确。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包括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导性指标包括径流峰值控制、绿色屋顶率、水环境质量标准和下沉式绿地率等。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因地制宜的选择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思绪。其次,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年径流总量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年径流污染去除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目标的核心部分,合理拟定方案,利用不同的设施组合完成。
3.3合理选择施工技术
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事先勘察水文地质情况和多年的降水数据,经过全面的分析和讨论得出所需的各项数据信息。建设人员还应当对城市河道的流量、绿地植被、湿地、湖泊的规模进行调查,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据比如:面积、流量、降水、极端峰值输入到系统中,通过系统模拟显示出设计方案,根据显示结果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建设。同时建设人员还应当对建设区域周边的环境、建筑、地下空间展开调查,这么做既有利于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也能够最大程度的使建设好的区域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不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系统稳定。
3.4加强政策引导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完善各类设施的设计标准规范,而且还要结合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规,严格把控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特别是设计时要紧密结合周围实际情况,其次还对相负责维护海绵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例如市政、规划、国土、交通、水务、园林等建立并且完善设施的维护长效机制,如水质的检测和管理、后期运维管理的成本、溺水安全、交通拥堵和蚊虫滋生等等,确保项目建设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从而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大量资金可由当地的政府筹集,政府还可以利用建设奖励机制来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国家税收总局对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也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按照环保类企业实施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支持更多企业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脚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的预防水环境污染、节省水资源以及防止城市洪涝发生。对此,在日常建设当中,国家及政府需要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难点,进行全面思考,加大调节力度,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娜.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建筑知识,2017(11).
[2]熊翠.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
[3]余佳红.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山西农经,2017(13):59-59.
论文作者:田卓,张瑞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径流论文; 难点论文; 雨水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论文;